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保護華夏大地做了什麼?

公元前221年,作為統一的最終勝利者,秦帝國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可這位已經38歲的中年男人,並不放心這史無前例的龐大帝國的統治,他的內心充滿了緊迫感。疆域的一統僅僅是個開始,人心的統一才是帝國的根本。天下萬民歸心,成為就成為了最大的考驗。

公元前220年,一支皇家車隊離開都城咸陽,這次出行的目的是因為秦始皇想要用自己的行動將統一的理念傳達四方,以此震懾所有潛伏在暗處的敵人。此時嬴政不知道冒險的決定將會受到怎樣的結果。自己明白,僅僅依靠政令的改革還無法讓國家迅速安定,自己的帝王權威也還沒有得到昔日六國的徹底認同。所以嬴政選擇了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封禪泰山。

秦始皇為保護華夏大地做了什麼?

什麼是封禪泰山?封禪就是祭天祭地,封就是對天,禪就是祭地。當然在泰山就是因為泰山高,古人認為和天的距離最近,所以要去泰山。中國古代的統治者,他要穩定他的統治,就必須得到老百姓的擁護,老百姓被長期被灌輸的思想就是君權神授。這個“神”實際上指的就是天。嬴政希望上天能夠保佑自己的帝國永不滅亡,也期盼萬民歸心,為了得到天下百姓認同,贏政宣告自己受命於天,統一國家不是一己之私,而是造福蒼生。

公元前215年,此時的秦帝國北有匈奴,南有百越,這些部落國家還遊歷於中央王朝之外始終沒有臣服,而匈奴還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騎兵突擊力量。這個草原上的國家極大的威脅著秦帝國北部邊疆的安全。嬴政命將軍蒙恬帶兵30萬北擊匈奴。蒙恬統領的部隊以破竹之勢將匈奴從陰山、黃河南岸趕走,讓那裡的中原人重新回到故土,將今天的河套地區納入帝國的疆域,並設定了34個縣。

秦始皇為保護華夏大地做了什麼?

為了鞏固新的領土,他又下令在戰國時期燕、趙、秦三國邊牆的基礎上大規模修建增築。7年後一條西起隴西、臨洮、東到遼東長達5000公里的軍事防線宣告完工,這就是名揚天下的萬里長城。它隨著山勢高低起伏而修築,巧妙的利用了自然地形和地理條件。在山勢險峻的地方,牆身就低一些,充分利用了山脊本身的陡峭,在較為平坦的地方,牆身修建很高,有的高達十米。俯瞰長城,就像一條巨龍,隨山勢而蜿蜒盤旋,延伸入海。配合長城的防禦,贏政還修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軍事通道—秦直道,一條名副其實的軍用高速公路,這一條道路從陝西咸陽甘泉宮直抵內蒙古九原地區,長達1800裡,他為秦帝國軍隊部署,輸送糧草,提供有力的保障。北部邊疆一旦戰事爆發,帝國騎兵三天就可以從咸陽到達九原前線。同時,贏政命秦軍揮師50萬南征百越,經歷重大犧牲後,秦軍終於征服嶺南,設定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嶺南地區自此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秦帝國這一番風馳電掣般的軍事行動,讓國家收穫到巨大的疆土,令嬴政看到了帝國未來的希望,此時他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秦法的天下推行與帝國的改革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唯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