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期間多次要求廢除中醫,為何均未成功?

中醫是中國的國粹,它曾經拯救了無數華夏先民的生命,延續了中華文明。它最早起源於神農嘗百草這類上古傳說之中,歷經了五千多年的實踐檢驗,有著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是當今世界上,可以與西方醫學相抗衡的東方醫學代表。除此之外,中醫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民國期間多次要求廢除中醫,為何均未成功?

到了近代,清政府因為國家綜合實力的原因,在西方列強的打擊下屢戰屢敗。痛定思痛後,很多中國傳統的東西都被無情的拋棄了。作為國粹的中醫,也被一些崇洋媚外的中國人所嫌棄,西醫大有要取代中醫的勢頭。特別是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甚至還動過要取締中醫的念頭。

1879年,清末國學泰斗俞樾先生在其《廢醫論》中首次明確建議廢除中醫。俞樾先生認為中醫的所有理論均建立在陰陽五行之上,輔以一些肺腑經絡的學說,這是一件非常荒謬且愚昧的事情。而俞樾先生的這一倡議頓時得到了晚清一大批學者的響應,比如著名學者嚴復認為“其例之立根於臆造,而非實測之所會通”,也就是說當時的學者對於中醫的質疑基本上來源於對中國古代“玄學、巫術”也就是“迷信”的質疑。

當時的進步青年梁啟超也曾激烈的抨擊中醫為:“學術界之恥辱,莫此為甚矣!”陳獨秀更是在《新青年》報上撰文,“不解人身之構造,不事藥性之分析,惟知附會五行生剋寒熱陰陽之說,其術殆與矢人同科。”在陳獨秀看來“殺人以中醫與弓,有以異乎?”,讓人看中醫等同於殺人!

民國期間多次要求廢除中醫,為何均未成功?

到了1912年,北洋政府頒佈《壬子癸丑學制》,並將中醫排除在正規教育系統之外。教育總長汪大燮公開表示:“吾國醫毫無科學概要根據、餘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請立案一節,難以照準。”而後北伐成功,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衛生會議做出“以四十年為期,逐步廢除中醫”的決定。

當時的中醫們聽到政府要廢除中醫痛心不已,但是不能坐以待斃。同年3月7日,全國17個省市242個團體,281名代表雲集上海,召開全國醫藥代表大會,大會成立了“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組成赴京請願團,打出“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反對廢除中醫”等口號,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議案。

民國期間多次要求廢除中醫,為何均未成功?

在南京,臨時大會主席孔伯華與餘雲岫展開對決,孔先生質問“你可能沒吃過中藥,只吃西藥,可是你的父親,你的祖父,我就不信他們也沒吃過中藥。你可知道,取消中藥,就是要把我們民族根的東西滅絕!” 餘被駁得啞口無言,孔伯華對汪精衛義正嚴辭地提出:“汪先生,咱們用治病的效果來說話,找12個病人,你們先挑6個病人,用西醫治療,剩下的6個病人給我,用中醫治療,看誰治得好,怎麼樣?”

汪精衛正想見識一下中醫實效,同意中西醫來個“打擂比武”。孔伯華分到了患有高燒,咳喘等6個病人,結果孔伯華用中醫治病的效果相當好,與其打擂的西醫也十分佩服中醫的功效。後來,汪精衛把自己的朋友介紹到孔伯華這裡治療,效果也相當滿意。這一戰為當時的中醫掙了一口氣,而後中醫們要求國民政府設立國醫館、再附設國醫學校,藉此令中醫教育得以不輟。接著再推動立法院制定《國醫條例》,期許替中醫爭得與西醫平等的法律地位,畢竟西醫早已有《西醫條例》保障權益。1933年更名為《中醫條例》後準允透過,但力主廢中醫的行政院長汪精衛竟悍然拒絕頒行,遲至1936年才在各方壓力下公佈。民國期間,中醫的處境都很不好,幸得當時以四大名醫為代表的中醫們不放棄。新中國成立後,中醫的發展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民國期間多次要求廢除中醫,為何均未成功?

此外,中醫、西醫都有各自的特點,中醫療效稍慢一點,西醫療效稍快一點。但是,中醫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治療疾病的根本,讓疾病不再發生,副作用比較小。西醫雖然方便快捷,但是,西醫的副作用有時候比較大,這一點不是誰都能夠承受得起的。因此,中醫、西醫相結合才是未來的大趨勢,是需要我們這一代人持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