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不只有家喻戶曉的石灰吟,這首冷門小詩同樣感人|頭號英雄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代于謙這首《石灰吟》很多人從小就能背誦。詩人在寫石灰,也是在寫自己,詠物言志:經歷萬般磨鍊,仍不改意志,哪怕粉身碎骨亦不怕,定要留得清白在人間。

于謙後來的行為也為這首詩做了很好的註解。

于謙不只有家喻戶曉的石灰吟,這首冷門小詩同樣感人|頭號英雄

明代于謙畫像

于謙在少年時就一直景仰文天祥高尚的氣節,他將文天祥的畫像供奉於座位之側,而到後來走上仕途,也以社稷安危為己任。讀一讀于謙的故事,我們便會為其對時勢的正確決斷、即死也不改心志的忠心而折服。

只是,于謙的“忠”對的是國,是民,卻不是君。這,大概也是他儘管為國為民立奇功最後卻身死的根本緣由。

于謙最為高光的時刻在“土木堡之變”後來臨。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訊息傳到朝廷,朝中有人主張南逃,有人主張投降,于謙則立主抗戰。瓦剌挾英宗逼和,于謙以“社稷為重君為輕”為由拒絕;同時,扶持明代宗朱祁鈺上位,穩定時局。抗敵成功後,瓦剌議和,放歸朱祁鎮。

于謙不只有家喻戶曉的石灰吟,這首冷門小詩同樣感人|頭號英雄

朱祁鎮(劇照)

過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危,太子朱見濟夭折,皇位後繼無人,在此局勢下,石亨、徐有貞等擁朱祁鎮起事復位,時稱“奪門之變”。于謙有軍隊在手,卻未動一分,任由局勢發展,朱祁鎮復辟成功,于謙被捕,繼而被斬。

從於謙在國民危急關頭的處事,他並未將自身安危放在心上,更多考慮的是社稷民生。在處理事務時,亦不摻雜個人恩怨,“國家多事的時候,臣子在道義上不應該顧及個人的恩德。”

觀其詩,也並無詩情畫意,只有一片赤誠忠心的嘔心瀝血,讀來感人至深。除了《石灰吟》,于謙還有一首詩,也表明了他的志向——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詩的題目叫《詠煤炭》。說煤炭燃燒之後,彷彿使得春回人間一般溫暖,同時也能照亮沉沉的黑夜。而它為何要如此不辭辛勞地從深山出來呢?只願天下蒼生,俱得飽暖。

于謙不只有家喻戶曉的石灰吟,這首冷門小詩同樣感人|頭號英雄

明代于謙畫像

這句詩,讓人想到唐時憂國憂民的詩人杜甫所寫的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兩者皆有同類的胸襟與氣魄,均飽含著心繫蒼生的情懷與志向。

正是這道有關於謙的題目,出現在15日晚頭號英雄21點場的終極一問,闖過11關的人好幾萬人“兵敗”這道題之下。題目問的是“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寫的是哪一種材料。

如果答題者知道于謙這首詩,便肯定能順利過關成功;如若不知,就只能憑常識推斷、排除,能夠讓蒼生飽暖的,到底是石灰還是煤炭。唯有煤炭,燃燒自己,溫暖他人。

感謝頭號英雄,透過答題,讓大家更多地去了解詩文背後的故事。

嗯,這場答題過去了,卻也請記住,明朝“救時宰相”于謙,光明坦蕩、為國為民的一生。

《明史》評其曰: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