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眼見著世界盃賽即將走完第一個百年,如何贏得世界盃的秘訣心法算是有了個最新版本。書名很直接——《如何贏得世界盃》,副標題遞進了一層——《頂級國家隊教練們的致勝秘訣與洞察力》,洋洋灑灑19個章節,算是在這個顯學上給出了不俗的方法論。但是很顯然這並非是一本純正的操作手冊,可供主帥們在世界盃賽場上照方抓藥,當然也不是廚子暗藏的絕世菜譜,說到底不過是美食家式的隨筆集,往往會被猝不及防地被帶入某個歷史脈絡之中,居然有難得的現場感,閱讀中有機會在自己的觀賽人生中再做一次標記。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作者克里斯·埃文斯年近花甲,想必該有至少11屆的世界盃情感歷程,平日裡在報章的足球專欄中安靜寫字,直到今年翻譯他的書,我才發現原來過往多年其實一直在讀他在《442》雜誌裡的文章,光顧著囫圇吞棗了,作者的名字那麼小字,也就不會放在心上。世界盃就在眼前,《442》推出挺豪華的世界盃特刊,克里斯·埃文斯萃取新書精華,獻出一篇《七步輕鬆贏得世界盃》。如果沒有時間讀不薄不厚的書,那這篇文章算是一粒睡前需要認真服下的膠囊吧。

第一步,選好一支適合的球隊。

塑造一支世界盃球隊,彷彿就是照菜譜做飯。這個比喻來自德國國腳齊格,這位世界盃冠軍對這本書功效不小。“如果你要做飯,那需要一點點鹽、胡椒,以及各式各樣的調味品。”德國名宿在追憶1996年奪得歐洲盃兩年之後的德國隊狀況時,試圖用烹飪心得來進行有形的描繪。“如果你僅僅向食物里加鹽,那也就只有鹹味存在了。你需要正確的平衡。”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1998年法國世界盃,德國隊四分之一決賽0比3敗在克羅埃西亞手下,一支公認經驗豐富的新科歐洲冠軍早早離場。這次挫敗日後被標註為德國足球再次崛起的低谷起點,齊格認定那時的德國隊“問題太多”,“太多球員自認可以進入首發陣容”,“太多球員將自己想象為球隊領袖。”

表面看來,擁有一干超級球星,豈不是國家隊主教練的造化嘛,但如果無力駕馭,則根本無緣邁上勝利通途。如果你接受這一觀點,自然也就會理解德尚為何近乎偏執地拒某些豪門巨星於國家隊門外了,以至於拉波爾特徹底絕望後,改披西班牙球衣以實現自己的國腳夢。比利時主教練馬丁內斯也有類似心得,“我第一次組建國家隊時就意識到,我不能簡單地招募所謂的最佳23人,因為著並不意味著就能形成最佳球隊。當我定義最佳球隊時,從各種角度去評定,都不該是隻在10天之內踢好一兩場比賽的球隊。”

成功的主帥,個個心懷定見,有自己篤信的團隊,球迷和媒體有時根本無法理解為何主帥會如此偏愛某些球員。“我在任何球隊執教,都會有16、7個球員組成的核心。”瑞士隊前主帥希斯菲爾德解釋說。“國家隊不能做太多的調整,需要穩定的核心骨幹。如果國腳在俱樂部中處於危機狀態,你也必須堅信,他來到國家隊,在一支不同球隊,在一個不同的環境中,一定會再有出色表現的。”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1966年世界盃,拉姆塞爵士將英格蘭隊打造成一支彼此絕對信任的兄弟連,因此成就了三獅軍團的世界盃榮光。“拉姆塞在世界盃前幾年就精心塑造球隊,那些有可能給球隊帶來阻礙的球員都出局了,他對球員們給予高度的信任。”後來也榮膺爵士頭銜的射手赫斯特回憶說。“選好國腳之後,拉姆塞心中完全有數,哪些球員表面兇猛,其實性格有趣,哪些球員又是乖乖虎,總之他們都會讓球隊困擾。”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任何一支軍隊都需要一位合適的將軍統領,引領方向,聚合人心。對於1986年的阿根廷隊而言,這位合適的將軍便是馬拉多納。1982年,年輕的馬拉多納在對陣巴西隊時,中了對手的圈套,報復性踢人遭受紅牌,經歷了一屆黯淡的世界盃。四年後,比拉爾多率領阿根廷出戰世界盃,隊長袖標還要繼續交給曾經在1978年參與奪冠的老將帕薩雷拉嗎?比拉爾多自有韜略,唯一的人選就是天才的馬拉多納,無論阻力會有多大。“沒有馬拉多納,我們不會贏得世界盃,因為他才是球隊的發動機。”阿根廷隊後衛克勞森說。“馬拉多納就是領袖,他是世界頭號球星。我無法想象他不是隊長。”

第二步,駕馭好黃金一代。

賜福還是詛咒?我們這個世界中,凡是貼上“黃金一代”標籤的偉大國家隊都曾有此困擾,難道不是嗎?上世紀五十年代打遍天下難有對手的匈牙利以及1974年和1978年兩度功敗垂成的荷蘭隊,無不是在傳說中留下永久的遺憾。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埃裡克森統帥的英格蘭隊一度配得上“黃金一代”,但兩屆世界盃中的攀登高度都不過是八強陣營而已。“黃金一代標籤沒錯,但也只說明隊中擁有很多世界級球星而已,實際的幫助並不大。”名宿卡拉格曾身在隊中,感受深刻。“你需要記住的是,同一個時代中,其他國家球隊的成色,法國和西班牙如日中天。我們為沒能贏得世界盃而懊惱,但如果你看看那些真正的強隊,你會得出結論,他們擁有更出色的球員。”

任何一支最終修成正果的“黃金一代”球隊,無不需要的成長曆程,正所謂淬鍊成剛。勒夫手下的那支的德國隊便是如此,2006年本土世界盃不過是一次出發而已,四年後在半決賽中輸給了王朝鼎盛的西班牙,而兩年前當王朝揭開強盛序幕時,德國隊的成長往往會被旁人忽略的,到了2014年,在巴西登頂,這漫長征程才算有了完美的終點,從1998年算起,德國足球的16年崛起堪為經典。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2010年南非世界盃,德國隊半決賽敗在躍上巔峰的西班牙隊手下,正是在那一年西班牙人成就了自己的時代與王朝,老帥阿拉貢內斯和博斯克聯手締造了這一輝煌。在2008年歐洲盃開賽前,阿拉貢內斯面對這支開始騰飛的球隊說:“隊中有這麼多技藝非凡的球員,我是不會講教練的想法請加於你們的。”西班牙“黃金一代”那一刻配得上這一誇讚和禮遇。

1970年贏得世界盃的巴西隊一度被推崇為完美的冠軍隊,百分百的黃金一代。統帥這支球隊的名帥扎加洛當年採取的策略也是保護球星們的天賦異稟,給包括貝利在內的一干傳奇球員在場上巨大的自由,讓他們憑著自己的心性和理解來盡情表現。

第三步,克服逆境

有誰知道贏得世界盃的成功秘訣竟然是要從輸球之中汲取?這聽起來似乎有些荒唐,像是失意教練的為保住帥印的一種託詞,但在失敗的苦澀中的確蘊含著無價的寶藏,至少世界盃最新的奪冠教練對此堅信不疑。德尚很有感慨,“在歐洲盃決賽中敗北,異常痛苦,失去了奪冠的機會,但是一旦我們奪得了歐洲盃,也許也就無緣成為世界盃冠軍了。”這句話是在莫斯科奪冠之夜的賽後釋出會上,德尚面對記者們講出了此前兩年的艱難歷程,“我們從決賽中學到了很多,我們對這一次的決賽心理上做了除錯,沒有那麼緊張了。 ”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凡是想贏得世界盃的主教練無疑不是在拼著一副超高難度的巨大拼圖,而失敗的體驗便是最重要的那塊小小拼圖,唯有此世界盃冠軍征途才會完滿。說起決賽中的失意,誰能比聯邦德國隊更知其中苦澀,1982年和1986年兩屆最後較量中折戟後,總算在連續第三次拼進決賽後才算奪冠功成。每經歷一次,才算刻骨銘心地體會到挫折背後的價值,比利時主帥馬丁內斯對此感嘆,“只有八個國家贏得過世界盃,在成為王者之師前,都要越過精神的藩籬。巴西隊只要穿上那件黃色球衣,就會堅信自己是奪冠熱門,因為只有他們曾五次奪冠。只有贏得過一次,你才會不再懷疑自己的實力,也才會在逆境中被人質疑中,保持自信,敢於面對別人的種種質疑,這便是成為冠軍之前的所謂精神藩籬,西班牙隊便是最好的例子。”

2010年世界盃,西班牙隊首戰即敗在瑞士隊手下,質疑聲頓起,那時主帥博斯克做出了決定,不為失敗而做出球隊的任何調整,堅信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最終一路高歌,直取冠軍。

第四步,從最優秀的人身上獲得最佳成果

每支球隊都需要英雄,護身符般的關鍵人物一定能在最緊要時刻閃耀光芒,球隊乃至其全體國民都無限期待,英雄能贏得他們期待的一切。1986年阿根廷奪冠球隊成員克勞森回憶道,“主教練比拉爾多對馬拉多納和其他球員的要求完全不一樣,馬拉多納有特權,有自由,這是別人不曾擁有的,大家對此沒有異議。馬拉多納是否愉快非常重要,這將決定球隊的場上表現,馬拉多納表現好了,球隊也就好了。”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C羅在葡萄牙隊中的地位也是如此,無論是2006年躋身世界盃四強還是歐洲盃奪冠,人們都尊重他所創造的時代,他就像是一家超級大公司中的最佳銷售,公司都在圍繞著他。葡萄牙全隊在結束訓練後,所有球員可以安靜地在車上等待C羅加練任意球,沒有人抱怨,因為大家知道C羅的任意球之功能夠改變所有人的命運。

知人善任是球隊英雄得以成功的保障,1982年,在世界盃最開始的四場比賽中,羅西一球未進,質疑之聲不絕,此前禁賽兩年的糟糕經歷反覆被提及,當事人刺痛不已。但是,主教練貝阿爾佐特用人不疑,羅西則用最後三場比賽的六個寶貴進球回報了主教練和球隊。

2020年,羅西去世前曾接受過採訪,他感念貝阿爾佐特的信任,此後兩人雖然未曾就1982年世界盃的勝利做過深入的探討,但是他堅信,在一個充斥著不信任的環境下,前鋒是無法得到激勵的,但是那一年,他心裡很踏實,即使自己不進球,但是那份信任一直都在。

第五步,避免混亂

2010年夏天,在南非,法國隊居然拒絕下車,他們罷訓了。幾天前首戰半場休息,前鋒阿內爾卡與主教練多梅內克發生口角,球隊氣氛壓抑。此後,多梅內克等著阿內爾卡來當面道歉,陰差陽錯,兩人居然再無交集,法國足協魯莽地將阿內爾卡遣送回國,企圖將矛盾清除。沒想到媒體將更衣室矛盾和足協的錯誤操作一併推上了頭版,瞬間引發了法國隊國腳一致行動,以罷訓方式來捍衛球員尊嚴。多梅內克面對記者們宣讀了球員們的宣告之後,事態雖然逐漸轉向平穩,但法國隊的戰鬥力受損嚴重,三戰未有一勝,黯然離場,法國足球的一次局勢失控,導致徹底失敗。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2018年,克羅埃西亞鋒線大將卡利尼奇因為拒絕在與奈及利亞隊比賽中替補登場,而被斬立決,遣送回國,主教練達利奇和足協成功控局,未讓這起隊內風波擴散開來,球隊保持團結,最終成功打進決賽。達利奇回憶說,“將卡利尼奇逐出國家隊是我做過的最艱難決定,我一向欣賞他的能力,但是他拒絕未球隊做貢獻。”幾乎同樣的挑戰,克羅埃西亞人的處置手法迅疾合理,有效護佑球隊穩定性和戰鬥力,與2010年的法國足協比起來,堪為經典案例。

還有一個案例不該忘記,2002年世界盃前,愛爾蘭隊選擇塞班島作賽前集訓地,隊內頭號球星羅伊·基恩就訓練質量和方式,公平批評主教練麥卡錫,並威脅要離隊而去,一時喧囂。麥卡錫頂住壓力,將羅伊·基恩請出了國家隊,全隊上下平靜地接受了這一結果,願意服從大局。

第六步,掌控點球決勝

面對現實挑戰,任何一個渴望贏得世界盃的球隊,都要過好點球決勝關。希丁克執教韓國隊備戰世界盃時,曾經要求每一位點球手都要經受獨特的挑戰,要從球場一邊獨自走過幾乎半個球場,來到點球點前,完成孤獨的使命。韓國隊那一屆志向頗高,苦練點球,只為晉級。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2014年世界盃,荷蘭遭遇哥斯大黎加,酣戰至點球決勝,最後時刻範加爾派出擅撲點球的門將克呂爾登場,建立奇功,橙色大軍越過艱險一關。神奇換人長久會被人們傳頌,範加爾為點球決勝做出的萬全準備也給足球世界樹立了榜樣。1998年,霍德爾給實力非凡的英格蘭隊安排了細緻的點球訓練,點球手要將球擺在14碼處射門,門將則要面對10碼之外的點射,目的就是要提高難度,提高精度。

如今大資料已經可以為點球的攻防雙方提供極為深入的分析結果,點球手的選擇較之以往似乎簡單了一些。早年間,教練員要詢問每一位球員的意願,畢竟點球太殘酷,臨陣退卻也時常可見。回想過往經典點球決勝,德國人常是勝者,名宿利特巴爾斯基回憶,全隊十之八九都原參與決戰,氣勢高昂,信心十足,但是有趣的是,在貝肯鮑爾時代裡,聯邦德國隊腳軟很少練點球環節,可能在德國人心目中,點球就是個心理問題而已,平視練也白練。

第七步,關鍵時刻做正確的事情

逢大事,有靜氣,中國式的講究。世界盃征途中隨處可見關鍵時刻,堅毅穩健才能終成勝者。1998年決賽前,羅納爾多首發疑雲籠罩人心,如何應對?法國隊主帥雅凱面做出了終極選擇,敵變,我不變,不做無效調整,相信自己。做好充足準備之後,切忌盲動,以我為主當為上策。以上原則說起來容易,但是面對神一般存在的馬拉多納統帥的阿根廷隊,完全做到應對自如可是太難了。1986年,英阿之戰前,主教練羅布森在英格蘭國腳們面前不斷地強調馬拉多納強大無比,稱其為曠世奇才,稱其可憑一己之力擊敗對手,這並沒有成功激發本方的動能,反倒使全隊上下生出沒有必要的焦慮和不安。只有少數英格蘭國腳能從主教練關於馬拉多納無休止的讚譽中提取出一份小小的自信,能夠場上與球王面對面對抗,那至少可以說明,自己也很棒嘛。

張斌:讀好手邊一本書 七步贏得世界盃

以我為主,不做盲目調整還有一個景點範例,那是1966年世界盃決賽前,英格蘭主教練拉姆塞爵士固執地沿用了半決賽擊敗葡萄牙隊的完整首發陣容,哪怕隊中原有的首席射手格里維斯已經傷愈復出,但他還是堅決使用在與阿根廷和葡萄牙攻進決勝進球的赫斯特出戰決賽。拉姆塞的果敢收到了豐沛的回報,赫斯特完成了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個決賽“帽子戲法”,日後也因此獲封爵士爵位。

拉姆塞的足球哲學是堅信自我,減少調整。幾十年後,當斯科拉里走進2002年世界盃決賽前夜的巴西隊大本營時,他感受到了難得的平靜與輕鬆,未見焦躁和不安,這一場景迅速驅走了老帥心中的緊張,那一刻他無需多言,只需堅信當第二天來臨,他的球隊必將迎來勝利。

作者: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