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明朝時期,特別是明朝中後期,中國傳統的農業經濟經過發展已經逐漸轉變為手工業商品經濟,整個國內的經濟迅速發展,

經濟領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在沿海一帶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當然,這個萌芽還沒有成長起來便消失了,可他的

出現大大的激發了商品經濟的繁榮

,而商品經濟的繁榮又間接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催生出大量的各類商品。

這些商品在明朝構成了一個大型的商品交易網路,無數的商品,甚至是國外的商品也透過這個網路流入到明朝內部,

構成了明朝經濟的繁榮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不過商品的大量湧入,使得明朝原有的銅錢儲備

根本不能支撐整個明朝經濟的發展

,明朝陷入了“錢荒”。

但明朝的經濟並沒有被錢荒打倒,

反而是一如既往的高速發展

,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的呢?

國內的白銀儲備:

明朝處理錢荒的辦法很簡單,

既然銅錢不能滿足經濟的發展

,那便發行了一種新的貴金屬來輔助銅錢進行交易,這個貴金屬便是“白銀”。

但這些白銀又是從何而來呢?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一、宋、金的遺留

明朝用於輔助銅錢交易的白銀,

第一個來源便是歷朝歷代的遺留

,主要的朝代便是宋、金。

其實白銀在我國充當貨幣的歷史並不短,歷朝歷代都有白銀的身影,不過因為白銀在當時流通少,開採難,

所以一直沒有成為合法的貨幣

,只是作為一種貴金屬,其價值被多數人認同。

而在宋朝,這種情況出現了改變,

因為宋朝市場經濟的繁榮

,各類商品的交易頻繁,又因為是大宗的交易,所以大量銅錢難以運輸的情況被凸顯出來,而商人為了方便,白銀充當貨幣的辦法開始逐漸流通起來。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在這種情況下,宋朝的統治者也正式承認了白銀合法貨幣的地位,據史料記載,在宋朝交納各種賦稅,

不再侷限於單純的銅錢

,可以用白銀替代。

這種情況的轉變,也說明因為宋朝經濟的發展,

白銀已經開始成為一種合法的官方貨幣

。同樣,金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農業落後,大部分的商品靠經濟貿易來獲取,各種大宗貿易經常發生,為了方便,

白銀也成為了金朝的主要貿易貨幣

而且他還是第一個鑄造銀幣的國家,鑄造的第一個銀幣名叫“

承安寶貨

”,並迅速流通,成為主流的銀幣。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那為何說明朝的白銀是靠他們遺留的呢?

其實很簡單,明朝初期,整個國家剛剛經過戰亂,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為了快速的恢復穩定,

明朝的貨幣基本上都是靠宋朝遺留的貨幣

,沒有鑄造新的貨幣。

其中銅錢佔多數,但白銀也不少,比如宋神宗時期

流入國庫的白銀便有110 萬兩

,到了南宋宋徽宗時期,流入國庫的白銀更是達到三百多萬兩,而且經濟越發達的時候,流入國庫的白銀就越多。

如南宋存在的上百年裡,

平均的每年流入國庫的白銀就沒有低過三百萬兩

,可見整個宋朝遺留下來的白銀有多少。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二、國內銀礦的開採

當然,前朝的遺留畢竟只是充當過渡的階梯,

明朝白銀的收入真正的來源

,是對國內白銀礦的開採。

作為一個農業國家,貴金屬的開採在中國古代,其實一直不受重視,一是因為國家政府的限令,不讓過多的人去開採礦石,

從而導致農業荒廢

,二也是因為開採技術的落後,根本不能有效的開採貴金屬礦產。

本來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明朝的前期也極少靠開採礦產來獲得白銀,但隨著明朝經濟的發展,錢荒的出現,

明朝急需大量的白銀來拯救明朝的經濟

,所以白銀礦的開採也提上來議程。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中國其實並不是一個銀礦大國,

甚至單論銀礦的儲存來說

,還是一個貧國,特別是在採礦技術不發達的古代,能採到了淺層銀礦更少。

所以採礦採到的白銀並不多,比如泰順銀坑,開採於成化五年,每年的銀課才3820兩,而著名的溫州銀礦,

直到永樂年間才增加到每年八萬兩千兩

不過在嘉靖帝以後,白銀成為了主流的貨幣,各個銀礦開始了大量的開採,明朝的白銀開始增多。比如“

公私交鶩礦利”

的開採高潮,從嘉靖十六年開始,到嘉靖五十四年結束,等到萬曆二十四年又開始,到萬曆四十八年結束。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那他們採銀多少呢?嘉靖十六年,到嘉靖五十四年,約採白銀193萬兩,萬曆二十四到萬曆四十八,約採白銀800多萬兩,

二者一共採白銀約為一千萬兩

。而明朝幾百年,才一共開採二千多萬兩白銀,可見這兩次白銀熱潮的瘋狂。

國外的白銀輸入:

明朝雖然開採的白銀很多,

但面對整個國家白銀的需求也顯得有點無力

,所以真正支援明朝白銀儲備的來源是國外的輸入。

一、日本白銀的流入

與我國不同,日本的國土面積雖然狹小,但卻是當之無愧的“

白銀大國”

,其境內白銀礦產極多,又便於開採,所以日本國內儲存著大量白銀。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但他們國內面積不大,不少的物資需要進口,所以白銀透過貿易嚮明朝流入。

一開始的貿易方式主要是朝貢貿易

,日本將白銀等貴重物品進獻給明朝,一次換取大量的物資回國。

然而在嘉靖二年,發生了日本大名大內氏和細川氏的寧波爭貢事件,這使得嘉靖帝對於日本朝貢貿易不滿,

他下令關閉了負責白銀流入的市舶司

,日本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斷裂,白銀的流入也出現問題。

不過因為經濟的發展,那些商人為了獲利,

開始和日本進行走私貿易

,各種走私團伙絡繹不絕,白銀透過這種方式流入明朝,但也引發了沿海地區的動亂。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特別是一些日本人,

他們對於中國商品的需求量大

,僅僅是靠走私更本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他們開始在海上組建武力團伙,專門搶劫中國的商船,造成了沿海的恐慌和禍亂。

但不管是走私,還是搶劫,甚至說一開始的官方貿易,其規模都比較大,日本不少的白銀乃至黃金

都透過這種方式流入了我國境內

前前後後共流入白銀2億兩左右,佔整個外來流入白銀的三分之一。

二、葡萄牙等國家的流入

外來國家白銀的流入除了日本外,最多最重要的便是葡萄牙等國家的貿易流入。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上個世紀,因為大航海的原因,不少的歐洲國家熱衷於航海貿易,透過轉運不同國家的商品來獲取高額的利潤,

又因為不同國家的貨幣不一樣

,所以白銀作為貴金屬很快成了航海貿易中的主流貨幣。

而明朝時期的中國,因為商品經濟的發達,是當時貿易的中心,無數的葡萄牙商人把來自日本的白銀,

東南亞的香料帶來中國

,再購買中國的瓷器、絲綢運往其他地區,從中賺取鉅額的差價。比如葡萄牙僅僅靠這些貿易,一年時間便可以賺取300萬葡幣的利潤。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而西班牙又不同,他因為葡萄牙獨自佔據了日本的貿易,不得不另闢蹊徑和我國開展貿易,比如在1565年開通了馬尼拉至西屬美洲的貿易路線,又被稱為“

馬尼拉大帆船

”航線後,他便把我國的瓷器和絲綢運往菲律賓和墨西哥,然後把美洲的白銀運來我國,交換我國的特產,以此換取鉅額的利潤。

當然在這個期間,大量的白銀也流入了明朝,成為了明朝的白銀儲備,為明朝的經濟貿易發展貢獻了一份力。據統計,在這個貿易期間,

約有4億兩白銀從這些貿易手段流入明朝

,佔據整個明朝白銀流入總量的三分之二,是當之無愧的流入大頭。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也正是因為這些大量白銀的流入,使得明朝成為了當時著名的“白銀帝國”。

總結:

明朝時期高速發展的經濟,

使得我國在貿易中賺取了大量的白銀

,並取得了“白銀帝國”的稱號。

但遺憾的是,隨著明朝的覆滅,清朝的建立,閉關鎖國政策的嚴格實施,這種輝煌的經濟貿易再也沒有出現過,

流入中國白銀開始急劇減少

,到了清晚期的時候,明朝賺取的白銀不僅不夠列強的賠償,還賠償了不不少自己國內銀礦開採的白銀,造成了中國白銀的淨流出。

而那個在大航海時期揚名的“白銀帝國”也成為了歷史。

被西方人稱之為“白銀帝國”的明朝,是如何解決“錢荒”問題的?

參考文獻:

《明清時期白銀流入量分析》

《大明帝國有了全世界—半以上的白銀,最終還是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