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澇圖—憶大禹

抗澇圖—憶大禹

抗澇圖—憶大禹

今早上班,驚現辦公區水管爆裂,多處汪洋一片。面對此狀,眾人姿態各異。吃此一瓜,百味雜生,就眾生相賦詩一首:

抗澇圖

—憶大禹

[辛丑年己亥月乙酉日 吃瓜韜略]

靜姝丹姊齊上陣,

紅兄彥弟緊相隨。

巳時尚現片汪洋,

午後齊心洪獸退。

足下漬苦罔若聞,

世說炎涼猶可知。

醜男灰爺安泰然,

君雄,亦熊?

抗澇圖—憶大禹

大禹治水

治水典範

自古以來,神州大地湧現無數治澇治水英雄,上古時期有共工治水、鯀禹治水,後有李冰治水、王景治水,還有孫叔敖、西門豹、姜師度、郭守敬、林則徐等一系列名人,其中最負盛名的恐數大禹治水的故事。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傳說故事,起源於上古大洪水傳說。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

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堵為疏,最終獲得了勝利。

大禹治水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艱苦奮鬥的精神和水利工作公而忘私、創新求實的精神。幾千年來,大禹治水一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精神圖騰之一,在世界範圍也有廣泛影響。

《山海經·海內經》載: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尚書·堯典》:

“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諮。”

滔天的洪水使百姓苦不堪言,於是帝堯先令鯀(禹之父)治理洪水,鯀採用“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低)”的方法,歷時九年未能成功。禹子承父業,受命繼續擔當治水重任,他總結吸取了鯀治水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改堵為疏、因勢利導的治水策略,前後歷時十三年,終於治水成功。

《尚書·禹貢》:

“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這也是對古代中國最早的地理認知。

宣告: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載”和原創出處;文中如有不當,歡迎指正交流;部分配圖素材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自刪。(吃瓜韜略 cob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