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白起早已透露出邯鄲戰敗的主要原因

長平之戰後,白起想乘勝追擊,一舉滅趙,但被秦王叫停。隨後,在趙國違約不割城時,秦王大怒,又舉兵進攻。但是,進攻多有不利。於是,秦王想到了他的戰爭機器:白起。白起拒絕掛帥。秦王十分奇怪:長平之戰後,國虛民飢,你想要增兵打;現在我們休息好了,兵多糧足,你怎麼不去打了呢?白起答:長平之戰後,趙國經過準備,現在“其國內實,其交外成”,現在,就算我們的戰力是當時進攻的一倍,我估計趙國的守備力量也已經是當初的十倍了!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同時,秦國既失去了乘虛滅敵的機會,就應該以國力優勢來壓制敵人!可是,長平之戰後,秦國的國力也損耗很大!此時,我們去攻打不容易迅速擊敗的敵人,剩餘的力量不足以壓制諸侯,形勢很危險!秦王又派范雎前去勸說。范雎也很奇怪:哥,你是白起呀!伊闕之戰、伐楚之戰,你都是以寡擊眾,取勝如神。現在你去打趙國,是以強打弱,以多打少呀,怎麼孬了?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白起的回答非常謙虛:我沒有什麼神奇的,無非是把握住敵人的弱點而已。當初楚國政治腐敗,人心不一,而我們上下一心。因此,我乘機猛攻深入楚國境地,一路勢如破竹,楚人無心戀戰!後來的伊闕之戰,韓、魏各懷心思,我用疑兵牽制住韓軍,猛攻魏軍,各個擊破。這些都是看出形勢,先勝後戰!現在,趙國從長平之戰的恐慌中緩過神來,上下一心,糧食得到積蓄、兵力得到補充,城防得以完備,這個情況下,我該怎麼打趙國呢?我們直接打邯鄲,估計打不下;約他們出來打,估計他們不敢出;攻趙國其他大中城市,也不容易打。而一旦我們出兵去打,打成僵持,天下諸侯必然生心來救,我們就危險了!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白起的話,透露出後人的幾個普遍誤會

1、趙國國力雖然大大削弱,但絕非青壯年盡死,已毫無戰力。2、諸侯的救援,只是邯鄲之戰中對秦軍的最後一擊。趙國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形勢穩定下來,是一切的基礎!3、白起這種名將,先勝而後求戰。他堅持先找到敵人薄弱點,再伺機殲敵。所以,沒有找到方法的仗,白起就不會打。長平之戰後,趙國是真的國力損失殆盡嗎?一個幾乎是共識的觀點:趙國在長平之戰被坑殺45萬大軍,估計趙國已經沒有可戰之兵了!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在戰國時期,如果真的讓45萬青壯年灰飛煙滅,不要說趙國,就是秦國也扛不住呀!果真如此,即使平原君、趙王能夠安撫人心、勵精圖治,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又如何能做到讓白起認為“其國內實“的呢?答案是:長平之戰被殺的趙軍,遠沒有45萬。至於是否總共被坑殺的有45萬人,目前尚有爭議,今天不做探討。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趙國在長平被斬殺的,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原趙國人!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秦會要訂補。兵上》中說:秦勇商鞅之法,每戰以首級計算爵位。因此,每次作戰,秦軍戰勝後,老弱病殘,全部殺死,以此來計功。在長平之戰後被屠殺的人中,包括了趙國平民,以及從韓上黨逃難過來的難民。平民人數無法詳細,但至少,當初光從韓上黨逃到長平,廉頗加以安撫的難民,就在20-25萬之間。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因此,長平之戰,趙軍損失的人數,遠遠沒有45萬!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損失殆盡的,是精銳的野戰兵團,而非趙國的戰爭潛力。因此,如果白起趁勝猛攻,常備軍損失慘重的趙國是來不及重新組織抵抗的。秦軍有很大機會一路破邯鄲!但是,趙國的戰爭潛力尚存,因此,在得到喘息之機後,進行撫卹和鼓舞,緊急動員出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軍隊,是很有可能的!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因此,才出現了白起所說的:時間只過了一年,我們的實力增長到當時的一倍,但我們破敵的難度增加了十倍!被高估的外交長平之戰,是趙國採納了合縱的策略,聯合盟國,一起取勝的!從結果上來看似乎有道理,卻不符合事實!事實上,趙國的外交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早在長平之戰後,趙國決心不割讓城池時,就開始了密集地外交攻勢。1、想把原本要割讓給秦國的六城割讓給齊國,換取齊國的支援;2、接受魏國的盟約,結成同盟;(注意,是魏國主動要和趙結盟的)3、以靈丘封給楚國的春申君,較好楚國;4、卑詞重幣,四面出嫁,結少燕國、韓國。可是,結果並不理想。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齊國、燕國、韓國,都不敢動!韓國剛被打殘了,還好說,但齊、燕不動,燕甚至後來又來打趙,可見其外交是毫無結果的。而魏、楚呢?早在長平之戰前,趙、魏、楚就近似同盟關係,只是因為趙國錯誤的外交動作,使得魏國保持中立,楚國單獨不敢援助。而在魏國想要起兵援助時。秦國恐嚇魏國:如果誰來救趙,等滅了趙我馬上滅他!魏王認慫了,楚國也不敢單獨出兵想救!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信陵君竊符而出,依然沒有任何一個諸侯會救趙,趙依然只能獨自抵抗!由此可見,不管是長平之戰時,趙國採納樓緩之策,主動和秦講和;還是邯鄲之戰時,想合縱各國一起抗秦,在最高層面的外交戰中,趙國君臣完全不是秦國的對手。最終,趙國只能依靠信陵君這樣的俠肝義膽之人出面,才能請到援軍!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六國君王在此時的麻木,可見一斑!邯鄲之戰,起決定作用的是趙軍自己!回顧此戰過程。開戰之處,秦軍以五大夫王陵為將(當時白起抱病)攻趙,進攻受挫。隨後,又增派兵力,結果,又失利。這次失利中,秦軍損失五校。因此,趙國的戰力依然很強!他們絕非消極的據城死守,而是,同時組織精銳不失時機地主動出擊!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趙國國民的整體戰鬥素質,不容小覷!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隨後,就發生了文章開頭,白起與秦王、範睢的對話。從白起的話語中,可以看出,當時秦國要想戰勝趙國,已經非常困難!另一方面,白起對趙國的“盟友”看得也很清楚!他雖然認為,“其交已成”,但也知道,只有到了攻趙不利時候,才會“諸侯心生”!由此可見,在白起看來,問題的關鍵,是秦國無力在短時間內單獨滅趙!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被驗證的預言

可惜,白起看不到他的推測結果了。很快,他就被秦王給殺了!儘管他看不到,但後人能看到:在白起死後,白起的擔心都應驗了!1、秦軍無力很快滅趙,雙方打成了僵持;2、趙獨立抗秦兩年後,諸侯心生,一舉破秦;3、秦國確實國力消耗很大!此戰後,面對魏楚聯軍的追擊,一路退回了河西!他原先侵的魏國河東、趙國太原、韓國上黨,全部丟失!秦國最終一統天下的大結局,讓這些都變成了秦國統一路上的小小的插曲!可是,對今人來說,要學習歷史,這些插曲似乎更為重要。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受重大打擊,為何一年後卻在邯鄲打得秦國大敗?

白起,打了一輩子勝仗,卻沒有留下什麼兵法著作。但在邯鄲之戰的這番言論,足以讓我們瞭解到這位戰神之所為成為戰神的原因:永遠保持冷靜的心。不管以前取得過多少“奇蹟”,下一戰的勝負,只取決於對這一戰形勢的分析!不驕、不狂,這樣冷靜的瘋子不是戰神,什麼人是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