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旭東老師講的換力與易骨(關注我後續更精彩)

將本力轉換為拳勁,這是姜容樵先生劃分的在明勁形成前的一個環節。我以為頗有道理。換本力為拳勁與明勁是有很大區別的,我是有過一點經歷的。支一峰師兄講,他在武漢時曾與武漢體院一位拳擊專業的運動員切磋過,對方兩臂肌肉發達,但是切磋時雙方兩臂一碰,對方就摔了出去,起來後他對支一峰師兄講:“你的胳膊象鐵鑄的一樣,剛才這一下,痛到我的骨頭裡了。”這就是一般拳勁與明勁的區別,這位拳擊運動員雖有拳勁,但還沒有產生易骨的效果。而支一峰師兄已經有了明勁易骨的效果,故兩臂柔如皮鞭硬如鐵鑄。在深圳時,我曾讓支一峰師兄在我手臂上試一下,雖只輕輕一磕,的確痛入骨內。我問支一峰師兄,他是如何練就的。他說這是形意拳養氣的效果。當時我還研究氣功,我問支一峰師兄氣功養氣能有這種效果嗎?支一峰師兄說,他不知道,他是透過練形意拳,才有這樣效果的。我在海口時也曾與練拳擊、散打的專業運動員交流過,他們的拳頭很重,但兩臂相碰時沒有疼痛入骨的感覺。所以,我認為形意拳的造詣與拳擊的造詣還是有區別的。但是要練出形意拳的明勁,確實很不容易。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山東省國術館教務長田鎮峰就認為:在當時練形意拳的人中,已經很難遇到能把剛勁打出來的。其實在今天,形意拳的明勁幾乎更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造詣。因為,若沒有產生易骨,就談不上練出明勁。

我本人在拳術上沒有下過功夫,自然不會產生易骨的效果。但看到現在一些人動不動就說自己練出了明勁,我實在不敢苟同。說實話,自支一峰師兄因車禍去世後,直到今天我還沒有碰到過哪位拳師具有明勁。把拳頭練得很硬的有,他們拳頭上的指關節都練出老繭,一拳打在水泥牆上嗡嗡作響,但他們用手臂或拳頭磕我的胳膊,並沒有疼痛入骨的感覺。有人問:孫劍雲老師練出明勁否?

答:孫劍雲老師沒有用拳或手臂磕過我的胳膊。但是孫劍雲老師90歲去世的時候,一口牙,除了一顆蛀牙外都是好的。85歲時被香山的纜車撞出去數米外,摔在石頭地上,起來後身上沒有骨折。這是不是易骨的效果呢?

現在的拳師,能夠把姜容樵先生所說的換力這步功夫做好,已經就不容易了。

什麼是換力?就是把身上的區域性力換成整體爆發力。現在的拳師練的好一點兒的,一般也就是在這個層次上。所以千萬別因為自己練出了一點小成績就因此小看了前輩。

在姜容樵先生所說的“換力”這個層次上,練形意拳與練拳擊似乎的確沒有多大區別。因為我在形意拳上並無任何造詣,所以也不能就此做任何定論。議論一下而已。

我本人在拳術上無任何功夫,更談不上任何造詣,但是看到一些在拳術上實際跟我差不多的人,卻硬說自己的功夫如何如何,乃至輕視前輩,於是不得不說幾句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