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前言: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十月,刑部尚書鄭賜、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瑛等人對長興侯耿炳文發起了聯合彈劾,稱他衣服器皿飾有龍鳳圖案,玉帶用紅鞓,實屬

“僣妄不道”

。這位開國元勳驚懼之下畏罪自殺,這是《明史》所記錄的耿炳文結局。然而從原始史料《太宗實錄》來看,卻並沒有記載耿炳文是否因此自殺。

甲申,刑部尚書鄭賜、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瑛等交章劾奏長興侯耿炳文不遵禮典。衣服、器皿僭飾龍鳳,玉帶僭用紅鞓。遠蹈胡藍之軌,近循李景隆之邪心。乞正其罪,以是懲逆戒。上曰: “先朝老臣亦為此乎?”命速改之。—《明太宗實錄卷三十五》

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朱棣劇照

事實上這位大明開國功臣中的防守專家,根本就沒有活著看到反賊朱棣登基的那一天。不過問題來了,既然是防守專家,建文帝朱允炆為何會讓他掛帥去征討朱棣?說他戰死沙場,究竟有沒有實證呢?

守城專家

耿炳文,鳳陽人。其父耿君用是跟隨朱元璋起事的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宜興之戰中死於張士誠所部之手。朱元璋念其忠勇,特命耿炳文襲職領其軍。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六月,耿炳文和鄧愈等人合兵攻克廣德路(今安徽省廣德縣)。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二月,耿炳文和劉成領軍自廣德出發直取長興(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在野戰中擊敗張士誠大將趙打虎。隨即一戰破城,獲戰船三百餘艘,生擒守將李福安、答夫蠻等人。當年三月,朱元璋改長興州為長安州,立永興翼元帥府,命耿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劉成為左副元帥。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九月,張士誠派出手下最得力的大將呂珍,率領水師自太湖入陳瀆港,隨即兵分三路大舉進犯長興。耿炳文讓左副元帥劉成,總管湯泉、張珙分頭出戰,自己率領精兵作為總預備隊。這一仗打得極為慘烈,湯泉、張珙先後戰死,全靠劉成苦苦支撐。但耿炳文硬是按兵不動,直到一晝夜過後呂珍所部精疲力竭,這才率精兵出擊大破敵軍,

“獲甲仗船艦甚眾”

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耿炳文劇照

長興據太湖口,是陸地進入廣德諸郡的門戶。有耿炳文釘在長興,則張士誠步騎不敢出廣德窺宣歙。故而張士誠在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派司徒李伯升率十萬大軍,水陸並進直薄城下。耿炳文手上只有七千人,眾寡懸殊之下,只能向朱元璋求援。老朱雖然手上機動兵力也不多,但考慮到長興的重要性,還是從建康、宜興、寧國、廣興、安吉等地調集援軍,由華高、費聚等率領前去增援。

李伯升並非泛泛之輩,他出兵半夜劫營,將華高、費聚等人一舉擊潰。隨即又以伏兵擊殺了耿炳文的老搭檔劉成。外無援軍,最大的幫手也已戰死,陷入絕境的耿炳文反而沉下心來組織城防。李伯升十萬大軍足足圍攻了長興一個月,卻始終未能得手。一個月後,朱元璋手下猛將常遇春趕到,終於解了長興之圍。

寇復圍城,結九寨,為樓車下瞰城中。運土石填濠隍,放火船燒水關,攻城益急。城中晝夜應敵,凡月餘內外不相聞。上以其圍久不解,故覆命遇春往救之。—《明太祖實錄卷九》

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常遇春劇照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九月,朱元璋改長安州為長興州,永興翼為長興衛指揮使司,命耿炳文為長興衛指揮使。又賜劉成為懷遠大將軍,立廟長興以祀之。當年十月,張士誠之弟張士信攻打長興,一戰而敗之後惱羞成怒,再次增兵合圍長興。這次朱元璋反應很快,立刻調大將湯和增援長興。耿炳文和湯和裡應外合,再次將張士信殺敗,至此張士誠不敢再出兵攻打長興。

長興為士誠必爭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眾,大小數十戰,戰無不勝,士誠迄不得逞。—《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練兵專家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徐達、常遇春率二十萬大軍對張士誠集團發動總攻,耿炳文也率領所部出長興,克湖州,和徐達大軍會師於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平吳之後,耿炳文因功進封大都督府僉事。

吳元年(公元1367年)十月,耿炳文隨大將軍徐達北伐,一路克山東、下汴梁,徇河南,扈駕北巡。接著隨常遇春取大同,克晉冀,從徐達徵陝西,走李思齊、張思道,隨即留鎮陝西。當時陝西新定,元軍雖敗而依然對其虎視眈眈,朱元璋將此地交在耿炳文手上,自然是對他“善守”能力的充分信任。

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朱元璋劇照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耿炳文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秦王相府左相仍兼陝西行省右丞,封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長興是耿炳文建功立業之所在,朱元璋封其為長興侯,可謂恩寵倍至。

早在當年鎮守長興之時,耿炳文就顯示出來其在練兵方面的天賦。朱元璋長期面臨和陳友諒、張士誠的兩線作戰,說實話很難給耿炳文調撥足夠的守城兵力,這些全靠自力更生。

乙巳,永興翼元帥耿炳文言其地鄰敵境,乞留廣興翼兵相為應援。上不許。令練飾軍士,自為鎮守。—《明太祖實錄卷九》

到了陝西以後,耿炳文充分利用其地靠近邊境,民風彪悍的特點,為大明朝提供了數不清的精兵。比如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耿炳文透過對陝西二十二衛近十萬校卒的訓練,提煉出一支近兩萬人的驍勇騎兵,為明軍平定雲南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穎國公傅友德劇照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準備對盤踞在遼東金山的北元太尉納哈出用兵,其中有近十萬大軍都是出自耿炳文所訓練的陝西士卒。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晉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奉旨北伐漠北,其中穎國公傅友德統帥的騎兵即出自耿炳文之手。

乙酉,遣使敕諭右參將、全寧侯孫恪率長興侯耿炳文所操馬軍,往會徵虜前將軍、潁國公傅友德北征。—《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九》

洪武朝後期兩個大案:李善長案和藍玉案,牽連了無數的開國勳貴,但其中卻不包括長興侯耿炳文。筆者以為耿炳文堅守長興十年,實際上是一介孤臣,和其他開國勳貴之間聯絡並不密切。此後他又一直在陝西練兵,同樣和其他刀尖舔血的武勳們感情不深。再加上他優秀的防禦屬性和練兵天賦,讓耿炳文不但逃過兩場大劫,還在洪武朝末期春風得意,如魚得水。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七月,耿炳文之子耿璇進封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二月,耿璇被封為宗人府儀賓,尚懿文皇太子朱標長女江都郡主。此時的朱標次子朱允炆已經是皇太孫,朱元璋讓耿炳文和太子家聯姻,自然是把江山也一起託付給了他。此外耿炳文另一子耿琇,還是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楨長女清湘郡主的儀賓,可見其和老朱家關係之深。

馬革裹屍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隨即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削藩運動。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封國北平起兵造反,稱“奉天靖難”,意思就是要清君側。

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建文帝朱允炆劇照

筆者早在以前的文章中就多次指出,朱允炆的削藩,是有計劃有步驟,準備極其充分,並非如後世史書中所描繪的那樣雜亂無章,漏洞百出。七月十九日,朱允炆下詔將朱棣廢為庶人,同時命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率三十萬大軍北上討燕。日後朱棣親率大軍北伐之時,明朝提前半年就開始進行全國動員。現在朱棣七月初造反,朝廷大軍半個月後就集結出發,顯然是早已做好了出征準備。

壬辰,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 “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橚僭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明史卷四·本紀第四》

然而本次出征將耿炳文選為主帥,可謂是建文朝廷所犯的最大錯誤。從本文的梳理來看,耿炳文一生的高光時刻,是在長興堅守孤城,即防守是其所長,進攻是其所短。自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到建文元年掛帥出征近三十年的時間裡,耿炳文只在洪武末年以總兵官的身份平定過沔縣叛賊高福興,所率兵力不過數萬人。

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燕王朱棣劇照

換句話說,耿炳文既沒有在野戰中對付過像燕王朱棣這樣久經戰陣的宿將,又缺乏統帥數十萬大軍的經驗,選他做主帥其實並不合適。倒是另一位在世的開國元勳武定侯郭英,全程參與了平定雲南、遼東和漠北的戰役。不但對手強悍,明軍每次也是數十萬大軍出動,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郭英無論如何也比耿炳文合適得多。然而郭英是太祖第十五子,另一位戍邊親王遼王朱植的岳父,朱允炆對他並不放心,除了讓耿炳文掛帥,別人還真鎮不住場子。

根據《明史》的記載,耿炳文當年八月敗於真定,隨即率殘部堅守城池,朱棣懾於其守城專家的威名,僅僅圍城三日後就解圍而去。而朱允炆聽說兵敗之後,派曹國公李景隆緊急北上代替耿炳文。此後這位長興侯再未參與過與朱棣的交鋒,直到永樂二年畏罪自盡。

燕兵遂圍城。炳文眾尚十萬,堅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將,未易下,越三日,解圍還。而帝驟聞炳文敗,憂甚。太常卿黃子澄遂薦李景隆為大將軍,乘傳代炳文。比至軍,燕師已先一日去。炳文歸,景隆代將,竟至於敗。—《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耿炳文劇照

然而在清朝道光年間修纂的《晉寧州志》之中,收錄了一篇由黔國公沐晟在明英宗正統年間所作的碑文,裡面對耿炳文的結局描寫是

“援真定,歿於陣”

。沐晟,朱元璋養子黔寧

昭靖

王沐英次子,建文元年以西平侯的身份鎮守雲南。這篇碑文,沐晟為自己的表哥耿琦所作。

耿琦,都督耿忠之子,泗國公耿再成之孫。而沐晟之母耿氏,則是耿琦的姑媽。之所以會在碑文在提到耿炳文,是為了交代耿琦的出身來歷,因為耿炳文和耿忠之間是堂兄弟的關係。作為靖難期間建文朝廷的軍方高層,沐晟對於耿炳文結局的記錄,無疑比《明史》更具有權威性。而且我們如果仔細閱讀《太宗實錄》,發現良心未泯的永樂朝史官還是為我們留下了耿炳文結局的線索:

壬戌,上將輕騎數十繞出城西,先破其二營。適炳文送使客出,覺之奔還,急起橋。我軍散斷橋索不得起,炳文幾被擒。上引滿射之,應弦而斃,城中驚懼。—《明太宗實錄卷三》

擅長防守的耿炳文為何被朱允炆用來進攻?他是自殺還是死於疆場?

朱棣劇照

這裡的“上”就是指朱棣,按照《實錄》的說法,耿炳文在送客出城之時發現了燕軍偷襲。這位長興侯當機立斷立刻回城,但燕軍卻射斷了拉起吊橋的繩索,導致耿炳文幾乎被抓。然後問題來了,朱棣親自彎弓搭箭射死了誰?除了長興侯耿炳文字人外,還有誰的死能讓城中驚懼?耿炳文死於真定,板上釘釘。

結語:

筆者一直有個懷疑,讓長興侯親自送出來的這位客人是誰?是不是朱棣派去真定求和的重量級人物?耿炳文不忍心大明精銳將士自相殘殺,這才答應將朱棣的求和請求轉告朝廷,卻不想在出城送客之際遭到燕軍的暗殺。鑑於兇手是日後的永樂皇帝朱棣本人,史官們才不得不在耿炳文之死的記錄上大作曲筆。至於永樂二年的那次彈劾,應該只是建文帝所賜長興侯墳園的規格逾制,而史官們故意含糊其辭,給後世造成一種耿炳文因此而死的錯覺。

至三十二年,侯年已六十有五,援真定,歿於陣。上更痛甚,親制文遣命中官諭祭。命有司治墳塋,賜臨濠山地三百頃、佃戶二千人、守墳人二百戶,儀仗戶十五戶,以京衛軍士充之,先後隆恩疊頒洊至。—《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記》

當然耿炳文之死,還是和他過於大意有關。俗話說

“受降如受敵”

,面對朱棣這樣狡猾多詐的對手,耿炳文在出城之時竟然沒有做好充分的防護,你不死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