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斗米十斤肉,戰國四大名將—廉頗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影片載入中。。。

歡迎關注歷史的本質

這篇詞是

辛棄疾

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江山千古,欲覓當年英雄而不得,起調不凡。開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見而聯想到兩位著名歷史人物——孫權和劉裕,對他們的英雄業績表示嚮往。接下來諷刺當朝用事者韓侂冑(侂:tuō,胄:zhòu),又像劉義隆一樣草率,欲揮師北伐,令人憂慮。老之將至而朝廷不會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嘆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寫北方已非宋朝國土的感慨,最為沉痛。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斗米十斤肉,戰國四大名將—廉頗

廉頗是誰?——趙國的保護傘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廉頗(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頗,字洪野,中山苦陘(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鎮)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

白起,王翦,李牧

並稱“

戰國四大名將

”。

長平之戰後,廉頗不計前嫌,以國家利益為重,擔負起

邯鄲保衛戰的重任

。對於趙孝成王平時疏遠自己,危難時才想起自己,也不介意。

負荊請罪——開闊的胸襟,深知大義

廉頗這兩個字第一次出現在我們腦海的時候,是小學課文《將相和》,當時是白話課文。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他與藺相如的

負荊請罪,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廉頗的胸襟,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故事講的是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趙國得到和氏璧,秦昭王提出願以十五城換之,趙國派藺相如出使秦國,

藺相如僅僅是宦官繆賢門下的“ 舍人 ”

。經繆賢向惠文王薦舉,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 完璧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因此官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斗米十斤肉,戰國四大名將—廉頗

負荊請罪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個典故出自哪裡?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

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複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由於趙悼襄王即位,派樂乘接替廉頗。廉頗大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跑了。廉頗也逃奔魏國的大梁,廉頗在大梁住久了,魏國對他不能信任重用。趙國又屢次被秦兵圍困,趙王就想重新用廉頗為將,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趙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頗,看看他還能不能任用。

廉頗的仇人郭開

(記住這個鍋,後面寫李牧還會開)用重金賄賂使者,讓他回來後說廉頗的壞話。趙國使臣見到廉頗之後,廉頗當他的面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鐵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以被任用。趙國使者回去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雖然已老,飯量還很不錯,可是陪我坐著時,一會兒就拉了三次屎。”趙王認為廉頗老了,於是就不再把他召回了。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斗米十斤肉,戰國四大名將—廉頗

晚年為什麼被排擠而流亡?——一腔熱血,等待祖國召喚

受排擠我覺得這跟一個典故可以解釋——

門客反覆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複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意思是說經過

趙括事件

,廉頗從長平免職回家,失去權勢的時候,原來的門客都離開了。等到再被重用當將軍,門客們覺得

廉頗又是香餑餑

了又都聚攏上來。廉頗再傻也知道這些人趨炎附勢,於是廉頗說:“先生們都請回吧!”門客們說:“唉!您的見解怎麼這樣落後?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場交易的方法進行結交,您有權勢,我們就跟隨著您,您沒有權勢了,我們就離開,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廉頗一看話都到這份上了,好吧,你們不嫌尷尬就留下吧

。由此可以看出趙國官場的腐朽,年邁被排斥也是常理之中。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斗米十斤肉,戰國四大名將—廉頗

兩千多年來,許多人在敬慕廉頗的同時,也為他晚年

流亡國外而惋惜不已,認為他晚節不保

。但是也有人認為廉頗出逃外國正是一種愛國的體現。因為在他之前,

樂毅、孟嘗君、田單、信陵君等

都有過在本國無法立足之時而出逃外國避難,後來國家危難被君王想起,來請其回國的先例。他出逃國外,顯然受到了他們的影響和啟發。

所以,他出逃正是為了避免國內統治階級矛盾激化,給敵人以可乘之機,此時只要趙王派遣使者傳一封信,他就會像信陵君一樣繼續回國效力。

身在楚營心在趙——鬱郁不得志,客死他鄉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頗雖做了楚國的將軍,並沒有戰功,他說:“我想指揮趙國計程車兵啊。”廉頗最終死在壽春。廉頗死後不久,趙國便被秦國滅亡。

從廉頗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

真正的為將者,以身報國,待國家危難之時,拋頭顱曬熱血,隨時等待國家的召喚,深知大義,顧全大局,國家高於一切,有一個開闊的胸襟。就如同後世的辛棄疾

圖片素材來自網路,如有侵權及時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