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何對毛文龍麾下將領如此重視:入關前所封三王全出自東江

清朝為何對毛文龍麾下將領如此重視:入關前所封三王全出自東江

明冤。第二章。⑭

毛文龍對有才幹將領的選拔培養

熊廷弼曾多次慨嘆遼東缺將。一方面是原本的遼東將領多不堪用,如他在任遼東巡按時曾說:

“遼將有三長,曰貪、曰欺、曰懦,而至於能整頓上馬者幾人,算計韃虜者幾人,夙經戰陣者幾人。虜未來而魂魄已飛,軍未跑而坐蠹先動,其將領之不濟又如此,而遼虜之眾且強則復如彼,如之何其能戰也。”[1]

而在薩爾滸之戰後,,中下層軍官都緊缺。熊在《急缺將才疏》中說:

“自奴賊犯順以來,我將吏自總兵而下,副、參、遊、都、備、守、中軍、千把總等官、死於撫,死於清,死於開、鐵者,凡五六百員,而降賊者又不啻以百數計,遼將、援將殆無遺類矣。今無主殘兵,或數十人,或數百人,收拾一處,既無將領統率,而贊畫募兵萬數千人,無論將領,即求一中軍、千把總分部而管束,亦不可得。昨搜尋遼中廢閒,已虛無人。”[2]

又在《遵旨調補將領疏》中說:

“遼自三路覆師以來,兵馬將官屠戮殆盡,地方見為無兵無將,營伍難以收拾,遂於各該員缺不復填補,於是陣回殘卒,無所歸一,召募新兵莫為統理,而原設營伍竟置之無何有之鄉矣。”[3]

在熊廷弼的整頓挑選之下,識別選拔出了一些不錯的將領。比如從監獄中釋放提拔周敦吉、張名世等人。就是後來關寧方面倚重的主要將領趙率教、祖大壽也是熊廷弼甄別選拔出來的。

熊在《援將勞苦異常疏》中說“大同營副總兵趙率教,才雄八面,技落雙鵰,創痕可泣鬼神,將略堪承節鉞。本官自四十六年赴遼,今已三閱歲,一切戰守修防,風霜勞瘁,指難縷悉,不啻萬死一生,談之真堪墮淚,相應實授副總兵。”[4]

對祖大壽(原名祖天壽)[5]的評價是“靖夷營原任遊擊祖天壽,放邊則虎豹當官,遇敵則鷹鸇奮翮,足稱飛將,無忝承家,斬級三十餘顆,援遼幾近三年,應復遊擊原職。”[6]

但周敦吉、趙率教、祖大壽等本就有一定地位。真正大量從底層軍官、士兵,乃至難民中選拔出悍將者,首推毛文龍。

姜曰廣在視察東江記錄裡提到王輔。天啟六年四到五月,毛文龍派兩萬多東江軍兵,深入後金腹地作戰,其中一路由王輔率領,在鞍山遇到後金埋伏,王輔率兵血戰,壯烈犧牲。姜曰廣視察期間正好遇見了毛文龍為王輔犧牲悲傷難過的情形:“庚申,大將軍毛文龍來顧舟中,心怖其容色慘淡,略寒溫。別後知以鞍山之役新失利故也。”[7]

“是役也,失一名將王輔。王輔者,遼人也。善讀書,義決慷慨,力能左右射。虜聞而畏之。會兵不利,俱雷哭遁。輔嚄唶(huò zè 大聲呼叫,形容勇悍)曰:丈夫一取虜酋耳。所騎馬,集箭如蝟毛,踣矣,騰躍上他馬,推墮人,復戰,所易馬,復墮。乃仰天大號曰:‘惜乎,天生王輔如此,死不能縛虜酋首致北闕,揚名天下。雖然,海以東,無不知輔者,死足矣。’嗟乎,此義士,予聞其言,為流涕焉。” [8]

王輔文武雙全,善讀書,勇悍敢戰。可惜因東江軍糧餉不足,器械奇缺,使其也只能帶領六千人的隊伍,深入後金血戰,寡不敵眾,未充分發揮作用,就此犧牲。也無怪乎毛文龍悲傷不能自抑,在欽差面前容色慘淡。

姜對毛手下另一名將張盤,也有介紹。張盤在天啟三年六月智取金州,其後又多次用計挫敗後金報復之企圖。但終因糧餉不濟、兵力過弱,在天啟五年三月的旅順南關堡守衛戰中壯烈犧牲:

“張攀(盤)者亦遼人也,慷慨足智計。先是以百人守此堡,虜大兵卒至,攀取十餘黃蓋縛驢背左右騁,令兵盡作傳呼聲,虜望見驚遁以為堡內適會兵也。卒之一免而不再免,豈非命哉?悲夫悲夫,假令張攀、王輔在,不可當一面哉?國家患不得師武臣力耳,然兩人未死之先,人亦無有知王輔、張攀者。悲夫、悲夫。”[9]

從《遼海丹忠錄》可知張盤是毛文龍奔赴敵後活動一百九十多名隨從親兵之一。另外朝鮮使者記錄推許為軍紀嚴明的張繼善,也在這一百多親兵之中。[10]

天啟年間一直覺得東江軍隊就是虛靡軍餉之草包的茅元儀,到崇禎時期,對原毛文龍屬下的孔有德,也不得不承認其能力:“元化謀將於仲明,仲明舉孔有德,有德亦故島帥舊較也,實剽勇無雙”[11]。茅元儀一向眼高於頂,目中無人,現在他居然能說毛文龍舊部 “剽勇無雙”,也是明軍在孔有德那裡吃了大苦頭所致。

孔有德(毛永詩),李九成(毛有功)登州兵變之初,率兵不過一千人而已。結果以這一千人回掃登萊,攻城略地,佔守登州,發展成幾萬大軍。從崇禎四年十一月開始,一直支撐到崇禎六年四月,在明軍海路圍追打擊之下,逃到後金還有兩萬多人。在據守登州期間,明朝官員才發現一直被他們輕鄙,視為可有可無的東江軍戰力之強,將領能力之出眾令人咂舌。《崇禎長編》說“諸賊久在關外諳習歷練,城守事事有法。……城中衢路不許山東人及南人往還,以防內變。城垛厚幫土石,每口守以五人,人值一更,巡城賊將傳箭警睡,一箭方過,次箭繼至,無敢寐者。垛口列箭簾火器,懸大石撞竿,以御雲梯,又時縋人城外,為夜哨。官兵才近城,城上輒覺之,無所施其智力。”[12]

登州民情不在東江叛軍一邊,守這樣的城,能力稍差點,兩三天就會內變,能力強點能守一個月也就不錯了。按袁應泰守遼陽、孫承宗守高陽,是三天或兩天不到就城破了,而袁崇煥被吹上天的天啟六年寧遠大捷,也就守了兩天。孔有德等叛軍在明軍精銳圍攻之下,守登州,居然守了整整一年多。

所謂關外諳習歷練云云,也不屬實,東江軍除了孔有德等最初追隨毛文龍奔赴敵後的兩百親兵之外,其他絕大部分都是從遼東難民中選拔出來的。要說諳習,也是在毛文龍領導下東江抗金的歷練。

清軍入關前在崇禎九年封的三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全是原毛文龍部下東江將領,反之,其他方面明軍投降後金者,如陣前投敵並獻廣寧城的孫得功,對後金貢獻如此巨大,不過被授予廂白旗副將之銜。祖大壽降清後也仍是總兵頭銜[13]。清入關後,也只有獻山海關的吳三桂才被封王。後金對東江將領重視程度是絕無僅有的。

明方給東江的物資是最少的,然而毛文龍在最惡劣的條件下,尚能選拔出許多悍將,如果能利用好這批將領,對後金的威脅是相當巨大的。

[1]熊廷弼。巡按書牘。與趙太史納言戰款五則//熊廷弼集。728。

[2]熊廷弼。前經略奏疏第一。急缺將才疏//熊廷弼集。342-343。

[3]熊廷弼。前經略奏疏第一。遵旨調補將領疏//熊廷弼集。358。

[4]熊廷弼。前經略奏疏第五。援將勞苦異常疏//熊廷弼集。541

[5]常虛懷。明末將領祖大壽改名問題探源。歷史檔案,2015(2)

[6]熊廷弼。前經略奏疏第五。 援將勞苦異常疏//熊廷弼集。542。

[7]姜曰廣。輏軒紀事//中國野史整合。26冊。664。

[8]姜曰廣。輏軒紀事//中國野史整合。26冊。665。

[9]姜曰廣。輏軒紀事//中國野史整合。26冊。677-678。

[10]遼海丹忠錄。第九回。 款西夷牽東虜撫南衛固西河

[11]茅元儀。石民四十集。卷二十八。山東防海總兵張可大墓誌銘//續修四庫全書。集部1386冊。306。

[12]史語所影印。崇禎長編(王楫本)。3852,卷六六,五年十二月

[13]張丹卉。明清鼎革之際的祖大壽//滿學論叢。第四輯。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