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

1516年3月14日,一位被後世稱為查理五世的,長著絡腮鬍和大下巴、姓哈布斯堡的男性成為了西班牙國王。從此,西班牙所謂的“黃金時代”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扒一扒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

綜整個16-17世紀,歐洲大陸可謂腥風血雨。內有法西兩位大爺殺得你死我活,外與巔峰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得天昏地暗。在如此環境之下,當時身為歐洲一哥的西班牙就乾脆獨創了一種作戰方式——西班牙方陣。

所謂西班牙方陣其實不僅只有當時的西班牙軍隊才用,確切點來說應該是西班牙人最開始使用的。其他國家發現自己的軍隊在戰爭當中打不過這套鐵桶陣,於是乾脆有樣學樣地加入了。

方陣起源

西班牙方陣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末期的那不勒斯戰爭。當時剛剛結束百年戰爭的法蘭西與方建國不久的西班牙就已經對上了,在1495年爆發的塞米那拉戰役中,西班牙軍隊切身領教了法國人從百年戰爭中總結出來的萬金油戰術——大炮轟完了騎兵衝、騎兵衝完了再上大炮轟。

扒一扒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

當時的西班牙屬於剛剛建國不久,哪裡見過如此可怕的陣仗。七千四百多人的西班牙軍隊被法國人不到2000人直接就給打崩了,說是奇恥大辱也不為過。

不過戰爭這種東西,敢打的就沒幾個怕輸的,怕的是不總結經驗教訓。當時的西班牙王國在戰敗之後開始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改革,就是要破了法國人的騎兵火炮三板斧。

其實在百年戰爭結束後,法國也曾爆發過一次小規模內戰。當時的勃艮第公爵“勇敢者查理”因為不服法王統治發動叛亂,結果在南錫戰役中吃了敗仗,在瑞典民兵的長矛大陣上栽了跟頭。這件事放在當時的歐洲算是一件大事了,因為勃艮第公爵可是歐洲大陸上勢力最強大的公爵世系之一,手下的精銳貴族騎士可以說是要多少有多少,結果竟然敗給了民兵長矛陣。

西班牙人對付法國騎兵和火炮的靈感其實就是來源於瑞典的民兵長矛陣,不過西班牙人的叫法不太一樣,西班牙人稱自己的步兵方陣為“tercio”翻譯過來就是三分之一。具體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也是一個未解之謎,反正人家就是喜歡三分之一不是?

扒一扒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

1503年,剛剛亮相的西班牙大陣就對上了法國人的火炮和騎兵,在切尼里奧拉戰役中,西班牙大陣初露鋒芒——以少勝多地擊敗了法國人並且只付出了500餘人陣亡的代價(法國方面陣亡人數超過4000)。

基本構成與作戰方式

所謂的“西班牙方陣”的基本構成其實並不複雜。其主要兵種統共有五類:一為長矛手,用來對付法國人的騎兵。二為火槍手這個時期西班牙人使用的是火繩槍,並且是火繩朝後的前膛裝填火繩槍,士兵們開槍之後根本就沒有什麼準頭,單個火槍兵的殺傷力極為有限。因此,西班牙人會將火槍手成密集隊形排列,靠量變引起質變。

扒一扒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

第三種士兵是劍盾手,劍盾手這個兵種在歐洲可謂是源遠流長(其作用類似於我國古代的刀牌手),但追根溯源還真就和西班牙關係不小。早在羅馬共和國時代,羅馬人的軍團就曾入侵過伊比利亞半島(也就是西班牙)。當時的羅馬人用的是希臘式的短矛加圓盾,結果被當地土著用短劍殺了個屁滾尿流。羅馬人後來將西班牙短劍加寬、改短、增厚之後也就造出了自己的“羅馬短劍”,再搭配上盾牌在近身肉搏中可謂無往不利,直接橫掃了歐亞非。後來到了中世紀,不管是哪朝那代、哪個歐洲國家的步兵方陣裡都少不了劍盾手——畢竟好用就是硬道理嘛。

第四種是炮兵。在百年戰爭末期,法國人在和英國人的你死我活中總結出了一個道理——什麼十字弩和長弓那在炮彈面前都是擺設。先把大炮拉到位,不管三七二十一炸就是了。西班牙人之前一直吃法國人的虧在這點上也是不敢含糊,一個西班牙大陣少說也得配上十來門火炮用來壓軸。

扒一扒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

最後是鼓手和旗手,西班牙方陣為了達到最佳作戰效果採取了密集隊形,畢竟人多力量大。一個最小的西班牙方陣都要有三千人才組織得起來,統一指揮和排程就顯得十分重要。遠了靠看近了靠聽,鼓手和旗手也是方陣中所有士兵的重點保護物件。

西班牙大方陣中的軍官和有經驗的老兵可以說是最慘的,老兵和軍官一般都是頂在最前面一排的,老兵頂在前面是為了給新兵壯膽。指揮官頂在前面是為了方便指揮排程,故而這兩者在西班牙方陣中的戰損率奇高。不過法西兩國僱傭兵和貴族遍地走,死了多少都能給補上。

扒一扒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

西班牙方陣的作戰方式就是強行推進。因為人數眾多,所以西班牙大陣的移動速度極為緩慢。在方陣的整個推進過程中,火槍手和後方的火炮手們會幾乎不停歇地輪番射擊以消耗敵人。一旦短兵相接,方陣中的長矛手就會將長矛直指前方,劍盾手也會從人堆裡衝出來去消耗敵人的步兵。

一旦方陣受到騎兵攻擊,那麼長矛手就會將長矛四向展開,整個方陣就變成了一個大號的刺蝟——法國人的貴族騎士來多少就得栽進去多少。

結語

所謂“西班牙方陣”的作戰方式實際上也是當時的時代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方陣中火槍手的比例越來越高,長矛手開始變得越來越少。後來德意志地區的各路豪傑們也把方陣給學了過來——區別就是德國人的馬好。白山戰役蒂利伯爵幾輪騎兵衝鋒就把新教聯軍打散了,根本就沒輪到步兵上場。

到了三十年戰爭末期(17世紀中葉),隨著火炮、火槍製造技術的進步。西班牙大陣也開始慢慢地頂不住了。先是古斯塔夫二世一代軍神靠著線性戰術在多次決定性戰役中擊潰了西班牙方陣。瑞典人當時使用的火炮有“四磅炮”的美稱——重量輕且火力猛,十分克制佇列密集的西班牙大陣。

扒一扒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

再後來一代名將大孔代橫空出世,硬生生靠著火炮的數量和不計代價的騎兵衝鋒一次又一次的擊潰了“西班牙方陣”。

最後,願世界和平且永無戰事。好戰必亡乃是古今中外的通理,前車之鑑是不可無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