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針!別讓足壇轟轟烈烈的降薪風潮,演變成娛樂圈的續集

自從文藝圈限制天價片酬以來,影評人、策劃人、電影監製譚飛最近爆料,對票房有號召力的演員,在相關作品的製作中,要求掛名劇組其他職務,以此來額外收取其它酬勞,最終造成片酬下降的美好願望偏離了現實。

在足球圈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奇葩事情?有!

2月8日,上港俱樂部巴西外援奧斯就身兼俱樂部副總經理,坊間流傳是為了提高球員的責任心與使命感。雖然事後俱樂部出面澄清,由於工作人員失誤,將上港副總經理孫祥的職位字幕,放到奧斯卡下面,才導致了出現這樣的誤會。但就是這次烏龍事件,卻引發球迷熱議不斷,甚至有球迷認為,這是上港變相在給奧斯卡增加薪水!

預防針!別讓足壇轟轟烈烈的降薪風潮,演變成娛樂圈的續集

雖然是一次誤會,但卻給最近席捲國內足壇的降薪風潮敲響了警鐘!

足協主席陳戍源在《新聞1+1》連線採訪中,明確提出降薪目標是30%—50%。足協也隨後出臺了詳盡的指導意見。但是,倡議不是決定,好初衷也不等同於硬舉措,由於缺失責任擔當,降薪倡議一直懸著而未見落實,

或許陳主席和足協想把這個難題,留給2-3月以後成立的職業聯盟來完成。

預防針!別讓足壇轟轟烈烈的降薪風潮,演變成娛樂圈的續集

中國足球的現狀與問題誰都清楚,總得有人鼓足勇氣來完成擠“泡沫”的工作。

問題的關鍵是,球員作為降薪主體,尤其是各俱樂部天價薪酬的外援,能不能真正做到薪資下降,這就很重要。

因此,外援降薪就成了整體降薪工作的重中之重。

眾所周知,各俱樂部都是背靠財大氣粗的大企業在不斷輸血。對此,韓媒曾多次嘲諷,這些外援到中國踢球就是為了錢?雖然國內媒體都在言之鑿鑿的講感情,講真心,但是誰的心裡都很清楚,那是輿論宣傳的一種策略。

關起門來,一旦俱樂部舉起降薪的“大刀”,採取實質性措施,還能不能留住這些外援,很值得商榷。

預防針!別讓足壇轟轟烈烈的降薪風潮,演變成娛樂圈的續集

以中超前四強恆大、上港、國安、魯能而言,本土球員的佼佼者週薪基本上是十幾萬或者幾十萬,而高水平外援的週薪動輒就是上百萬或者幾百萬。

在即將大幕拉開的降薪大劇中,擁有埃爾克森外、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塔利斯卡、樸志洙、布朗寧、高拉特等眾多外援的恆大俱樂部,無形之中成為關注焦點。另外,作為國內足壇另一個“巨無霸”上港俱樂部,現有的三個主力外援,按照30%—50%的降薪比例,至少能使俱樂部去年利潤翻一翻。

中國足壇遍地是金真不是虛言!

其實球員降薪最可怕之處,

並不是個別外援因降薪離開,而是各俱樂部效仿娛樂圈的做法,背地裡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貓膩,

最終使足協的降薪倡議淪為一紙空文!

預防針!別讓足壇轟轟烈烈的降薪風潮,演變成娛樂圈的續集

之前奧斯卡的烏龍事件,但願不要變成其他俱樂部眼中的“試水”行為,變相成立名目眾多的機構,誕生出五花八門的官職,讓外援或者高水平本土球員紛紛掛名,以其他方式拿到原來薪酬的差額部分,或者是演化成薪酬的“眀降暗升”。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

立刻就會出現“蝴蝶效應”,會被大家爭相模仿,

從而在未來的中超賽場,遍地皆是副總經理、XX副總監頭銜的球員在踢球,從而徹底使球員降薪,最終演變成更大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