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

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

賽季結束,NBA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長草期,自由市場也即將正式開啟。每年到這時候各大平臺和論壇都是訊息與流言齊飛,讓人難以辨別。以此為契機,

本篇文章主要從訊息來源的角度切入,嘗試談一談如何在獲取有效資訊的情況下“防騙”

在進入正文之前,要先達成一個共識,即本篇文章的價值觀是以“從新聞中獲取有效資訊”的基本點出發。因為一些不實流言即便沒有新聞層面的價值,同樣能成為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標題黨+內容真假摻雜的野雞自媒體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如今想要靠純粹的地攤文學式誇張假內容騙過讀者已經越來越難了。像過去坊間的傳言諸如“喬丹體脂率3%”、“加內特從籃板頂取硬幣”以及一系列誇張的假資料,慢慢地失去了市場。因為觀眾對NBA瞭解的越來越深,利用各種工具、網路也愈發熟練,這些很容易證偽的東西就不攻自破了。

但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每個人在公眾面前發言的成本大幅降低,在NBA領域就出現了一些真假混雜的文章。他們

並不都是錯的,甚至新聞要素都齊全,但內容則是混淆視聽的胡編亂造

舉例:

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

這是某自媒體在今年3月29日發的一篇“新聞採訪”。時間、人物、內容都看似合理,其中也確實有一些內容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字母哥的確在當天發表過“不會和對手做朋友”的言論。有正規體育網站Bleacher Report的來源,如下圖:

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

然後再仔細考證那條假新聞的具體內容:《洛杉磯時報》是知名媒體,Tania Ganguli確有其人,而且在報道湖人新聞的出現頻率非常高。

但是

,北京時間3月29日並沒有湖人的比賽,《洛杉磯時報》也同樣沒有采訪報道。用搜圖工具檢索封面圖可見,這張圖起碼最早在2018年1月1日就出現過:

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

最後就是假新聞作者編造的發言內容,可能會出現

“模仿翻譯腔”、“拉知名球員出來蹭熱度”

等情況,這些都會降低讀者的辨識力。

也就是說,這樣一篇看似要素齊全的“言論新聞”,幾乎全是無良自媒體作者一手捏造出來的。

如何提防:

儘管經過了捏造和加工,這類假內容依舊還不算是非常高明的。在看到這類內容的時候先動腦子質疑一下,而不是看到吸引自己眼球的東西就馬上急不可耐地轉發到論壇或者群聊裡。

畢竟假的內容偽造得再真也一定會有邏輯和事實上的漏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幾個要素逐個考證一下花不了多少時間。

類似的手段還有偽造影片截圖字幕、拿“舊聞”替代“新聞”等。

除此之外,切記,

不要把入駐大平臺的自媒體訊息當作大平臺本身的內容

傳播過程中的斷章取義

本身內容沒有漏洞,但在

傳播過程中出現斷章取義和丟失要素

,這種情況對於讀者的辨識能力要求得就更高了。

拿近期最為熱門的洛杉磯湖人

舉例:

在安東尼-戴維斯放棄400萬交易保證金後,湖人將以3200萬美元的薪金空間開啟自由球員市場。

在這一訊息確認後,ESPN知名資料專家凱文-佩爾頓撰文,分析了湖人薪金空間使用的幾點設想。其中包括一條,

如果湖人將空間拆分使用並滿足一系列限制條件,或許能利用獎勵條款將薪金空間再擴大500萬。

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

於是,在一些自媒體和網友的傳播過程中就變成了,湖人的薪金空間可以透過獎勵條款再擴大500萬。

這樣,許多湖人球迷就在喜悅中迷失了自我,開始瘋狂傳播類似的觀點。卻忽略了佩爾頓原文中的幾個

要素

第一,需要拆分使用,也就是說簽了頂薪就沒可能了;

第二,激勵政策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滿足最後一名簽約球員的合同裡不包含激勵條款,前面球員的獎勵才能不計入工資帽。

再讓我具體解釋為什麼,說實話我也不懂,這也僅僅是佩爾頓原文內容的摘譯。但即使是如此,大家也能看出來其中的限制條件有多嚴格,而不是許多人草草概括之後得出一個“能把薪金空間擴大500萬”的結論。

如何提防:

本質上還是要保持質疑的態度,在要素不明、沒有明顯邏輯過程的情況下不要輕信結論,有興趣自己考證的就去試著考證一下。同樣道理的事情還有把球員的某一句發言單獨截出來,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口水的。

萬惡之源訊息源

如果前邊說到的內容都還是小打小鬧,那

訊息來源本身就是出現一切問題的根源

。目前國內網友獲得訊息的主要途徑有三種:自己看,看各大主流新聞平臺的,以及看微博搬運工的。

第一種最直接,但英語水平有限以及對訊息源辨別能力有限的人容易受到誤導;

第二種相對而言最權威,缺點可能是不夠及時;

第三種最快,但大多數本質上和第一類沒有任何區別。

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

而一提到訊息源,難以繞過的兩個人就是

Woj(Adrian Wojnarowski)和Shams(Shams Charania)

。儘管Chris Haynes和Marc Stein的訊息源質量也很高,但總體來說這師徒二人還是爆料界最快最準最狠的組合(當然,他們現在分別供職於ESPN和The Athletic,某種意義上算競爭對手的關係)。

但即使是他們這類靠爆料和訊息源吃飯的人,也並非所有內容都可靠,這時候必須要

認準的標識大概有“Sources:”、“per source”、“league sources tell XXX”等。

有這些標識的基本可以說是實錘發生的事情。而像Woj這種資歷更深的老牌記者,只靠爆料也顯得太過於“跌份”了,因此寫一些分析文章(story),做客一些節目進行分析都是十分常見的。但

這些分析大多是Woj結合自己對聯盟的認知和了解完成的,本身並不能當作完全可靠的訊息源來用。只有一個例外,當Woj在節目中說出“I'm told……”這類字眼時,後邊接的東西往往就是他的訊息源,相當於口頭版的認證。

除了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爆料記者,實際上還有很多雖然不那麼有名,但也有相當準確度的跟隊記者。比如說Brad Turner,湖人球迷可能熟悉這是洛杉磯時報的記者,但也有很多人並不瞭解。

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

以他為例看這些人的社交媒體介面,有

藍底白色對勾認證,中間一行是工作職務,最下邊是工作單位的網址。

一般情況下有這三要素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

“身份”

靠不靠譜了,但無論哪裡,都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有些“美記”哪怕是三要素齊全,同樣是滿嘴放炮、不靠譜的故事大王:

Chris Broussard,是福克斯體育的分析師,但本身是個沒有什麼訊息源的大嘴。隨便截一下他近期的社交媒體介面就可見一斑:

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

更感人的是,他的畫風基本都是這樣的。

Sam Amico,他和另外一名出色的記者Sam Amick名字太像了。但Amico是“故事大王”,Amick則是The Athletic的靠譜記者和出色寫手。記這兩個人可以用Amico=No,Amick=Ok來操作。

除此之外,Frank Isola、Jordan Schultz、Stephen A Smith、Keith Smith、Joe Cowley、Emiliano Carchia、Brandon Robinson以及Chris Sheridan,這些記者都出現過瞎報道、放衛星的行為。但他們只是訊息源不可靠,球隊採訪的一些直接引用是沒有大問題的。因此在看到一些微博博主轉載時還是要儘量辨別清楚。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國外媒體的分工更加明確。除了這些報道一手資料為主的記者,還有大量出色的分析寫作團隊。這些人是以評價分析為主的,例如ESPN的Zach Lowe、Kevin Pelton、Jackie MacMullan、Bobby Marks,The Athletic的Derek Bodner、Tim Cato和Danny Leroux等。簡而言之一句話,別把球評當新聞。

結語:

本篇文章算是一個入門級的防騙指南,以期能讓球迷在諸多訊息亂飛的時候保持清醒,不失去理智。而以上說了那麼多,歸根結底:保持批判精神,努力溯本清源才能順利而愉快地“吃瓜”。

NBA防騙指南:如何度過訊息與流言齊飛的休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