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在《古三墳·太古河圖代姓紀》裡,是這樣描述“河圖”出現,伏羲畫卦(連山易)的:

氏,燧人子也,因風而生,故風姓。末甲八太,七成三十二易草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時,龍馬負圖,蓋分五色,文開五易,甲象崇山。天皇始畫八卦,皆連山,名《易》,君臣民物陰陽兵象,始明於世

。”

後人把“伏犧”寫作“伏羲”,這是誤傳或簡寫。在皇家古籍《古三墳》中,本來就寫作“伏犧”。

“犧”由“羲”和“長有長角的牛”會意而成。而“羲”由“義(義)”和“兮”會意而成。“義”是指應該有的善行,“兮”是指氣語舒展,所以“義”與“兮”會意而成的“羲”字,是指做了很多應該做的事被人們稱頌。

“羲”與“長有長角的牛”會意,則是指被人們公認的應該宰殺的猛獸。例如:猛虎如果傷人了,就叫犧虎,是指大夥都盼著宰殺它。兇猛的野牛如果傷人了,就叫犧牛,也是指大夥都盼著宰殺它。

所以,“伏犧”一詞,則是由來於他降伏了很多被人們公認的應該宰殺的猛獸。

那麼,“

末甲八太

”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按我們現在對字義的理解,這是無法解釋的。如果你知道這幾個字是怎麼造的?其最原始的字義是什麼?你才能解譯它。

”的本義,是樹梢。其金文字形,顯著地畫長了樹的枝梢。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的小篆字形,上面畫的是一個圓形的外殼,外殼下面畫的是一個由裡面伸出來的細枝。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這個字在當時比較通用,比如說,種子發芽還頂著殼的時候,叫“甲”。龜的殼,也叫“甲”。樹上帶殼的果實,也叫“甲”。

”的甲骨文字形,是表示“分開”之義。是用“象事造字法”造出來的。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的陶文字形,表達的是不僅手臂張得很大,而且雙腿也張得很大,有“很”和“極”的意思。在這裡,是指很多。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所以,

“末甲八太”這四個字合起來,是意指樹梢上的果實與樹梢分開了很多了的時候。也就是指果實都成熟了的時候,中秋左右。這是一個時間詞。

那麼,“

七成三十二易草木

”是什麼意思呢?

“七成三十二易草木”是指《甲歷》的第七個月。在伏犧氏的兒子神農氏的政典裡,有“藥正三百六十五”之說,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在伏犧氏時代,人們已經很確定的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了。

“三十二易草木”是指第三十二天就可以對草木的生長變化情況有一個適當的判斷了。也就是說,“前三十一天”是生長日,“第三十二天”是判斷日,而且也是一個新期間的開始日。是“三十一進一”的演算法。這可能就是用一年的總天數365除以月亮一年的12次變化,得出的一個約等數。

這也就是最初的《甲歷》規定農曆的方法,即:“一年分12個期間,每個期間31天,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每一個月”。不過,《甲歷》的起算日,是在每年的公曆三月初左右。也就是種子發芽後脫殼剛鑽出地面的那一天,也叫“甲寅日”。

為了統一時日,每年的“甲寅日”都是由官方統一確定的。也就是說,甲歷的前11個月,每個月都是31天,最後一個月有多少天就算多少天。最終以官方確定的“甲寅日”的前一天,為一年的終止日。

那麼,“

草生月

”是什麼意思呢?

“草生月”是《甲歷》中,用“月相”來輔助記憶每個月裡的大致日期的。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草生月”是指月亮像彎草一樣漸漸生長的那幾天裡。

那麼,什麼是“

龍馬

”呢?

“龍(龍)”是我們華夏文化的一個焦點,也是一個癥結。作為東方人,如果你不知道“龍”是什麼東西?那就太遺憾了!

“龍”的甲骨文字形有很多個,其中一個畫的是一個高立躬身俯視、突顯獸面、背部鬃毛豎起、頭上無角、也沒有四肢的那麼一個獸狀物。其身體呈躬起的柱形,顯得很高大突出與威嚴。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龍”金文字形,畫的也是一個高立躬身、沒有四肢、但頭上卻突顯長角和牙齒的獸狀物。背部的鬃毛沒有了,改畫成了長角和牙齒。身體也變瘦了,但更顯示出其高大和頭部的碩大與威嚴。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這是什麼意思呢?龍的外形特徵為什麼不一樣呢?

“龍”其實它不是指一種動物。透過我的描述,大家可能也都聽出來了,它們的外形雖然不一樣,但它們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和氣質卻都是一樣的,都表現出了其高大、突出與威嚴,

都是指群體裡的頭領!

那麼,“

雨降日河泛時,龍馬負圖,蓋分五色,文開五易,甲象崇山。

”是什麼意思呢?

蓋分五色

”是指覆蓋著可以區分的不同的顏色。“五色”在這裡只是泛指顏色不同,五種都能區分得開。並不是定指青、黃、赤、白、黑。

”的本義,是指文理、文路。而“紋”則是指絲織品上的花紋。

開(開)

”的本義,是開門。也有開啟、展開、展現之義。

”的甲骨文字形,畫的是一個其身體與環境融為一體的蜥蜴,看不很清楚。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這大概是指一種其身體顏色可以隨周遭環境而改變的蜥蜴,就像變色龍一樣,這種變化對它來說非常重要、事關生死,不論是對它捕獵,還是對它應對天敵都有很大的幫助。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因此

,“易”的本義,是指可以應用的不同的關鍵重要的變化。

而且,還是指已經被反覆確定過了的、反覆驗證過了的變化,肯定管用!所以,它可以應用於很多關鍵重要方面的預測與指導。

五易

”就是指像蜥蜴一樣由一身變化出的五種相應的形態。

”在這裡,是指外殼、外形。

所以,“

雨降日河泛時,龍馬負圖,蓋分五色,文開五易,甲象崇山

。”翻譯過來就是:在一天天降大雨河水氾濫的時候,伏犧氏看到一匹領頭的駿馬,在馬身上負著一張圖,圖上分別覆蓋著五種顏色,展現出像是由一身變化出的五種相應的形態,每一種形態的外形都像高山。

也就是說,像是由一座山展現出的五種不同的山形山貌。實際上,也就是指“從上方和東南西北五個角度(方向)觀察一座山時的五種不同形態”。

這就是最早對“河圖”的最真實的描述

而我們現在流傳下來的“河圖”,實際上只是伏犧氏根據一閃而過的“龍馬河圖”,按照自己的理解迅速畫出來的一張“寫意河圖”。而且,還避免了著色這一難題。

我們看一下: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這就是流傳下來的“寫意河圖”,在“寫意河圖”中,中間的環形,像是一座被從上向下俯視的高山。

周圍的四個形態,如果分別用線連一下,也是四座山形,它們都像中間這座高山從東南西北不同方向觀察時的四種不同形態。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圓點的數目代表著山形與山形的不同,是寫意。⒈⒉⒊⒋⒌是山頂,代表著從五個角度觀察時山頂的形態是不一樣的。⒍⒎⒏⒐⒑是山底,也是寫意,代表著從五個角度觀察時山底的形態也是不一樣的。

那麼,

陰陽

又代表什麼呢?

陰陽代表著相對關係,如果“從南邊看這個頂”用“陽”來表示,那麼“從北邊看這個頂”就用“陰”來表示。這是指“一個頂的相對的兩個方面”。

如果“頂”用“陽”來表示,那麼“相對應的底”就用“陰”來表示。上下左右皆相對應。

那麼,“

蓋分五色

”又怎麼理解呢?

可以理解為從五個角度觀察時,其展現的山貌及細節也都是不一樣的。

伏犧腦子裡馬上就閃現出了更多角度以及更多的山形山貌,也就是說,影響山形山貌的是看山時的角度或方向。

既然“方向或角度”能夠影響我們看到的山形山貌,那麼,影響國家政局和社會面貌的主要方面或主要事物又都是什麼呢?

而且,

透過對這些主要方面或主要事物的排列探討,就能夠把所有影響國家政局和社會面貌的相對重要的方面或事物都系統的呈現出來!

當然,事物與事物的結合,往往都會成為另一種事物或創造出新的事物來,要比方向與方向的結合複雜多了。這也是能夠認識得到的!

伏犧氏經過反覆深入的思考之後,他從

不同的角度一共確定了八個能夠對社會和政局產生重大影響的主要方面

,這就是“

君、臣、民、物、陰、陽、兵、象

”。

陰陽

”在這裡,指的是在“君、臣、民、物”中,也存在著“柔弱的”和“陽剛的”、“潛在著的”和“顯明的”四種不同的型別。這四種不同型別的“君、臣、民、物”,對社會和政局產生的影響也都是不一樣的。

”是指戰爭。其小篆字形畫的是雙手舉著豎立著的大斧“斤”,表示戰爭。“大斧”也代表權力,是指權力之爭。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是意指人們的思想和想象。“象”的本義,原指大象。因為大象也是最聰明最神秘的動物,所以古人也用大象來代表人們的思想和想象。

因為在當時還沒有文字,所以伏犧就“效仿河圖的山形”分別在八塊玉圭上刻畫了八個不同的山形,來分別代表“君、臣、民、物、陰、陽、兵、象”。

例如:

崇山君

”:刻畫了一個高而大的山來代表君。也就是說,用高而大的山來代表君主。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君主是政權的中心,他的決策與行為對社會和政局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伏山臣

”:用俯伏的山來代表大臣。這是指山基很大又不是很高的那種山。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列山民

”:用分開陳列的山來代表民眾。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列”的本義,是指用刀分解成一塊一塊的。也有分列、分開、分開陳列之義。

兼山物

”:用有兩個山峰且只有一個山體的山來代表物。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各種重要的物資和資源,對社會和政局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潛山陰

”:用水中的山代表陰。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潛”的本義,是涉水。指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

連山陽

”:用相連的山來代表陽。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藏山兵

”:用被遮擋住(看不見,被其它山遮擋住了)的山來代表戰爭。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戰爭在平時是隱藏著的,只有在爆發時才會顯現出來。戰爭對社會和政局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疊山象

”:用重巒迭翠的山來代表人們的思想和想象。“疊”的本義,是指一層加上一層,重複疊加。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人們的思想和想象也會對社會和政局產生重大影響。比如:想法和創意。

這樣,伏犧氏在對這八種事物進行系統地排列和探討細分時,這八種事物之間的聯絡結合,就變成了山與山的聯絡結合,這就是“

連山

”一詞的來歷。

所以,前面擷取的《古三墳·太古河圖代姓紀》中,那一小段對伏犧氏的真實記載,翻譯過來就是:

伏犧氏是燧人氏的兒子,因為生他的時候颳起了大風,所以過去的人們都開玩笑的說他姓“風”,後來就叫響了,從此也就有了“風”姓。在一年秋季,《甲歷》的七月份(現在的九月份),月亮如草生狀的那幾天裡,下了一場大雨導致河水氾濫。伏犧氏就看到一匹領頭的駿馬,背上負著一張圖,圖上分別覆蓋著五種顏色,展現出五種不同的形態,每一種形態的外形都像高山。因此,伏犧氏就刻畫了“八卦”,全都是相連的山,取名《易》,“君、臣、民、物、陰、陽、兵、象”開始顯現於世間。

對於《

古三墳

》的名稱,大家也不能按我“們現在對字義理解去誤解它。墳(墳)”由“土”和“賁(bēn)”會意而成。

河圖、卦象(連山易)的由來

“賁”的下面是“貝”,指錢財;“貝”的上面畫的是一堆草,“草”把“貝”蓋住,表達的是“隱藏著巨大價值”的含義。“土”和“賁”會意,則是指長滿荒草的土堆下面,隱藏著巨大的寶藏。也就是說,

“墳”最初不是墳墓的意思,“墓”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墳墓之義。所以《古三墳》的含義,就是指古代的隱藏著的三座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