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如何釣鰱鱅

自然水域如何垂釣鰱鱅呢?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自然水域,如何釣鰱鱅

出釣時間

在自然水域中,鰱鱅在嚴寒的冬季沉入深水底“冬眠”,一般“醒”得比任何魚類都要遲,要到第二年的的“小滿”(5月下旬端午節前後),才開始活動。直到冬天甚至冬末才不見活動蹤影。比人工飼養水域的鰱鱅要遲得多。

每年的6-7月份之間,鰱鱅活動時間較短,一天中,只從上午10時左右至下午2時左右,其他時間很不活躍;8-9月份,凌晨4點至上午11點,下午3點至夜晚10點,都會頻頻釣上魚,白天的中午和夜晚的午夜,魚口會比較少;9-10月份,鰱鱅的活動時間大大減少,一般出現在上午10時以後到下午3點左右,其他時間就很少被釣上了。

自然水域,如何釣鰱鱅

活動規律

很多釣友都認為,鰱鱅愛在水域的彎曲處做圓形的浮游迴圈活動,釣鰱鱅要選擇轉彎處的水域但這需要兩個前提:一是隻在一年中天氣最熱的7月、8月、9月三個月間;二是要在鰱鱅密度較大的水域,才會在距水面60釐米左右處成群地出現。

一般來說,它們做這樣浮游活動時,不是尋找食物,而是遊玩和吸氧,儘管餌料拋至它們的嘴邊,也很少會來吸食的。

自然水域的溪、河等處,百分之八十的地段都很少有彎處,多是直的,轉彎的釣點很少,而且鰱鱅的密度較稀很少能見到這樣成群浮游的情況。

自然水域,如何釣鰱鱅

它們都在水域較深處的中層,從上游往下游,或從下游往上游,慢慢地遊動,隨時隨地都尋找食物。有時即使有個很理想的溪流、河灣,但就很難能見到成群的鰱鱅浮游迴圈活動,這是因為鰱鱅密度不大的緣故。

自然水域鰱鱅浮游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4月、5月、6月在較深處的水域;7月、8月、9月在水淺處甚至岸邊緣;9月以後,又回到較深的水層去了。

這些浮游規律只是鰱鱅的生活特點,而不是指覓食情況,為了尋找食物,它們會上浮到水面或者下沉到水底。

自然水域,如何釣鰱鱅

垂釣技巧

1 漂動浮釣法

這是各地釣友最早使用的方法,魚餌掛在最下端,掛浮漂的太空豆可根據垂釣的深淺度需要,上下移動,直接將餌料拋到釣點即可。垂釣時,餌料隨水的流動而飄動。

這種釣法的優點是可以隨時移動深淺度,容易上魚。但會因為水的流動,釣餌也較快地隨水漂流;一個釣點一般只能使用一把竿,還需要頻繁地收竿,拋竿,損失餌料。

自然水域,如何釣鰱鱅

2 固定浮釣法

這種方法也是大家熟知的,就是用空心的鉛墜掛在浮漂後的主線上,當拋入水中後,鉛墜下沉直到河底,而控制浮漂的太空豆透過鉛墜的空心,把浮漂定點在水面上。

這種方法雖然所佔範圍較少,一個釣點可容納兩三把竿,但也常常會造成掛餌料的前線與掛鉛墜的後線相繞帶來麻煩。

自然水域,如何釣鰱鱅

3 深層定點法

這種釣法是將主線的末端掛連線環,環上先掛上準備好的1米長左右(再長則無法丟擲去)線掛鉛墜,再掛上餌料,在餌料環上方主線掛大浮漂,大浮漂主線上方穿太空豆,把浮漂定點在水面上。

垂釣時,先用移動太空豆的方法,測出釣點的深淺然後拋竿垂釣就行了。也就是說,這樣的裝備,不管釣點水的深度是多少(兩三米甚至八九米),餌料始終距離河底只是1米左右。這種方法既能頻頻上魚,佔空間又小,一個人能管理多把竿,有魚則動,無魚安然等待,省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