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掉50萬年薪工作為寵物“送葬”,一年開店超海底撈1倍

1億位兜裡沒錢的“消費者”,去年一年卻在市場上豪擲了超過2000億人民幣。

千億市場上,卻還有一條細分賽道少有人涉及,成為城市發展的新“盲點”。

於此創業,是踏入即可撈金,還是深坑等人跳躍?

本週投融界研究院,一起關注它們的“身後事”。

辭掉50萬年薪工作為寵物“送葬”,一年開店超海底撈1倍

01

“寵物是我的家人”

殯葬,產業鏈上關鍵的最後一環

今年1月,《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釋出,以超過300頁的巨大篇幅,呈現了宏觀上的中國寵物行業現狀,更以細緻的顆粒度洞察聚焦寵物主的消費行為習慣,著重分析了主糧、零食、保健品、藥品、洗護、消毒清潔、玩具、用品、服裝、醫療機構、服務機構等14個細分領域的消費偏好,傳遞養寵消費新趨勢。

宏觀和細分之上,有幾點資訊吸引了投融界研究院的關注。

據《白皮書》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突破了1億隻大關,養寵主人(犬貓)數量達到6294萬人,消費市場規模達到2065億元,三大資料較2019年的增速分別為1。7%、2。8%和2%。

在一個以“億”為計量單位的產業領域裡,增速仍舊可觀。

同時,養寵人群的標籤呈現年輕化、高學歷、高收入的擴充套件趨勢,80後、90後養寵人群佔比分別為36。2%和38。1%,寵主月收入分佈情況則以4000-9999元近半成佔比(47。6%)為最高,較2019年增長21。4%。

在養寵人群出現變化的同時,養寵需求和寵主對寵物態度上的變化有進一步的比例更迭——57。1%的寵主將寵物視為自己的孩子,28。4%視為親人,只有6。8%的寵主認為寵物只是寵物。

辭掉50萬年薪工作為寵物“送葬”,一年開店超海底撈1倍

從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下的家庭組織形式中,寵物作為家庭成員與寵主之間存在著很強的情感連結關係,寵物也作為城鎮青年情感寄託的有形載體完成時代中家庭關係中“家人”意義的存在性擴充。

投融界CEO鄒晴曾在談到寵物經濟時提到,寵物經濟相比其他產業有一個推動其穩定快速增長的特點——就是寵物的“家人化”。

寵物家人化趨勢的增長,可以說是寵物產業眾多細分賽道的突破口,也是今天我們所談論的寵物殯葬行業的商業底層邏輯和產業情感基點。

以犬貓為代表的寵物壽命大約均在10年左右,對大部分寵物主來講,與寵物“離別”便成為寵物關係中難以迴避的一環,而情感連結的不斷增強、寵物“家人化”的緊密趨向,為寵物殯葬挖掘了可以安放產業機遇的空間,成為整個寵物經濟產業鏈中關鍵且最後的一環。

從資料調研來看,當下的寵物主們有著前所未有的意願願意花費時間與金錢,讓寵物走得更體面、更有尊嚴。

02

天堂:500%的企業增速

地獄:0.5%的市場滲透

聚焦產業現實,當下承載巨大膨脹情感需求的寵物殯葬業好賺嗎?真的在掘取暴利嗎?

某種角度來說,投融界研究院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

寵物殯葬的產業需求源於寵物主的情感延伸,但是產業相關企業的入局卻都是以情感延伸為起點的逐利行為,想看一個產業是否有利可圖,從企業數量的近期增量和增速上便可窺見一二。

據《寵物行業企業資料報告(2020)》顯示,目前,我國有近1400家經營範圍含“寵物殯葬、寵物喪葬、動物無害化處理”,而其中超過1200家的企業是在2020年創立的,比海底撈全國門店總數還要多一倍,增長率直逼500%。

這種爆發式數量躍升的背後,勢必是利益的驅導。

而從商業模型運作上看,寵物殯葬同樣有美好的圖景。

寵物殯葬的基礎服務以遺體整理、入殮、火化為核心,行業內火化費用相對接近,在大眾點評(北京)上輸入關鍵詞“寵物殯葬”可以看到,一般為400起步,隨動物體重節節攀升,6000元封頂。

但與傳統殯葬業不同的是,寵物殯葬目前的服務業務有著“另類”的外延多樣性。

以其中一項服務為例,很多寵物主會在寵物火化後選擇將寵物骨灰裝進特製的容器裡繼續焚燒,使其變為深邃美麗的晶石,透過二次加工成飾品的方式讓寵物得以以其他形態繼續陪伴主人左右,該服務的收費在1000-7000元不等。

辭掉50萬年薪工作為寵物“送葬”,一年開店超海底撈1倍

在一篇與寵物殯葬相關的報道中有過這樣一則資訊:

北京第一顆骨灰鑽石,由住在東城區的楊女士定製,製作一顆鑽石,至少需要100g骨灰或是2克毛髮,由於她的兩隻小狗體型很小,湊不齊所需的骨灰量,她又提供了自己的頭髮。

她以這種方式將自己和自己的愛寵永久地“繫結”在一起。

等待三個月,她捧回來了這顆獨一無二的鑽石,她給鑽石起名“XIAO CI & A GONG”,正是兩隻小狗的暱稱。

Epoch故事小館 《寵物殯葬從業者:有人全家出席貓的葬禮,有人想把健康的狗狗安樂死》

除此之外,寵物臨終關懷、安樂死、標本製作、3D列印同比例公仔和製作等附加服務不一而足,寵物殯葬業內的細分服務讓情感和資本搭上了線。

在這樣的背景下,寵物殯葬便在某些創業專案的介紹文章內成了低投入、高回報、週期短的藍海暴利專案,在他們口中,只要擁有從業證、買個火化裝置、找個合適場地,那寵物殯葬便會成為一項“躺賺”好專案。

但產業事實卻不是熱血忽悠就能輕易改變的。

曾經年入50萬的李超,其愛寵在2015年因癲癇病發去世,當時他在北京遍尋從事寵物殯葬的人士和店鋪未果,悲痛下辭職轉入寵物殯葬行業,成為了一名寵物殯葬師。他稱自己在職業歷程的情感見證中堅定了自己從業的決心,但也有入不敷出、只能靠從前積蓄勉強支撐的階段。

從業兩年的寵物入殮師阿俊則更為直白地表示,“人們對這個行業誤解太深,都以為這是暴利行業,其實連收支平衡都難,一茬一茬冒出來的新店未必撐得過一年。”

更多的業內人士都明晰當下的寵物殯葬消費現狀,商業計劃書裡寫下的支撐業務持續盈利的紀念品、晶石、鑽石等附加服務,其實一年也遇不上幾單。

反而是購買十幾萬一臺的火化爐,裝修以及人力成本,壓得創業者喘不過氣。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資料顯示,寵物家人化的情感趨勢遠遠還沒能觸達產業市場,寵物殯葬業目前的市場滲透率只有可憐的0。5%。

據問卷統計,半數以上的受調查者未聽說過寵物殯葬行業,逾五成的人拒絕選擇寵物殯葬服務的原因是“花費過高”。

500%的企業數量增速和0。5%的市場滲透率之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這個藍海,如今闖得還是闖不得?

03

監管缺位,產業空白

創業者到底衝不衝?

對於寵物殯葬創業場來說,與目前可憐的市場滲透率相比,更亟待解決的卻是市場的亂象問題。

近期,如何處置寵物“身後事”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新華社、央視財經等多個官方媒體均在近期將鏡頭對準寵物殯葬產業,其中提到,目前對於中國大多數城市來說,寵物殯葬仍屬灰色地帶,在行業管理、市場運作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同時也沒有針對動物殯葬的相關法律法規。

寵物殯葬,成為了當前中國城市管理的一個新“盲點”。

在監管缺位、產業政策空白的當下,寵物殯葬行業,出現了從業機構無資質運營、火化未經環保測評、深埋沒有無公害處理,寵物墓地用地無保障而暗藏風險等諸多問題。

這種“盲點”背後隱藏的行業亂象,最終傷害的卻是寵物主對寵物殯葬的信任。

部分寵物安葬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也直言,“公司沒有註冊也沒有審批,因為民政局不同意這種專案”,目前成立的寵物殯葬公司、寵物墓地、陵園或多或少地都存在於“灰色地帶”上。

特別是寵物墓地,很多閒置用地和無主荒地,都被偷偷用來做了寵物墓地,而且都在郊區,位置很偏僻,不會有人去查去管,不要說經營執照,連監管也是個空白。有專家表示,寵物墓園可能涉嫌違法佔地,建議市民不要將寵物安葬在寵物墓園裡。

相關從業者透露,部分寵物殯葬服務商僅僅是看中了這塊市場,只以牟利為目的,並不尊重寵物。有的服務商直接將遺體丟棄或者賣掉,拿其他骨灰充數;有的則用垃圾焚燒爐、柴火或者煤炭直接焚燒……由於寵物殯葬場所大多距離城區較遠,不少寵物殯葬服務商常以此為理由,拒絕寵物主人實地觀看殯葬過程。

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博士胥輝豪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寵物殯葬行業能否健康發展,取決於是否有相關法規規定寵物屍體的處理。只有出臺針對寵物殯葬的相關政策法規,完善寵物屍體處理報告制度,對寵物屍體的最終去向進行跟蹤管理與法律約束,才能給寵物殯葬產業一個合法的市場。”

而在產業經驗上,我們也能看到,在法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都已經立法規定寵物屍體必須火化,並且同時提供規範的寵物殯葬服務。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寵物在家庭中的“情感地位”會不斷上行,“家人化”的養寵家庭比例也仍會攀升,今時今日只有0。5%滲透率的寵物殯葬業,必然會在某個節點迎來突然性的爆發,政策的規範和行業的監管應走在爆發之前,以規避快速野蠻生長中對寵主和寵物的二次傷害,引發行業和消費者間的極端對立,影響行業後續的健康發展。

而對於創業者,在當前環境和未來未知的變化下,可以肯定的,或許是寵物殯葬真的不應只是一個帶著快速逐利目而進入的的創業場。這個環節是寵物經濟中生命關懷的最後一步,以生命本體價值出發營造商業模式、打造商業價值,才是能夠在該領域內實現良性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