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馬機型大盤點之——蘇47“金雕”

說到那些下馬的經典機型,就不得不提俄羅斯的蘇47,蘇47綽號“金雕”,北約代號為“小木桶”,由俄羅斯蘇霍伊公司設計生產,於1997年9月25日首飛。期間,生產了一架原型機,便停止了研發,在當時的試飛階段,曾經被定為蘇32和蘇37的編號。這架飛機最大的特點便在於前掠翼的設計,跟美國的X-29驗證機非常相似,在2002年改編號為蘇47,之所以停止研發,是因為無法滿足當時俄羅斯空軍的作戰需求,所以,當時俄羅斯就採用了蘇57計劃,並將蘇57定為當時俄羅斯的下一代戰機。

下馬機型大盤點之——蘇47“金雕”

而蘇47的設計尺寸則與當時蘇霍伊設計的蘇35相當,當時為了減少研發資金,蘇47則借用了蘇27家族的前部機身、垂直尾翼和起落架,但也使用了等離子隱形技術。雖然設計概念與80年代美國的X-29相似,但蘇47的尺寸是X-29的兩倍大,而且是比X-29更接近實際的一款機型。在當時為了解決蘇47機翼扭曲的問題,蘇47的機翼就使用了複合材料,並應用了一種自適應機翼的技術,用電腦透過機械裝置來改變機翼的傳力性質,使機翼在各種情況下只彎不扭。這種技術早年美俄兩國就已經在F18、F111、蘇33UB等飛機上進行了測試和應用。

下馬機型大盤點之——蘇47“金雕”

因為蘇47的機翼面積相當大,所以配備了摺疊翼,以便存放於機庫。值得一提的是,蘇47尾噴管兩側有兩個長度不一樣的突出物,左側短的突出物裡面是向後雷達,右側長的突出物裡面則是減速傘。該機採用的前掠翼設計有明顯的機翼翼根邊條和長長的機身邊條,能降低阻力的同時,也能減少雷達的反射訊號,能極大改善飛機的起飛和著陸效能。同時,在亞音速和大攻角時有非常好的氣動性,也可以增加飛機的航程和高空機動性。

下馬機型大盤點之——蘇47“金雕”

機身也採用了雷達吸波材料,對飛機進行了隱形化處理。由於資金的限制,蘇47的前兩個階段的試驗飛行直到2000年的中期才結束,共飛行了90多次,期間,進行了亞音速和超音速的飛行。2001年5月,該機開始第三階段的飛行試驗,為研製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積累經驗,飛行試驗持續到2005年。2002年5月,蘇霍伊公司被選中為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主要研製商,並要求五代機的效能不能低於美國的F22,至少在一系列引數上不低於F22。

下馬機型大盤點之——蘇47“金雕”

蘇47的動力裝置一開始則採用米格31的D-30F6發動機,後來採用土星公司的AL-37FU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為142。2千牛。而蘇47的操控效能也非常強,蘇47在亞音速時有著極高的靈敏度,飛機能夠快速的改變攻角和飛行路徑,並且在超音速飛行時,仍然能夠保持優異的機動效能。該機的機身橫截面為橢圓形,整機主要由鈦合金製造,其中包含13%的複合材料。

下馬機型大盤點之——蘇47“金雕”

2002年,蘇霍伊設計局重新設計了改進型試驗機蘇47,從這個變化就能看出,當時蘇霍伊公司想把它視為一款量產機型,而不是一款驗證機。當時俄羅斯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院已經關注了前掠翼設計很長時間,它的研究還包括了前蘇聯第一種前掠翼飛機Tsybin LL,這架前掠翼飛機還早於美國人的X-29驗證機。前掠翼的設計為飛機提供了低波阻,減少了彎矩,而且和常規佈局相比,它延遲了飛機的失速時間,但有一點,前掠翼會產生很大的扭力,如果機翼用的是常規材料,那麼很可能會被產生的扭力所撕裂。只有用複合材料才會使前掠翼的應用成為可能,所以,在這一點上,蘇霍伊公司就加上了複合材料。

下馬機型大盤點之——蘇47“金雕”

蘇47與它的競爭對手X-29相同的是,基本都是屬於科技展示,主要還是為俄羅斯的下一代戰機打基礎。雖然遜色於F22,但絕不會輸給歐洲的颱風。只是可惜的是蘇47與米格的1。44一樣落敗,當時蘇霍伊利用蘇27系列取得的一系列外銷成績後,試圖將蘇47作為量產型號賣給俄羅斯軍方以及國外客戶,但當時的俄羅斯軍方並沒有選擇蘇47作為下一代戰機,而是在2002年另外選擇了同為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蘇57作為俄羅斯空軍的下一代主力戰機。

下馬機型大盤點之——蘇47“金雕”

時至今日,當年俄羅斯空軍選擇的蘇57戰機也按計劃順利進入了俄羅斯空軍服役。而一代經典機型蘇47“金雕”則劃下了遺憾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