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紅斑,又脹又痛!乍暖還寒,不少市民跑進面板科就診!醫生都問了同一個問題……

都市快報訊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前後的天氣,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常常是早上羽絨服,中午一身汗。

不少市民家中,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取暖器等裝置,依舊還是“戒不掉”的保暖神器。

近日,它們卻成了杭州市第三醫院面板科醫生破解的多件“迷案”背後的真兇……

面對莫名出現的紅斑,

醫生卻追問,

“最近是否在使用熱水袋”?

“親,幫我看看,剛剛發的,孩子小腿痛……”

近日,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皮四科主任陳俊帆主任醫師接到了親友董先生(化名)發來的這樣一條微信。

不一會兒,心急的董先生又發來了“迷案”的經過:

這兩天,他家孩子的小腿莫名出現奇怪的紅斑,不碰都疼得厲害,還隱隱地發脹。一番仔細詢問後,他和家人也沒發現孩子有受過外傷。

“會不會又要得皰疹了?”

面對董先生的疑問,陳俊帆仔細觀察了圖片後,根據皮疹形態初步判斷孩子的“紅斑”是低溫燙傷所致,並讓他詢問孩子是否在使用熱水袋。

莫名紅斑,又脹又痛!乍暖還寒,不少市民跑進面板科就診!醫生都問了同一個問題……

“這麼熱的天,還用熱水袋?還能燙傷?” 董先生將信將疑,可隨後跟家人的電話卻證實了陳俊帆的判斷:原來,近期雖然天氣轉暖,但家中長輩仍舊擔心孩子夜裡受凍,於是每晚依舊為孩子準備了熱水袋,放在被窩裡暖腳。

隨後,家人們立刻按陳主任的建議,到醫院面板科就診。醫生明確診斷為低溫燙傷。所幸,孩子燙傷程度較輕,給予了相應的治療後,已逐步恢復。

不燙也能傷人!

起床後的“水泡”、“傷口”……

常來源於這個疏忽!

陳俊帆解釋,在大家的印象中,燒燙傷多是接觸了高溫物體,如開水、熱油、熱湯、燒燙的鍋沿等,之後形成的。

其實不然,當面板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物體,也很有可能造成燙傷。比如,45℃的低熱物體接觸面板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燙傷,就是“低溫燙傷”。隨著溫度的升高,損傷也相應加重。

“患者中最常見的疏忽,就是睡前喜歡在被窩裡放一個暖水袋取暖。而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他們發現身上會出現有一塊莫名的紅斑或是一堆小小的水泡……”

陳俊帆介紹,近期在醫院面板科門診中,這類患者並不罕見。不少市民朋友因為自己肚皮發紅,甚至水泡、脫皮、潰爛,而來院就診。但他們都從未懷疑過,這一切的傷害竟然是”枕邊的溫暖隱患”。直到醫生詢問最近在使用熱水袋等取暖裝置,才恍然大悟。

更可怕的是,與“高溫燙傷”不同,低溫燙傷創面疼痛感沒有高溫燙傷敏感。但是,也正因為溫度不高,傷口很難察覺,僅在面板上出現紅腫、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看上去不太嚴重,但創面較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者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

四類人最容易”受傷“,

發現低溫燙傷後,

要按這幾步處理!

當發現自己因使用取暖裝置,而導致面板已經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後,該怎麼辦?

陳俊帆建議立即採用流水對創面進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塊的毛巾等冷敷。透過冷療能使創面迅速降溫,減少熱力對組織的繼續損傷,減少創面滲出和水腫,同時還能減輕疼痛。

一般來說,持續時間最好達到20分鐘以上,直至創面不感疼痛或疼痛顯著減輕為止。但面板絕對不要直接接觸冰塊或用冰水衝淋,以免發生區域性凍傷,進一步加重傷勢。

如果發現區域性已經有水皰形成或者表皮破潰,建議立即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切忌塗抹任何有顏色的藥水或塗抹醬油、牙膏等奇怪的東西,以免影響對創口的判斷,甚至進一步的感染。

同時,幼兒、老年人、伴有糖尿病神經病變、偏癱、截癱、意識不清等患者、醉酒的人最易因末梢感覺遲鈍、意識模糊等原因引發低溫燙傷。

家人在為他們使用取暖裝置的時候,更要提高警惕應加強其照顧護理,如:經常更換體位,避免同一位置長時間接觸熱源;或透過增加衣物、提高室溫的方法提高保暖效果。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