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足球的靈魂一問:靠罰點球決勝,這合理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2日電(卞立群)總比分3:4不敵義大利,在北京時間12日凌晨的歐洲盃決賽中,人才濟濟的英格蘭隊,在賽前被一邊倒看好奪冠的情況下,又倒在了他們總不擅長的點球大戰上。

關於足球的靈魂一問:靠罰點球決勝,這合理嗎?

英格蘭隊凱恩安慰罰丟關鍵點球的薩卡。

比賽加時賽階段,主場作戰的英格蘭甚至還在不急不忙的踢“安全球”,又在第119分鐘換上拉什福德和桑喬,似乎早早做好了踢點球大戰的打算,顯得有備而來,但最終結果是弄巧成拙、一敗塗地……

英格蘭隊最後時刻替補上場的拉什福德和桑喬連續罰丟點球,而第五個主罰手薩卡僅有19歲,面容稚嫩的他在事關生死的關鍵一罰中,沒能頂住壓力,被22歲的義大利門將唐納魯馬無情撲出,成了後者加冕本屆歐洲盃最佳球員的嫁衣。

關於足球的靈魂一問:靠罰點球決勝,這合理嗎?

義大利最終4:3(點球3:2)擊敗英格蘭,時隔逾半世紀後再奪歐洲盃冠軍。

不知道在失利之後,英格蘭隊主帥索斯蓋特是否回想起1996年的那個夜晚,半決賽英格蘭對陣德國,也是在溫布利主場作戰的他們,在點球大戰中輸給了對手。罰丟關鍵點球的,正是索斯蓋特。

或許是宿命?抑或是年輕的學費?如果拉什福德的點球沒有擊中立柱,而是幸運打進,後邊的桑喬、薩卡是否也不會失手,就此成就英格蘭年輕一代的偉業?

不過,現實中沒那麼多如果,比賽向來是成王敗寇,失利之後,各種問題在結果為導向的邏輯下被無限放大。

關於足球的靈魂一問:靠罰點球決勝,這合理嗎?

資料圖:英格蘭主帥索斯蓋特。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賽後新聞釋出會上,英格蘭主帥索斯蓋特主動攬責:“我是根據隊員們在平時訓練中的表現來安排罰點球的人選和順序,沒有人是因為提出要求要罰點球而被我安排的,這完全是我的決定,責任也都在我。”

回顧歐洲盃歷史,在決賽中出現點球大戰的場次並不算多,之前僅有1976年的決賽中,捷克斯洛伐克透過點球大戰,總比分7:5戰勝聯邦德國。

那場比賽兩隊在點球大戰前2:2戰平,前四輪捷克斯洛伐克全部命中,但德國隊第四個出場的霍內斯將點球打飛。

關鍵的第五輪中,帕連卡踢出了經典的勺子點球,幫助捷克斯洛伐克奪冠。而另一邊準備最後主罰點球的“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只能遺憾吞下失利的苦果。

關於足球的靈魂一問:靠罰點球決勝,這合理嗎?

義大利隊慶祝奪冠。

本屆歐洲盃冠軍義大利隊,與點球大戰也有不解之緣,加上這次決賽,義大利隊已經在歐洲盃中有過7次點球大戰經歷,取得4勝3負。

當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世界盃決賽上他們經歷的一悲一喜。

1994年世界盃決賽,義大利與巴西隊在120分鐘裡都沒能破門,點球大戰首輪雙方都將球罰丟,隨後兩輪阿爾貝蒂尼、羅馬里奧、埃瓦尼和布蘭科都成功罰進。第四輪馬薩羅主罰點球被撲,鄧加將球罰進。

第五輪,輪到巴喬主罰,如果罰丟比賽就提前結束,結果義大利王子將點球打高,義大利隊點球大戰2:3失利,痛失冠軍。

看臺上的貝利鎮臂高呼,而最後罰丟點球的巴喬背影落寞、久久不願離去,這個畫面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永恆的經典。

關於足球的靈魂一問:靠罰點球決勝,這合理嗎?

義大利球迷慶祝勝利。

2006年世界盃,義大利人又一次走到了決賽,他們在120分鐘裡與法國隊1:1戰平,進入殘酷的點球大戰。

首輪雙方均主罰命中,第二輪馬特拉齊罰進,特雷澤蓋主罰擊中門框。之後兩輪雙方均成功打進。第五輪只要義大利罰進就奪冠,左後衛格羅索最終不負眾望,假動作騙過巴特茲將球送入球門,義大利如願捧杯。

關於足球的靈魂一問:靠罰點球決勝,這合理嗎?

義大利球員如願捧杯。

本屆歐洲盃淘汰賽階段,一共出現了四場點球大戰,全部出現在義大利所在的“死亡半區”裡。

換句話說,除去最終的決賽,在義大利所在半區的7場淘汰賽中,有多達3場經歷了點球大戰。

先是在1/8決賽中,世界盃冠軍法國隊在點球大戰中不敵瑞士遭淘汰。之後的1/4決賽中,又一次進入點球大戰的瑞士隊不敵西班牙。而在半決賽中,西班牙也連續進入到點球大戰,最終不敵義大利。

決賽中,義大利打破“魔咒”,在這場點球大戰的“接力”中取勝,加冕歐洲盃冠軍。

這麼多場點球大戰出現在歐洲盃淘汰賽階段,確實有些“歐洲點球杯”的意思,但這正體現出強隊之間實力非常接近,誰都沒有十足的勝算把握,也不敢貿然主動出擊。

關於足球的靈魂一問:靠罰點球決勝,這合理嗎?

博努奇捧起獎盃。

點球這項規則,最早用於橄欖球運動。足球運動中的點球創意是由商人兼守門員麥克魯姆最早提出的,但在歐洲盃、世界盃等大賽淘汰賽階段出現的點球大戰相對較晚。

後來,提出點球大戰理念的是德國人瓦爾德,而在點球大戰被引入之前,世界盃賽場如果出現了平局,只能擇日重賽。在奧運賽場,一度是以抽籤的方式,決定誰是晉級的幸運兒。1970年,國際足聯高層會議討論並通過了點球大戰的提案,這一規則沿用至今。

不過在2006年,點球大戰的引入人瓦爾德卻說,他非常後悔將這項規則帶入世界盃和世界足球賽場。他還堅信,總有一天點球大戰將會從世界盃和世界足壇消失。

那麼點球大戰真的會消失嗎?起碼從目前來看,還沒有看到更好的替代方式。

相比之前重賽或是抽籤,點球大戰既保證了足球比賽可以在規定時間踢完,也能相對保證公平。同時對於觀賞性而言,點球大戰令人窒息的殘酷性,也會讓人大呼過癮,即使是不關注足球的路人,也不免會被點球大戰吸引,因為這種對決方式簡單、直接、刺激,而且時間不長,節奏非常緊湊。

當然,不得不說,點球大戰決定勝負的方式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比如巴喬與他的義大利隊,當年遺憾的輸在了點球大戰中,以巴喬和那支義大利隊在1994年世界盃中的表現,他們完全配得上一座冠軍。

這種情況下,點球大戰也在這幾十年的運用當中,成了一些弱隊逆襲所倚仗的手段,催生了保守主義。

比如1986年歐洲冠軍盃中,布加勒斯特星隊運用極其保守的收縮打法在120分鐘比賽中完全抑制了西甲豪門巴薩的瘋狂進攻,最終憑門將的出色發揮連續撲出點球捧得冠軍獎盃。

6月29日,歐洲盃八分之一決賽,上一屆世界盃冠軍法國隊在點球大戰中不敵瑞士隊,被淘汰出局,成為本屆比賽最大冷門之一。本場比賽法國隊一度3:1領先,終場前瑞士隊塞費羅維奇和加夫拉諾維奇的進球令瑞士隊壓哨扳平比分。

本場英格蘭與義大利的決賽也有些這個“味道”,為了拖入點球大戰,雙方在加時賽後半段,不約而同的踢“安全球”耗時間,這種場面對於中立球迷來說完全是一種折磨。“自古大賽無名局”這句話,一定程度上就來源於此。足球,本不應該被保守主義吞噬。

但不得不說,如果採用像籃球一樣加時之後再加時,直到決出比賽勝負的方式,節奏相對更慢的足球比賽,時間就會極大的不可控。誰都不想輸,那索性都集體悠著踢,這樣一來,球員們把球安全地穿來穿去,比賽不知道要踢到什麼時候,保守主義反而會更加氾濫,足球比賽的魅力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關於足球的靈魂一問:靠罰點球決勝,這合理嗎?

義大利隊門將多納魯馬撲出點球。

如果恢復上世紀90年代的加時賽金球制呢?在加時賽中,先進球的一方取勝。

在這種突然死亡的恐懼之下,會更加催生保守主義,誰都不敢冒然進攻,因為擔不起遭到反擊之後“突然死亡”的後果。這也是金球制被取消的一大原因。

只能說,規則都是相對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點球大戰就是目前相對公平下大家基本能接受的遊戲規則。

而且點球大戰中,除了考驗運氣,對於球隊的心理素質也是一大考驗。運氣有來有回,義大利1994年的遺憾,在2006年不就彌補回來了嗎。而點球大戰中一向穩健的德國隊,也絕對不僅是運氣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