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他後半生一直在出巡!為什麼要親自東巡?目的是什麼?

秦始皇在他的一生中曾經有過五次東巡。

第一次東巡,是發生在始皇統一霸業後的第二年,當時秦始皇東巡的目的是為了視察而已,所以這一次的東巡並沒有走很遠,只到了隴西、回中後便打道回府,畢竟建國初期,始皇手上的政務也是比較繁重的。

第二次東巡,始皇去的路線顯然是經過了充分的準備,較第一次長了許多,東巡一路直到泰山,並且進行了泰山的封禪之行為,並且在第二次東巡中,始皇相信了徐福長生不老之說,開始了一輩子的求藥之路。

第三次東巡,行程顯得十分匆忙,因中途遇刺客後僅到達琅琊後便打道回府。

第四次東巡,秦始皇一行人到達了碣石。

第五次東巡,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行程,秦始皇在回程的路上病死。

奇怪的是他後半生一直在出巡!為什麼要親自東巡?目的是什麼?

說起我國的歷史文化,用源遠流長來形容是再貼切不過了。我國古代有很多的朝代,誕生了很多的皇帝。但是,秦朝以前,各個王朝之間是分散的,各行其是的。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秦朝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很精彩的一筆,也為後世的發展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但是對於秦始皇的評價,卻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古代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否定秦始皇的功績的,認為他滅六國的做法是很殘暴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後世的評說裡,對於秦始皇的功過還是辯證地看待的。雖然說秦始皇的一些做法確實過於殘暴,但是他修築長城抵禦外患,統一文字、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的做法,對後世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

只是,他動用了成千上萬的人給他修建富麗堂皇的阿房宮,實際上也是一種內耗。秦朝剛建立,人心還不穩,結果秦始皇就開始大興土木,很多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還要面臨極其繁重的賦稅和勞役。

奇怪的是他後半生一直在出巡!為什麼要親自東巡?目的是什麼?

但是讓人很疑惑的是,即使生活如此困苦,六國人民在秦始皇在位的時候,也不敢造反,直到秦始皇去世之後,才有所反抗和動作。實際上,有專家曾經說,之所以他們不敢在秦始皇在世時造反的原因,是因為他曾經五次東巡。

秦始皇出遊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其實就是震懾一些還不服氣的人,有想法的地方。而且他五次出巡的腳步幾乎遍佈全國,從建立秦朝開始,他就開始修建馳道,而且秦始皇修建的馳道,至今都沒有長草。

而且還沿路設定了驛站,用來給出行的官員提供食宿或者換取馬匹。將這些基礎都準備好了之後,秦始皇就開始出遊巡視了。他的第一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20年,也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第一年,出巡的第一站是在隴西、北地。

這些其實都是秦朝以前自己的老家,是秦朝的老家。這次出巡的目的也就是要穩定後方,不要有心懷不軌的人暗地生事。第二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9年,也是統一之後的第二年。

奇怪的是他後半生一直在出巡!為什麼要親自東巡?目的是什麼?

其實當時秦始皇出巡的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史書中記載,“逢大風”、遇“水波惡”、甚至“風雨暴至,休於樹下”。由此可見,秦始皇的出巡其實並不是遊玩享受生活,而是想要了解地方情況。

在視察的途中,他還舉行了一些活動,比如說封禪和祭祀名山等,這些舉動都讓他的名聲在外,對皇權也更加的集中。第三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8年,也就是說前三年基本上每年都在出巡。

這一次出巡並沒有前兩次的時間長,因為這一次出巡,秦始皇在中途遇上了刺客,因此出巡的隊伍在山東轉了一圈之後,就回咸陽了。第四次出巡秦始皇來到了北邊,秦始皇對於北邊的匈奴還是很忌憚的。

奇怪的是他後半生一直在出巡!為什麼要親自東巡?目的是什麼?

因此,出巡之後就讓三十多萬大軍去修建秦直道,之後還讓十多萬人去榆林戍守長城。而後來匈奴屢次進攻也說明了秦始皇的目光深遠。第五次出巡也是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

這一次的出巡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起到了很好的穩定和鞏固統治的效果。這一次秦始皇一方面征伐出逃的漢人,另一方面設定了桂林、象郡、北逐匈奴,這些都對秦朝的統治有著鞏固的作用。

雖然說秦始皇的五次出巡對鞏固社稷有著深遠的意義,但是六國的百姓不敢造反的原因其實也是畏懼秦朝的兵力。到了戰國後期,其實秦國的兵力就已經很強了,就連後期最強大的楚國都畏懼。

因此,這也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畏懼心理,不敢率先做第一個出頭的人。秦始皇死後,這種壓力就小了很多。加上秦二世的不作為,宦官當道。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的不好過,橫豎都是死,不如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