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覺得明朝科舉公平,豪門和寒門之間,存在著很多問題

很多人覺得明朝的科舉制度是非常公平的,可以從民間選拔出大量的人才。事實上在科舉考試的過程當中,豪門和寒門之間也是存在很多問題的,並不是說你出身貧寒就一定有機會出來當官,能做官的窮人只是一小部分,鯉魚躍龍門並不會出現在每一人的身上。

不要覺得明朝科舉公平,豪門和寒門之間,存在著很多問題

在古代,文人的地位非常高,有一句話說的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充分體現出了科舉制度的重要性,如果能考上,那就徹底翻身了,從此成為有地位的人。窮人們那是拼了命努力,明朝不得不設立了一條限制,舉薦制度,專門用來卡窮人。

不要覺得明朝科舉公平,豪門和寒門之間,存在著很多問題

非常簡單,必須讓其他人對你進行推薦,你才有機會考試。這就需要學子有豐富的人脈。而且古代的考試製度一點也比不上現代,當時是把女子排除在外的,他們要求女人不能學太多的東西,只要學琴棋書畫已經足夠了。

不要覺得明朝科舉公平,豪門和寒門之間,存在著很多問題

這說明,在明朝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參加科舉,並非所有寒門都行。那些當過奴婢的人,這些人不是平民,就算他們再怎麼有才華,他們這種身份也沒有辦法參加科舉。有了這些限制,社會階層的流動基本上停止了。

不要覺得明朝科舉公平,豪門和寒門之間,存在著很多問題

在明朝參加科舉是一件非常花錢的事情,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家裡要很有錢,才能不出去工作,每天在家裡認認真真的學習。即便如此,並不代表你只要讀書,你就有機會參加科舉,有很多人因為沒錢一直拖到六七十歲才中舉也是很常見的。

不要覺得明朝科舉公平,豪門和寒門之間,存在著很多問題

在明朝要參加科舉,必須得從5歲開始練習寫字,11歲看懂很多書,從12歲要學習八股文的寫作,但是對於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就不這樣,他們一方面有人專門推薦,一方面又很有錢,從小有人對他們進行專門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