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最根本的錯誤在於太想證明自己

燕王兵臨城下的時候,建文帝可能會想要弄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是戰略失誤,還是用人失誤,是天意如此,還是自作自受?

建文帝最根本的錯誤在於太想證明自己

可能建文帝直到最後也沒想明白,他的錯誤就在於太想要證明自己了。

建文帝最根本的錯誤在於太想證明自己

假如我是建文帝的話,一定會按照祖父朱元璋的意志,就像“蕭規曹隨”那樣,執行祖父的每一個決策,即使是那些看起來最愚蠢的。

原因再簡單不過了,朱元璋是誰?一個沒有任何出身、任何背景的普通人,一點點打下整個江山。這樣的人的確會犯很多錯誤,但絕不會犯大錯誤。因為在他的一生中,一個大的錯誤就會將所有努力付之東流。假如投靠錯了隊伍,假如在陳友諒、張士誠夾擊時弄錯了策略,假如選錯了將軍,他都會輸得很慘。

建文帝最根本的錯誤在於太想證明自己

儘管我不是建文帝,但我能夠理解建文帝。

他從有繼承皇位機會的那一天起,一定是自卑的,一定是戰戰兢兢的,一定是不好受的。因為周圍有一堆叔叔環視著他,這些叔叔各有各的才幹,甚至有些比自己的父親還出風頭。

建文帝最根本的錯誤在於太想證明自己

建文帝面對的第一個難題是自己,他怎樣才能過去自己這一關。他的確可以選擇毫無風險的“蕭規曹隨”,即使燕王真的想起兵,也會被其他叔叔推倒。畢竟誰都想保持這種局面。但這樣做,他作為皇帝的意義就不存在了。就像曾經的漢武帝、隋煬帝,未來的乾隆,為什麼要努力折騰,不就是想要在歷史上留名嗎。至少別人不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只靠祖父、父親的皇帝。

建文帝最根本的錯誤在於太想證明自己

這樣的重擔,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很難承受的。

他必須證明自己,證明自己就要改變祖父的政策。而在祖父的諸多政策中,看來最沒有風險的就是削藩。從歷史的經驗來看,這並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漢景帝在幾乎全無準備的情況下遭遇七國之亂,依舊幾個月就平定了叛亂。而建文帝面對的是遠比那時更輕鬆的環境,他的那些叔叔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聚集自己的勢力,本身的勢力又不如漢朝時的諸侯國那麼強。從最後的戰局也可以看出來,假如不是燕王孤軍深入,而且有人叛變的話,建文帝的龍椅還是穩得很的。

建文帝最根本的錯誤在於太想證明自己

朱元璋為自己的兒孫想了很多,設計了很多。其實只是忽略了人性。

他沒想到朱允炆的心氣和不滿,沒想到這一切竟會造成那樣的局面。當然,對朱元璋來說,只要是自己的子嗣繼位就好。可是嫡長子一脈還是其他血脈總是有很大不同的。

建文帝最根本的錯誤在於太想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