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誰押送生辰綱不會有失?非此人莫屬

水滸傳原書中,“青面獸”楊志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而且行事謹慎,頗有謀略。押送生辰綱之前,正是楊志建議梁中書不要使用車隊,改為挑擔運輸,以避人耳目。這本是一個很合理的選擇,奈何遇上了“智多星”吳用。

所謂“智取生辰綱”,即是在雙方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依然拿下對方手中的生辰綱。當時正值酷暑,於是吳用想到了用蒙汗藥。同樣扮做腳伕的晁蓋一行人,屢屢在口渴難耐的楊志等人面前大口飲酒解暑(據說當時白酒度數並沒有現在這麼高,而是相當於現在的啤酒或米酒,故而能夠當作解暑之用)。

水滸傳,誰押送生辰綱不會有失?非此人莫屬

楊志帶的那些人哪經得起這麼誘惑,三番兩次勸告阻止下,依然不聽,無可奈何之下,楊志只得同意眾人飲酒解渴。而且,最終放下戒備心的楊志也略略飲了一點酒。智取生辰綱,就這麼被吳用完成了。

那麼,哪位好漢能夠比楊志做得更好?心思更縝密?更警覺?不被吳用等人取走生辰綱呢?個人認為非“英雄武二郎”不可!理由如下。

水滸傳,誰押送生辰綱不會有失?非此人莫屬

武松心思縝密,警覺性高的表現,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路過十字坡“孫二孃酒家”。無數英雄好漢在此著了道,武松卻沒有,見原文如下:

兩個公人哪裡忍得飢渴,只顧拿起來吃了。武松便道:“大娘子,我從來吃不得寡酒,你再切些肉來與我過口。”張得那婦人轉身入去,卻把這酒潑在僻暗處,口中虛把舌頭來咂道:“好酒!”

那婦人哪曾去切肉,只虛轉一遭,便出來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兩個公人只見天旋地轉,強禁了口,望後撲地便倒。武松也把眼來虛閉緊了,撲地仰倒在凳邊。

武松的一系列神操作,決定了他不僅不會著了孫二孃的道,還能假裝被蒙汗藥迷倒,等待時機,出其不意拿下對方。怎能不感嘆這武松勇武過人的同時,心思也是那麼縝密。

水滸傳,誰押送生辰綱不會有失?非此人莫屬

再一個體現武松遇事沉著冷靜的地方是水滸傳第五十八回,魯智深、武松一同前往少華山,本想邀請史進一起加入梁山,卻被告知史進已被官府捉住,關在牢內。衝動的魯智深馬上要去救人,並且不顧武松多番阻攔,最終一個人前去,自投羅網。而本來按照武松的意思,應該先回梁山,請宋江帶大隊人馬來營救才是上策,否則即便前去斬了太守,也不可能就得出史進。果不其然,不聽勸的魯智深還是去了,

武松道:“不聽我說,此去必然有失。

然後,魯智深被輕易捉住了。

武松得知魯智深被捉的訊息後,

大驚道:“我兩個來華州幹事,折了一個,怎地回去見眾頭領?”正沒理會處,只見山下小嘍囉報道:“有個梁山泊差來的頭領,喚作神行太保戴宗,見在山下。”

魯智深被捉後,武松不願獨自回梁山報信,這在義氣上說不過去。正無可奈何之際,“神行太保”戴宗來也。於是回梁山報信的任務就交給了戴宗,這一雙腿,來去如風。正是最好人選。

水滸傳,誰押送生辰綱不會有失?非此人莫屬

從兩件事來看,綜合而言,武松是押送生辰綱的最佳人選。不大可能被蒙汗藥麻翻,也不大可能被武力強奪。大家覺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