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的比拼其實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文章均為原創,歡迎各位讀者關注、評論、點贊[比心])

從1896年首屆雅典奧運會開始,美、英、德、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就一直佔據金牌榜前5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各個領域互相對抗,體育方面也不例外。從1952年首次參加赫爾辛基奧運會開始,蘇聯和美國就開啟了前兩把交椅的輪換模式。此後的奧運會獎牌榜幾乎就是各個國家綜合國力排名的備份。

奧運會的比拼其實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首次參賽便斬獲15枚金牌,躋身金牌榜第4。此後,中國綜合國力開始騰飛,體育事業蒸蒸日上,金牌越拿越多。奧運獎牌榜前五也幾乎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囊中之物,非常客觀地反映了綜合國力的強弱。

奧運會的比拼其實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不僅僅是經濟、軍事實力的相加,還包括意識形態、政治意志、教育、文化、科技、自然資源、人力等眾多方面。一個綜合國力高的國家,社會的受教育程度必然高,民眾的營養條件、身體素質也會較強,政府與社會力量也會將更多資源投向體育領域。中國擁有其他國家無可比肩的優勢——舉國體制,在這種體制下,跳水、乒乓球等“夢之隊”實力碾壓其他隊伍,成為歷屆奧運會金牌貢獻“大戶”;中國女排“五連冠”也是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激情印記。但如果只有舉國體制也遠遠不夠,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做支撐,舉國體制只會讓政府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奧運會的比拼其實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東京奧運會即將閉幕,中國隊已經坐穩了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的交椅,這也恰好與當今中國的綜合國力相匹配。但如果仔細分析,這些金牌有多少是在舉國體制下贏得的,也許就知道“三大球”專案名落孫山的原因了。

奧運會的比拼其實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沒錯,一些高度商業化的專案比如足球、籃球,由於規模太大、投入太高,就算砸進去無數的錢,奧運會拿了冠軍也只是一枚金牌而已。這些專案更適宜高度商業化,交給資本的力量去推動。

奧運是綜合國力的反映,金牌榜實際上也是綜合國力的排名。拿不拿第一不要緊,我只想為更加富強的祖國點贊!

(文章均為原創,歡迎各位讀者關注、評論、點贊[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