與共工爭鬥的到底是祝融還是顓頊

我們眾所周知共工與祝融不和產生了鬥爭,以共工失敗告終。共工羞惱不已,憤怒地撞上了不周山。他這一撞不要緊,造成了天塌地陷、洪水滔天的大禍。後來我們形容兩個人不和,就喜歡說他們兩個人水火不容。因為共工司水,祝融司火,兩個人不和互不對眼,可不就是水火不容。

其實這個故事還有一個版本哦。這個版本說與共工爭鬥的是顓頊。《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意思是,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共工失敗了,於是怒氣沖天地撞向不周之山來發洩,。他這一發洩,撞斷了支撐天的柱子,扯斷了系掛地的繩子。如此一來,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太陽、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動;地面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湖流水都朝東南方向流去。

共工闖了這麼個潑天大禍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惹得他如此生氣的人到底是祝融還是顓頊呢?

其實在唐代以前,這個故事中共工的敵人都是顓頊,而不是祝融。我們看到共工祝融相鬥的情節最早的應該是唐代由司馬貞主編的《史記索隱》。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的故事太像李淵謀奪隋煬帝楊廣的天下的史實。在李唐皇帝手底下做事的司馬貞怕別有用心的人說他是借古諷今(暗中諷刺李唐取代了隋楊的天下)。於是他靈機一動,就把故事中的顓頊改成了祝融。

司馬貞這一改,共工對祝融,突出了水火不相容的特性,使故事更有衝突性,情節更引人入勝,所以唐以後,共工爭鬥祝融不敵而怒觸不周山這個版本反而傳播更廣。

我本人認為共工的敵人是顓頊這個版本比較可信一些。因為據《山海經·

與共工爭鬥的到底是祝融還是顓頊

與共工爭鬥的到底是祝融還是顓頊

與共工爭鬥的到底是祝融還是顓頊

海內經》記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將處於江水,生共工。看到沒有,祝融乃共工的父親,一般來說,他們應該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的。

回過頭來再看,顓頊帝,姬姓,黃帝的孫子。共工,姜姓,炎帝后人。他們兩個相爭還比較符合邏輯。他們打架實際上是炎黃之爭的延續。因為他們有利益衝突,會發生鬥爭才比較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