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的很優秀!!

你是真的很優秀!!

你是否有過以下的經歷及疑惑:

當某一些事成功的時候,除了一瞬間的高興興奮之外,你還會感到一種莫名的惶恐:好像這事情我也沒有做什麼啊,應該是靠運氣才能成功吧,下次大概應該不能再成功了吧?

但是,當反過來,你做錯某些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立即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責:我果然還是什麼都做不好,早知道就不要做了,現在又把事情搞砸了。

你是真的很優秀!!

反反覆覆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久而久之,就像附骨之疽,不斷蠶食著我們的自信心、自尊心,讓我們在作出決定的時候,都會猶豫不決,瞻前顧後。

這樣就行程了一個

惡性迴圈。

這種心態,會導致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前期都特別容易想得多,造成自我思想束縛,不敢行動,從而加重心理負擔,使得事情更容易出偏差;而當事情真的遭遇失敗或者挫折,這個時候就特別容易沮喪、氣餒,從而內心強化這種「我果然什麼都不行」的心理活動……

想要改變這種困境,我們必須從某一個環節,調整心態,從而給這個“循壞”按下暫停鍵。

你是真的很優秀!!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自我懷疑和否定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人是社會生活的動物,在集體生活中,有一個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確認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只有確認自己的價值,才有動力跟外界進行互動,去影響和干預外界。這種確認價值的感受,就叫做

自尊。

(Self-esteem)。

一個高自尊的人

,會覺得「我的存在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我是有能力做很多事情的」,因此做任何事情都會有足夠的動力。即使是失敗了,也會覺得「這只不過是一次失誤」,並且相信可以透過調節努力,獲取成功,因此並不會動搖他對自身價值的認知。

但相反,一個低自尊的人

,就很容易出現什麼現象呢?他們會經常陷入自我懷疑之中,覺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感覺沒有能力對抗生活中的困境,一旦遭遇失敗,就再次進行自我否定,從而再次印證了自己的無能,以此迴圈,越發抗拒面對新的挑戰。

一個低自尊的人,即使獲得了成功,也會因為自我懷疑,導致另一種現象的發生,也就是

「冒充者綜合徵」

(Imposter Syndrome)。

你是真的很優秀!!

冒充者綜合症,會表現出一種心理:

我並不優秀也沒有成功的能力,因此,成功跟我的能力無關,更多是一種運氣或假象。在那些羨慕或祝賀我的人面前,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騙子,他們都不是真正瞭解我,這些榮譽和讚譽都不屬於我的,我非常害怕他們有一天會發現我的「真面目」。

你會產生一種惶恐、慚愧、害怕的心理,害怕終有一天被人揭穿發現。

那麼,這些狀態的本質是什麼呢?很大程度上,它跟我們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

「剝離」

有關。

什麼叫剝離呢?

我們從小都會在各種事或者周圍的環境中,獲得最原始的自我認知,這包括我們的家人、老師、環境輿論等等,這些會不斷給我們灌輸一個資訊:你要怎樣做,才能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好孩子”。

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因為身邊的評價,去壓抑自己的天性,按照外界環境所要求和期望的那樣去表現、去行動,以迎合他們的標準和需求。

你是真的很優秀!!

如果你恰巧做得還不錯,很好地契合了環境對你的要求,那麼你就很容易產生一種剝離的感覺:你會覺得,那個滿足他們期望的你,並不是真實的你。印證了那個真實的你,其實對於大家來說都「不夠好」。

很多人都以為自我懷疑或自我否定大多都會出現在低自尊的人身上,但事實上,更有可能出現在異質性高自尊的人身上。

異質性高自尊的表現:

1)不穩定型:對自我的評價不穩定。一會覺得自己很棒,一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2)防禦型:特別害怕外界的否定,會不惜一切試圖維持他們的形象。

3)依賴型:跟防禦型相對應,特別需要外界的肯定。

4)不一致型:「偽裝」出來的高自尊,內在其實是低自尊,但外在偽裝出高自尊。

這4種分類,一個人可能只具備一種,也可能同時具備多種。可能程度很高,也可能程度很輕微。

你是真的很優秀!!

我們不難發現,異質性高自尊,它們的底層邏輯依然還是低自尊。

他們從內心裡並不真正相信自己的價值,並不真正覺得現在的你自己「足夠好」。

但是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已經習慣去扮演一個大眾認為「優秀」的人。正是這種衝突,使得他們的自尊水平處於一個矛盾、不穩定的狀態。

自我懷疑和否定源於成長過程中,真實的自我跟「別人眼中的自我」的「剝離」。

你不斷地去追逐那個別人給你設定的高標準,竭力要去表現出那個你被灌輸的、被塑造的「理想的我」,

但事實上,你又知道真實的你並不是那個樣子,很怕有一天因為無法努力,從而再也保持不了這種表面的優秀。

其實,換個角度,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都是一種種自我的保護措施。

你害怕把事情搞砸,害怕暴露出那個真正的「不優秀」的你,從而降低你的社會評價,進一步削弱你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這樣的人,在特別需要外界肯定的同時,又特別害怕外界的否定。本質上來講,都是為了維持一種內心的穩定和協調:

我不希望摧毀我現在的這種狀態。

我不希望把那個「真正的我」給暴露出來。

因此,他們會傾向於對外界的挑戰和風險進行規避,在沒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時候,絕不做任何有風險的事情,也不會輕易的表現自己。

同樣,心理學家 Kernis 發現:異質性高自尊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Kernis et al。, 1996, 1997, 2000)

1)更容易注意到負面的評價,並把中性和模糊的評價解釋成負面。

2)更容易對負面評價進行更深入的反芻。

這兩點跟自我懷疑是一致的,就是對周圍環境中的威脅調高權重,以避免讓自己陷入任何威脅之中。

但這種心理機制往往適得其反:因為生活中他們不可能去逃避一切挑戰,當面對挑戰的時候,就特別容易把內心那些負面的、不夠好的地方放大,不斷地誇大外界威脅,對自己造成驚嚇和壓力……

你是真的很優秀!!

習慣自我懷疑的人,經常會有一種什麼感覺呢?「驚弓之鳥」。

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真的能力不足,或者面對的挑戰太困難、問題太複雜,而是他們無窮無盡的內心戲,耗盡了他們的能量和動力,使得他們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真正克服困難,跨過那一步。

這是一種很痛苦、很難受的體驗。

最常見的例子,也是大家最近都很熟悉的名詞:社交焦慮、社交障礙和社交恐懼。

絕大多數的社恐,其實最根源的原因,都是無法做到或保持「好的自己」,害怕讓「不夠好的自己」暴露出來,所以選擇刻意的逃避。

如何擺脫這種自我懷疑和否定呢?

1. 變自我沉浸為自我抽離

當你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不要沉浸在「果然又被我搞砸了」的狀態中,而是轉換一下角度,考慮:

我面對的問題是什麼?這些問題出在哪裡?

我擔憂的結果是什麼?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這個過程中,強迫自己去考慮: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它的深層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別是什麼?

其中有哪些是由於我行動不當所導致的?有哪些是我無法控制、無法決定的?

如果換了別人,他是否會跟我碰到一樣的問題,會做得比我更好嗎?

當你思考擔憂的結果時,一定不要落入「災難性想象」的陷阱中。要去理清楚:

這個問題有哪些可能的結果?根據我已知的資訊,它們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

我可以如何獲取這些資訊?我是否可以透過查閱資料、諮詢相關的人,來儘可能讓這個估算更加符合實際?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儘可能避免這些不好的結果發生?

也就是說:去關注「我做了什麼」「它導致了什麼」這些客觀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我本該如何」這種對現實和問題沒有幫助的懊惱和內耗之中。

這可以幫助你非常有效地避免落入負面情緒的吞噬之中。

你是真的很優秀!!

2. 發現和挖掘細微的成功。

日常生活中,當你產生每一分小小的成就感,或者從外界獲得反饋時,不妨用一兩句話及時記下來,作為你的「感恩日記」:

「今天在某某專案上又產生了一個好想法」

「今天領導表揚了我在某某任務上的進展」

「今天幫同事處理了一個小疑難,得到了他的感謝」……

久而久之之後,你也許會習慣用這種方式跟自己進行對話:「我剛才幹得真棒」「我做了個好決定」「幹得好,你在壓力之下保持了冷靜」。

這是一件好事,它意味著你開始真正地接受和「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