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的年味,從精心準備年貨開始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明天就是農曆臘月廿三,是小年,也是春節序幕的開端,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這一天,人們祭灶王、掃塵土,也紛紛開始準備年貨,準備豐富的食物迎接新年的到來。

其實,採辦年貨是一個在中國延續了千年的習俗。如果一定要找出年貨起源的年代,應該從漢朝開始。因為從漢朝的時候,人們才開始流行過年了,也就是過春節。既然有了春節,有了過年,那年貨也就伴隨著過年,被人們所追捧。

在兩漢時期由於物資匱乏,車馬不便不快等因素,人們採辦年貨的樣數還不是很多,頂多是買點爆竹,包包餃子,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也就過去了。到了唐朝與五代十國的年貨的種類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屠蘇與春聯為代表。

永州的年味,從精心準備年貨開始

直至於到了宋朝,年貨才算是真正的發展起來了,新衣物曆書、魚肉瓜果應有盡有,不僅花樣繁多,地域風味十足,還格外講究置辦招待客人專用的茶水甜點,一年的錢都留在這時候買買買,在《清明上河圖》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等到了清朝和民國時期,過年採辦年貨已經是很成熟的了,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人們心裡都有數。除了吃食之外,還有平日裡要用的東西,基本上大家都會置辦一點,以預備過年。到了近現代,20世紀60、70年憑票買年貨,80年代搶彩電看春晚,90年代“冰箱、彩電、洗衣機”三大件進入年貨清單。

永州的年味,從精心準備年貨開始

不過現在人們採購年貨的意義,已經不是純粹的為了吃穿用度了。很多時候是為了犒勞自己一年的努力,慶祝新年。年貨備得好,可以掩蓋你達不到平均薪資水平的尷尬,也可以遮掩你沒有物件的窘態,甚至可以將你沒車沒房沒存款的現狀粉飾太平,讓你的父母親戚對你沒有過多的吐槽,只剩下愛與和平。

雖然各個時期風土人情,生活水平不同,準備的年貨也不盡相同,但都離不開兩個字:硬核。

看看今年小編為你準備的永州“硬核”年貨吧!

永州“硬核“年貨NO3.人手一盒王中王

坊間流傳,永州的小孩“沒有王中王的過年不算過年“,就算買支”仙女棒“也是對過年儀式感的尊重。小時候,買”王中王“的五毛錢,都是從放寒假前就開始慢慢的”積攢“了,不知道忍住了多少次辣條、彈珠、毽子等的誘惑。為的就是響亮的一聲”boom“,特別是最後的”大炸炮“,有特色的”轉轉炮,“兩節炮,三節炮”,不說了,準備幾箱“王中王”去“籠絡”七大姑八大姨那些孫子孫女們,還望著他們給我介紹個女娃呢。

永州的年味,從精心準備年貨開始

(小編沒收廣告費)

永州“硬核”年貨NO2.板鴨、臘肉、臘腸等各種“臘“製品

沒有辣味/臘味都算不上永州的過年,我們永州人就好這一口。不管是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水裡遊的,我們永州人都可以做成各種“臘”味十足的美味,俗稱“萬物皆可臘”。這讓小編想起了小時候家裡做臘板鴨的時候,媽媽去忙其他的事情,吩咐我注意看著火候,誰知道隔壁小王找我“鬥炮”,這我肯定不能輸,就去了玩了一小會,真的是一小會兒,回來的時候鴨子就成了一堆木炭。不知道我媽最後怎麼處理的,反正從那年開始我的牙口好了不少。

永州的年味,從精心準備年貨開始

(哈喇子擦一下)

永州“硬核“年貨NO1.當然是人見人愛的紅包

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當然不是小編,這就是今天我們壓軸“硬核”年貨——紅包啦!小時候收紅包美名其曰“壓歲錢”,上高中的人收到紅包是鼓勵金榜題名,上大學能收到紅包的是讀書成績加持……而到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包括小編)都是發紅的那個,這年底紅包的費用就是“大出血”,給少了——在外混的不好;給多了——我只能吃土了;給的不均勻——說我勢力眼。所以小編我每年發紅包都是秉著“給多少返多少“的原則,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決不欺客。

永州的年味,從精心準備年貨開始

好了,今天的閒聊就到這啦,我們下次再會,不定期更新喲,記得關注哈!愛你,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