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每次看奧運會,老母親的多巴胺內啡肽和腎上腺素都會飆升。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和我一樣,哪怕腦回路里閃現過一絲這樣的念頭:我家孩子有沒有冠軍相啊?現在送去還來得及麼?

反正,看完這屆奧運會,再看看家裡5歲的兒子,不由得多想了一點點。他在床上蹦躂,我說莫非有蹦床天賦?他來了個側空翻,我說要不去練個體操?他在家飛簷走壁,我暗搓搓地琢磨,萬一……那啥……是吧?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你看,老母親早已定型,而娃是未來可期的神獸,我膨脹不了自己,卻可以膨脹對他的無限想象。

於是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奧運冠軍小時候,是怎麼走上這條競技之路的?說不定對我有啟發呢。

研究了一下,大體上他們可分為體育家庭出身和非體育家庭出身。

第一類:體育家庭出身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陳芋汐和媽媽

陳芋汐,座標上海,體操世家。媽媽現為體操教學團隊教師,爸爸現為體操教練。上幼兒園的時候,陳芋汐就去爸爸的體操房玩,教練一看有天賦,就開始邊玩邊練。跳水隊的史美琴教練教練來看她,覺得不錯,就建議她試試跳水。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陳夢小時候萌萌噠

陳夢,座標青島,媽媽和姨媽都曾經是乒乓球運動員。剛滿5歲,媽媽就帶她去吳乃蟬教練那裡練球。吳教練也是陳夢媽媽和姨媽的啟蒙教練。青島隊教練董熙在比賽中物色苗子,把陳夢挖到青島市少年隊,再後來,就是省隊、國家隊。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張雨霏

張雨霏,座標徐州,爸媽曾是職業游泳運動員,後轉教練。3歲就跟著媽媽下水了,5歲送到徐州市游泳隊接受正規訓練。

體育家庭出身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資源豐富。爸媽透過帶著孩子玩,就可以判斷出其天賦與潛力,該送去哪裡學,找哪個教練教,都是圈內唾手可得的資源。

這類家長因為自己是搞體育的,更能理解競技體育的殘酷,更瞭解孩子每個階段會遇到的困難。

他們反而是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這條路的家長,因為知道太辛苦,捨不得孩子去練。張雨霏的媽媽就曾在採訪中提到,不想讓女兒去當運動員。成千上萬的運動員,只有1人能拿到冠軍,再加上運動員生涯短暫,還落得一身傷病。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張繼科上綜藝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也坦言不會讓兒子學乒乓球

當然,如果孩子真的有天賦有興趣,願意堅持付出,他們也會鼎力支援。

第二類:非體育家庭出身

非體育家庭出身,家長的職業和體育不沾邊,對普通家長而言,更有參考價值。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模式:

1)爸媽主動送去模式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張家齊小時候

張家齊,座標北京。小時候被媽媽送去體操俱樂部練體操,因身材不合適而退出,又被媽媽送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跳水俱樂部。北京跳水隊去俱樂部挑運動員,入選二線隊。

媽媽為啥把她送去?因為張家齊在家裡太愛蹦躂了,精力過於旺盛,媽媽想找個體育專案來消耗她的精力。

北京的體育資源還是很豐富的,媽媽隨手一送,就送到國家體育總局眼皮子底下去了。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乒乓球男單冠軍馬龍

馬龍,座標鞍山。5歲的時候,他的爸爸託人介紹,找到了當時鐵東區體校乒乓球的專職教練石海梅,就把兒子送到這裡練習。因為爸爸覺得打乒乓球,強身健體又安全。

這種爸媽主動送去鍛鍊的模式,簡單可複製。現在的小孩,出生就伴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他們有更多機會去接觸和嘗試不同的運動專案。

至於後面是否有機緣遇到100%匹配的伯樂,得看造化。畢竟伯樂與千里馬,是互相成就的關係。

2)教練挑苗子模式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楊倩在清華大學門口留念,中新網供圖

楊倩,座標寧波。寧波體校射擊隊教練虞利華到楊倩所在的小學選拔人才。先篩選一遍,然後進行常規測試,10歲的楊倩完成得很好。

後來體校給她爸媽打電話,邀請楊倩進入射擊隊,剛開始他們以為是騙子,後來發現是真的,爸爸不同意,最後他們選擇了尊重女兒的決定。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姜冉馨

楊倩的隊友姜冉馨,座標上海,也是因為教練到學校去選苗子,從而走上了專業射擊的道路。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上演水花消失術的全紅蟬

全紅嬋,座標湛江。陳華明教練去她所在的學校挑符合條件的學生,當時全紅嬋在操場跳格子,因為立定跳遠動作輕盈,上了集訓名單。

像這樣的被動選中模式,實在可遇不可求。孩子天生就是這塊料呀!家長的第一反應,通常是猶豫,然後反覆確認孩子的意願。這種模式裡,家長能做的,就是扶上馬、送一程,其他的交給專業的教練團隊。

3) 孩子主動要求模式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扎小辮子的管晨辰

管晨辰,座標荊州。6歲的時候,她看到電視上的體操比賽,心血來潮,吵著要學。媽媽只好帶她去了仙桃的體操學校,教練說可以留下試試,管晨辰就賴著不肯走了。媽媽說,“給你三年時間走出仙桃,練不出來就回學校好好讀書。”結果7個月後,就被選送到武漢體育學院。

孩子這麼小,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明確目標,和為之奮鬥的慾望,大寫的彪悍人生。有這股韌勁,換個賽道,大機率也是人生贏家。這種模式等於被天啟,家長擰不過孩子的“死活非要學”,實在是自豪的凡爾賽呀。

最後

年齡上,除了射擊,體操、跳水、乒乓球等選手大多從4、5歲就開始接觸專業訓練。

渠道上,或者找專業的老師,或者找體校,或者參加校園選拔。

無論以上哪一種模式,開弓沒有回頭箭。

枯燥的訓練,全力的付出,純粹的夢想,堅定的信念。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全力以赴。

對自己夠狠,終不負韶華。

其實我心裡明白,99。9%的孩子都無法參加奧運會。文章開頭的我,也只是莫名燃燒了一把衝動而已。但是堅持讓孩子運動,我願意一直陪下去。這恐怕才是我們普通家長百分百該做的努力吧?

排版▏欣姨

文字▏欣姨

圖片▏網路

今日自省: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欣姨說】

傳遞趣味和正能量

我很好奇,奧運冠軍小時候究竟是如何走上這條體育競技之路的?

宣告:本文為欣姨說頭條號全網原創首發。歡迎點贊、轉載與留言。原創不易,禁止抄襲、搬運與洗稿!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