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魔力,集體觀念被改變,人們大肆獵殺鯊魚,鯊魚數量銳減

喜愛恐怖電影的人都一定知道《大白鯊》,這部70年代的電影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戰績,更在2001年時,被美國國會圖書館選為“具有文化、歷史或美學意義的”儲存在美國國家電影登記處。

電影的魔力,集體觀念被改變,人們大肆獵殺鯊魚,鯊魚數量銳減

彼得·本切利於1974年寫下了名為《大白鯊》的小說,第二年,著名大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讓它登上了大熒幕,嚇壞了一大批觀眾。此後,他接著創作了深受喜愛的《侏羅紀公園》和《印第安納瓊斯》電影,以及《辛德勒的名單》和《拯救大兵瑞恩》等其他電影。

影片中,一條食人大白鯊襲擊了一個避暑勝地的海灘遊客,促使警察局長馬丁·布羅迪在海洋生物學家和專業鯊魚獵手的幫助下捕殺大白鯊。

電影的魔力,集體觀念被改變,人們大肆獵殺鯊魚,鯊魚數量銳減

在整部影片中,鯊魚被描繪成一種非常殘暴的動物,對人類的生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由於這部電影的流行性和影響力,這種描寫已經深深印在公眾的集體意識中。

今天,科學家們認為這部電影是大眾認知大白鯊的一個轉折點。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奧利弗·克里曼對BBC說,在這本書和這部電影發行後,他看到“公眾和科學界對鯊魚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

電影的魔力,集體觀念被改變,人們大肆獵殺鯊魚,鯊魚數量銳減

大白鯊是最大的食肉魚類,體重522-771公斤,和人類相反的是,雌性通常比雄性大,有時達到110公斤。它們的體長在5。6-4。9米之間,可以以33公里/小時的速度移動,並且有一排大約300顆鋸齒狀的牙齒。不過大白鯊很少攻擊人類,它們的食譜包括魚、海獅和一些較小種類的鯊魚。對人類的攻擊極其罕見,而且大多數都不是致命的。

電影的魔力,集體觀念被改變,人們大肆獵殺鯊魚,鯊魚數量銳減

如果說鯊魚為什麼會攻擊人類,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的輪廓類似於水中的海豹,或者,也許它們因為不確定人類是什麼,鯊魚會咬一口來分辨人類到底能不能吃。不過,人類沒有合適的脂肪和骨骼填飽一頭大白鯊,這就是為什麼通常情況下,如果他們真的攻擊,他們只會咬一口,並游泳離開,雖然這一口對我們來說挺要命的。

電影的魔力,集體觀念被改變,人們大肆獵殺鯊魚,鯊魚數量銳減

一旦某種印象在人群中被刻畫,就會出現很多瘋狂的事情。影片上映後,漁民們開始帶著信念出海,儘可能多地捕捉鯊魚。在美國沿海地區,人們不分青紅皂白開始獵殺鯊魚。那些抓到他們的人是基於這樣一種觀念:他們是在為公眾服務,在海洋中消滅一個會奪走人命的野獸。

生物學家朱莉婭·鮑姆博士還告訴英國廣播公司,1986年至2000年間,西北大西洋大白鯊(79%)、錘頭鯊(89%)和虎鯊(65%)的數量急劇下降。

影片上映後,鯊魚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獨立漁民。鯊魚作為副產品也呈指數增長,因為工業漁船在尋找其他海洋生物時會意外捕獲鯊魚,隨即就會殺死鯊魚。

電影的魔力,集體觀念被改變,人們大肆獵殺鯊魚,鯊魚數量銳減

由於之後,彼得本切利,原書的作者,意識到這個故事無意間鼓勵了過度捕撈鯊魚。好在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大西洋和加利福尼亞海岸的大白鯊數量一直在穩步上升。在他工作的後期,本奇利致力於與保護運動合作,以恢復鯊魚的形象,他認為這是他的責任。

當被問及他的人生是如何改變的時候,本奇利引用了他在哥斯大黎加科科斯島海岸的一次經歷。在過去,他喜歡各種各樣的生物,包括水面下的鯊魚,他描述說看到“有鰭鯊魚的屍體散落在海底。”他接著說這是“我見過的最可怕的景象之一。”但是,鯊魚在他的眼中已經從掠食者變成了受害者。他在2006年告訴《倫敦每日快報》,如果他當時知道他現在知道的,他就不會寫這部小說了。

電影的魔力,集體觀念被改變,人們大肆獵殺鯊魚,鯊魚數量銳減

好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鯊魚不是一種恐怖的生物,當漁夫們出海時,也不會肆意獵殺鯊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