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平教練談中國乒乓球隊國家隊接發球的思想意識與訓練方法

接發球的訓練方法

接發球技術有很多,包括正、反手的搓、擺、挑、晃、撇、搶衝、搶拉半出臺球,以及直板反面的創新技術臺內短球的“擰”、臺內拉衝、反面搶拉半出臺球等。

80年代後期以瑞典運動員瓦爾德內爾為代表的歐洲選手採用了以晃、撇、挑為主體的接發球技術,打破了過去以搓、擺、挑等傳統的接發球技術框架。

吳敬平教練談中國乒乓球隊國家隊接發球的思想意識與訓練方法

瑞典乒乓球男隊連續奪得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第40。41。42屆)團體冠軍,也使中國乒乓球男隊一度跌到了團體第7名的歷史最低點。

作為直板反膠打法的運動員來講,由於進攻速度不如直板正膠,旋轉不如橫板弧圈球,以正手側身搶攻為主體的發球搶攻技術又受到晃、撇、挑接發球技術的限制,在這一段時期處於停滯不前,甚至是落後的狀態。

直到馬琳的橫空出世

,才使中國乒乓球隊從直板反膠打法與歐洲橫板弧圈球的對抗中看到了希望。

吳敬平教練談中國乒乓球隊國家隊接發球的思想意識與訓練方法

馬琳接發球的兩大特點:

一是加轉快擺短,不管對方發的是上旋球還是下旋球,馬琳都能擺住,使擺過去的球低而轉,對方沒有上手的機會,只要對方一回搓,馬琳就能馬上進攻

二是封住半出臺球,只要對方的發球稍微有點出臺,馬琳就能立即搶衝,而不是拉起來再連續進攻。

蔡振華總教練在執教時對11分制和無遮擋發球實施後不久就非常敏銳地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觀點:

一是接發球不再是被動防守,而應該是主動得分的機會,這在接發球的意識上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二是接發球技術“一體化”,這在接發球意識和手段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和理念。

吳敬平教練談中國乒乓球隊國家隊接發球的思想意識與訓練方法

中國運動員不管是直板運動員還是橫板運動員,在訓練意識、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上都是按照直板快攻的模式訓練,在接發球技術環節上主要還是以擺短、劈長、挑打為主要手段,強調控制與反控制,以及短球中的爭搶。使運動員長期形成了以擺短、劈長為主體的接發球技術特點。

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歷史證明,誰能把握住乒乓球規則改變而帶來的技術發展趨勢,誰就會在技術上領先一步。

吳敬平教練談中國乒乓球隊國家隊接發球的思想意識與訓練方法

直板橫打反面臺內擰,透過國際比賽檢驗證明了是目前一項非常有利的技術,也是中國直板運動員所具有的獨特技術,典型的中國特色。主要靠手腕在接觸球的瞬間發力去摩擦球,製造弧線把球從反手拉過去,嚴格地說是一種臺內拉球技術。

擰球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用手腕發力摩擦球的中上部製造弧線把球拉過去,二是擰側下旋球,是用手腕發力去摩擦球的側下部,用上寸勁擰過去的球威脅更大。透過多球進行練習,提高命中率後可以在訓練的計劃中進行下一板銜接成為一體。

吳敬平教練談中國乒乓球隊國家隊接發球的思想意識與訓練方法

歡迎關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