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吃頓飯就能解決問題嗎)

肯定了杯酒釋兵權存在的真實性,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杯酒釋兵權得以實現的必然性。大權在握的禁軍將領、大宋的開國元勳就那麼願意交出軍權嗎?實際上,這是兩者地位、實力、智力等方面暗地較量的結果。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吃頓飯就能解決問題嗎)

第一,從趙匡胤來說,建國以來的眾多措施已形成眾星拱辰之勢。五代君主建國之初未嘗不想大權獨握,但都未能夢想成真,最終都是打下了江山給了別人。趙匡胤之所以能實現獨握大權之勢,有高於五代諸國國君之處,那就是他的果敢、決斷以及實力擴充。清朝乾隆皇帝對杯酒釋兵權曾經有過如下評價:歷來誦讀史書的人大都認為宋太祖在宴飲之間輕鬆地解除了禁軍將領的兵權,在不知不覺間不聲不響地使天下歸於安定,這實在是鄙陋淺見。石守信等數位禁軍首領如果不是受制於宋太祖,又怎能靠幾句客氣話、知心話、暗帶威脅的話就放棄了自己所掌握的軍權。只不過因為當時宋太祖比他們這些禁軍將領更加機智勇武,未雨綢繆,當斷則斷。石守信等人當時接受命令還來不及,又怎麼敢有不同意見?修史的人沒有遠見卓識,只是在宴飲這一移權方式上不斷來炫耀其中的奇異之處,而不是從宋太祖本身的英勇決斷處人手,甚為可笑(讀史者率以宋祖“杯酒釋兵權”為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之安,此鄙見也。守信數人若果不可制,豈數言委曲規諷所能罷其典兵者?彼時宋主英勇固出數人之上,操縱由己,消患未然。守信諸人方承命不暇,又何敢有異議乎?史家無卓識,徒於杯酒詭辭處炫奇,以為秘計神謀,而不於宋主英斷勇為處著眼,而後世遂以是為妙策間的微妙關係自然比一般文人體會深刻得多,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杯酒獨出。籲!可笑矣!趙匡胤之所以能以宴飲的方式實現權力轉移,最為關鍵的原因在於他掌握了主動權。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吃頓飯就能解決問題嗎)

第二,從禁軍首領來說,早就適應了君臣之分。石守信、王審琦等人民然是與趙匡胤同甘共苦的戰友,但是,在趙匡胤建國前後的一系列實施質重、征伐過程中,他們看到了趙匡胤的卓爾不群。趙匡胤早在成為宋太祁之前,在殿前都點檢的位置上也有年頭了,他的這些故友做過他的下屬、下級的關係早就習慣了。所以,當趙匡胤坐上皇帝寶座後,他們不會不適應。趙匡胤建國之後還舉行了一系列的儀式,強化皇帝的老大地位,因此即使是生死兄弟也要恪守君臣之禮。所以他們在趙匡胤的君主權威面前漸漸明確了心理定位,身為人臣,必須以服從為首要任務。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吃頓飯就能解決問題嗎)

第三,趙匡胤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也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採取了一個循序漸進、各個擊破的步驟。這個步驟顯然是有意安排的,並且意味深長,足見趙匡胤的政治才能。第一步,在建隆二年的閏三月,先解除慕容延釗、韓令坤的禁軍領導職位。當時他們二人一個是殿前司的最高領導殿前都點檢,一個是侍衛司的最高領導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為什麼先從他們下手呢?因為這兩個人雖然名義上是禁軍的最高將領,但卻一直駐守地方,對禁軍其實並沒有足夠的掌控力,最多算是個兼職。既然只是一個名譽,解除這個名譽對他們來說也沒啥了不起的。因此,從他們開始比較穩妥。第二步就是杯酒釋兵權事件中解除的四位領導,對他們而言,一把手都被罷免了,他們這些二把手、三把手再被黑免,心裡也不會有多少不平衡,何況趙匡胤還有不少優惠條件在等著他們呢!第三步,收尾。免除包括太祖親弟趙光義在內的幾位高階禁軍將帥的職位,只留下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韓重贊繼續在禁軍中,但從侍衛司改到了殿前司,改任殿前都指揮使。這個過程前後持續了四個多月的時間,杯酒釋兵權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場景而已。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吃頓飯就能解決問題嗎)

趙匡胤在與禁軍將領的博弈中最後以絕對優勢勝出,杯酒釋兵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