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點球大戰不敵摩洛哥遭淘汰

死亡之組,這下真的全死了。

摩洛哥贏球,大量球迷微博祝賀摩納哥。

西班牙點球大戰不敵摩洛哥遭淘汰

日本能連幹德國西班牙出線,一來日本實力➕態度到了這層次,二來西班牙和德國,真的辣雞得半斤八兩。日本想法過多輸克羅埃西亞是可惜的,要不亞洲非洲各有一個八強,更合理。

很多人說西班牙輸給日本做死德國,報巴薩被拜仁暴揍的仇。但小組賽第三輪日本 2:1 領先西班牙,哥斯大黎加 2:1 領先德國之時,已經是 70 分鐘左右。這時西班牙和德國一起出局,誰也不敢這麼託大。現在知道了,西班牙落後之後,是真的掰不回來了。

西班牙點球大戰不敵摩洛哥遭淘汰

帶領一隊年輕人真的不是錯,畢竟有人說過你帶領一群孩子什麼都贏不了,然後被嘲笑了半個世紀。但帶領一隊小年輕,還沒磨出成熟打法,這是致命的。遠看英格蘭是典型,這幫年輕人三屆大賽以來一直磨合,竟然現在都還挺年輕,打法上老油條得不行。近看對面摩洛哥其實也很年輕啊,但你看那精氣神,那自信,120 分鐘防守陣型緊湊,全程沒掉鏈子,經歷多個傷病換人,該傳傳該突突,一點不慌,點球還兩個打中路,最後還來個小勺子,服氣。

西班牙的問題,傳控形在神不在,邊路沒有突破,中路沒有威脅球,肋部形成不了快速傳切配合。對上身體條件比較差的日本都打不開局面,打身體條件更好,小技術更好,龜縮防守陣型嚴密的摩洛哥,真正的威脅球機會沒幾個。考慮到摩洛哥身體條件更好,不願莫拉塔首發,打不開局面又讓他上來攻堅。竟然看到西班牙這隊人,難為巧婦無米。

要不是摩洛哥 17 號法甲過人王布法爾因傷過早下場,前鋒比較笨重能力稍遜,西班牙真的熬不到點球大戰。真喜歡布法兒,那突破,面對面做假動作晃倒後衛突破,成功率超高,神了,獻上膝蓋。

加維和佩德里,還年輕,但必須還得漲球。否則西班牙巴薩還是很難出成績。布斯克茨還能帶他們多久?不過這次布斯克茨都沒罰進點球,是我沒想到的。

西班牙點球大戰不敵摩洛哥遭淘汰

西班牙這一套控球傳導的踢法,其實大家也都很熟悉了。但這一屆比賽,無論是西班牙還是德國的傳控,都有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過度在意球權的保護。

換句話說,太怕丟失球權。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上一屆世界盃就已經有這個趨勢了。

當然,這種踢法需要對球權的保護高度重視。因為傳控狀態下,球隊陣型需要大幅前提,陣型橫向也會拉得比較開,所以球權這玩意兒,不能隨便丟。不然被推轉換會很可怕。

但強如哈白布,或者當年德國國家隊的中後場四人組引擎「克羅斯-赫迪拉(小豬)-博阿滕-胡梅爾斯」,他們要麼能用頂尖的最後一傳和持球推進的節奏變化來改變進攻局面,要麼能以巨大的覆蓋面積完成大量的攔截和控制,然後輸送出皮球。

然而現在這批玩傳控的球員,由於本身的能力和經驗不足,導致在面對強大對手的時候,不得不走向過度保護球權這條路,於是不停傳安全球,傳到觀眾睡著。

而摩洛哥呢,當他們安安心心擺鐵桶陣防守的時候,確實也很麻煩。也難怪西班牙不敢冒險。

一是,摩洛哥隊員整體身高腿長但卻並不笨重。所以防守的時候,無論是橫移速度還是身體對抗,以及二分之一球的爭奪,都不吃虧,陣型的銜接非常緊密,長手長腿的幾乎不給西班牙空隙。

二是,摩洛哥隊整體的腳下技術,一直都算是小有特色。無論什麼比賽,都很敢做動作。儘管當年看著塔拉布特天天在米蘭秀腳法和單挑的時候,我確實很頭疼……

這兩點結合呢,摩洛哥安心守的時候,很穩當。但同時呢,又有相當程度的轉換反擊能力,無論是高空還是腳下,都能攻一攻。

所以,這比賽啊,西班牙踢得昏昏沉沉。偶爾場上讓人眼前一亮的鏡頭,反而都是來自摩洛哥隊員的腳下技術。

不同於昨天日本和克羅埃西亞的120分鐘局,今天的比賽,在技戰術內容上幾乎是乏善可陳的。比起森保一與達利奇的“消耗與反消耗”對決,摩洛哥隊只用了一招:完全收縮,封閉空間,就解決了西班牙隊。 恩裡克給西班牙制定的鋒線用法,其實與森保一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他在鋒線使用的奧爾莫和託雷斯,在各自俱樂部裡都屬於戰術藍領定位,負責前場逼搶和傳接配合,而阿森西奧雖然有進球能力,也並非絕對意義上的強點前鋒,而是一個“偷雞”型把握機會者,較為靈活。

由此,三小鋒線便可以在上半場頻繁換位穿插,區域性配合,並在高位創造轉攻機會。 此時,如果對手打法積極,而又實力不足以在逼搶下轉移破圍,那麼西班牙就可以透過迅速的就地快攻開啟局面。第一場對哥斯大黎加,對方始終將左路的本內特放在前邊,試圖打出一些反擊威脅,不徹底固防的比賽意識便帶來了西班牙的快攻。此外,三小的穿插和緊逼,也可以儘量逼迫對手的回防和跟跑,讓他們在被動的往返中消耗體能。而到了下半場,恩裡克再換上中鋒莫拉塔和衝擊點尼科威廉姆斯,不再進行鋒線換位,而是從中邊兩路正面打擊,沖垮對方已經不再滿格的狀態。

依然是哥斯大黎加之戰,莫拉塔和尼科出場的下半段,進球數、射門數、射正數,都要更高。 而在第二場比賽裡,西班牙的策略則有著同樣良好的落地。上半場三小領銜的預期進球只有0。16,下半場則提高到了0。46。第三場比賽,雖然莫拉塔和尼科的首發帶來了球隊跑位過於死板,對日本消耗不足,被對手成功反殺下半場的延續性問題,但上半場0。74對下半場(三小替補)0。3依然說明了莫拉塔和尼科的作用。

恩裡克的策略,很大程度上集中在鋒線的用法。而布斯克茨出球,佩德里和加比保護出球與輸出跑動,羅德里打中衛負責後場出球和整體前壓時站腰位,保護布斯克茨的區域,都是較為固定的思路。這種用法,實際上是在西班牙缺少肋部突破手(如伊涅斯塔)和強力前鋒(如2008的託雷斯)的一種無奈之舉。 阿拉貢內斯的西班牙擁有二者,於是2008年的歐洲盃是西班牙比賽內容最好的一屆比賽。博斯克的西班牙則失去了狀態巔峰期的託雷斯,用法佈雷加斯打偽九號戰術,於是比賽內容下降,進攻速度變慢,但好歹有著伊涅斯塔的靈光一現。而到了耶羅和恩裡克,西班牙則什麼都不剩下了。

因此,用符合西班牙“標準化制式”風格與能力的球員先消耗對手,再用絕對級別並不頂格的中鋒和粗獷由於細膩不足的運動型邊鋒去打體力差,就成為了恩裡克能做的方案。比起曾經“全場不變的傳接配合+無球跑位”這種被對手已然適應並應對的固定打法,這個調整還是帶來了一些積極的改變。三

小可以用半場全力輸出的積極性去強行拉高比賽強度,逼迫對手跟著消耗。 然而,這樣的策略,在對上真正姿態足夠低的對手時,依然是不起作用的。自我定位夠高的德國,必須獲勝才能出線的日本,都有必須保持進攻心態的理由,哪怕球權獲得很少,也要在移動上維持前壓可能性。而哥斯大黎加,則是“自視過高”地嘗試留一匹快馬在前面進行反擊。當他們獲得控球時,其做出的壓上姿態,以及防守時保持反擊點靠上站位的態度,就會讓西班牙面對一個並不絕對混凝土的防守陣型,有空間完成傳跑配合,也有機會在斷球后迫使對方的往返奔跑。

然而,摩洛哥,卻是乾脆徹底的全員低位防守。可以看到,摩洛哥處在本方半場的比例高達34%,而控球率其實更少於他們的日本和哥斯大黎加則是29%。這樣一來,摩洛哥完全用人數封閉了西班牙所有能完成配合的空間和線路,而不留人反擊的姿態則讓他們不必頻繁地多人往返,即使拿到球權也是淺嘗輒止。齊耶赫帶隊的鋒線,以套邊進攻著稱的頭號“攻擊手”阿什拉夫,都更多留在了本方半場,全隊沒有留人隨時保持反擊態勢。 此時,西班牙並不能消耗掉摩洛哥的體能和精神,於是莫拉塔和尼科上場後的進攻也就沒什麼起色。0。37的下半場預期進球,是莫拉塔+尼科組合的最低值,甚至差於其他比賽中的三小組合水平。

歸根結底,莫拉塔和尼科的級別,還是遠不如當年的託雷斯和伊涅斯塔。他們只是在風格上大致有所對應,卻不具備後二者那種真正破壞防守陣型的單人壓迫效果。當西班牙面對完全防守的球隊時,單人破防是如此地重要,它的存在改變防守平衡並帶來防線傾斜,才能給小範圍拉扯的傳接球配合帶來發展運轉的空間。 在兩年前的歐洲盃上,西班牙靠著“不那麼保守”的同洲對手,以及一點點運氣,殺進了決賽。但到了球隊來源五湖四海,隊伍級別更為駁雜,參賽姿態相當不均的世界盃,遇到摩洛哥這種“無所謂外界眼光,不顧忌放低身段,不害怕點球賭運”的下狗型對手,西班牙遇到麻煩是必然的。

西班牙點球大戰不敵摩洛哥遭淘汰

他們的“虐菜無敵”,實際上只針對於“自視過高”的“菜”——-如哥斯大黎加——-而已。 而到了點球大戰,不怕賭運的摩洛哥,以及想贏怕輸的西班牙,其結果可想而知。 摩洛哥門將保持微笑的表情,大幅度活動的肢體,都表現著他的足夠放鬆,似乎來到點球大戰,便已經是競技之人力可為範圍內的任務完成,剩下的就交給不可控的命運。而西班牙眾將,特別是守門員烏奈西蒙的凝重表情,則充分反差出了他們“必須進入更高輪次”的使命未竟之壓力。 而我們都知道,點球大戰是門將與主罰者的意志較量。

西班牙點球大戰不敵摩洛哥遭淘汰

從技術而言,職業球員以正常質量踢出的點球,失手的可能微乎其微。因此,傳達出如此強大肢體語言的摩洛哥門將,對於本就自身壓力重重的西班牙來說,無疑是“他看上去如此自信”的又一層動搖。 於是,在精神力的此消彼長之下,看似靠運氣的點球大戰,也就多了人力因素。而“賭運”的摩洛哥,其勝利顯然也不僅僅是運氣那麼簡單,而是貫穿120分鐘的姿態擺正與堅定執行,以及點球大戰中的意志優勢。

一場典型的無效傳控的比賽。跟12-13賽季歐冠米蘭主場打巴薩那場特別像。

無效傳控的原因,其實並不像央視說的那樣所謂“為了傳控而傳控”,這種認識過於膚淺,而是西班牙傳控的消耗戰術失靈了。

恩裡克的換人並不保守,換大中鋒、換邊鋒,都是為了提速和豐富戰術的,換人的時間點也是通常傳控對手方體能下降的時間點。

然而摩洛哥球員的跑動能力和意志力打破了西班牙的如意算盤,就算拼傷了好幾個人也有替補球員站起來。這是一場意志力取勝的經典戰役。

藉此說說對傳控的誤區。就以央視賽後總結為例。

西班牙點球大戰不敵摩洛哥遭淘汰

首先,央視賽後的解說把德國和西班牙捆綁在一起強調傳控需要反思是在偷換概念。德國創造得分機會的能力遠遠強於這支西班牙,他們的問題是進球效率出了問題,開花不結果。而本場西班牙全場有威脅的進攻都寥寥無幾,場面和德國完全不同,根本不是同一個問題。

另外央視這仨也沒說明白西班牙為什麼要控球,非要把西班牙說得像個白痴一樣為了控球而控球,好像我們需要給西班牙人科普“你得把球踢進球門”一樣。

並不是,剛才也說了,高控球的戰術價值在於透過這種方式消耗摩洛哥的體能,等體能下降後利用對方破綻一擊致命,10年的西班牙就是這麼做的。但摩洛哥的意志力極大地彌補了體能下降的問題,讓西班牙後面的進攻優勢依然不明顯。

而且有一個很關鍵的變化,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換人名額的增加。

摩洛哥能夠撐到最後,五人換人名額(加時賽還贈送一個)也非常關鍵,這讓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全場逼搶不用心疼體能問題。

這個細節早在20年歐冠我就注意到了,曼城就是這麼輸給里昂的。你可以看看這些年歐冠的表現,高控球率的球隊,除了曼城是實在強的離譜之外,大多數戰績較3人換人制時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像皇馬、利物浦、拜仁包括21年切爾西這種全能型球隊成績要好得多。

所以傳控足球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如何應對五人換人時代,傳控對於對方的消耗減弱,反過來對方高位逼搶和反擊變得更加犀利的局面。

至於西班牙,除了上述共通的問題外,也應該考慮對毫無節奏變化的中場進行一些戰術革新。佩德里和加維是好苗子,但還不太懂得做節奏的掌控者。至於布斯克茨,應該也沒有以後了。他今天在加時賽的指揮排程還是可以的,但有他的中場節奏實在太慢了。

西班牙這次如果讓羅德里打後腰,可能效果還會更好些。

沒有節奏變化的傳控,更多就是一種無效的傳控了,如果對方不給你留破綻,受體能干擾小的話,西班牙就是今天這樣的結局——是的,他們的點球一直稀爛無比。

西班牙這點球是致敬昨晚的日本隊了。果然還真是一對師徒,原來學的最像的是點球這關。 昨天還說日本人點球罰的可能是史上最爛,結果今天就有人打破紀錄了。 踢完德國後我覺得西班牙冠軍相挺足,沒想到這麼快打臉。我覺得德國足協趕緊把這場球好好看看吧,連西班牙的傳控都踢成這樣了,就更別提你德式傳控了。 tiki-taka的核心在於透過半腳觸球、頻繁短傳滲透、無限跑位拉扯讓對方疲於奔命。

西班牙點球大戰不敵摩洛哥遭淘汰

一旦發現防線漏洞,中場大腦立刻把握機會撕開防線創造機會。 丟失球權以後迅速展開高位緊逼就地反搶,破壞對方反擊的機會,消耗對方的體力打亂對方的佈置。前鋒就是第一道防線,門將就是進攻發起者。 倒腳足球≠傳控足球。如果所謂的傳控僅僅是在中後場來回傳球倒腳,創造不出任何機會,讓球迷看的昏昏欲睡大喊“退錢”,那麼這種戰術沒有意義。 今天這場比賽,西班牙雙中衛羅德里、拉波爾特和後腰佈教授三個人之間互相刷了多少個傳球? 120分鐘內西班牙坐擁77%的控球率,有用嗎?

結果就是摩洛哥創造的威脅反而要多的多。也得虧摩洛哥把握機會能力差一點,不然90分鐘比賽就結束了。等到後來因為體力不支,摩洛哥換下整條左邊路後情況才略有好轉,但是西班牙依然無法轉換成得分。 考慮到十六強最後一場的葡萄牙和瑞士的實力相近,摩洛哥可以說是創造了八分之一決賽唯一的一次“下克上”。 現在無論你去沒去過摩洛哥,都知道那裡的足球很純粹了。 另外,昨天兩場比賽的轉播一到球迷部分就切成俯視鏡頭,連咪咕的點球大戰都居然是“上帝視角”。 結果到了今天的轉播鏡頭又恢復正常了,球迷看臺有不少特寫。 這也不知道到底為啥變來變去的,挺讓人捉摸不透……

爆冷的比賽,除了運氣因素之外,強隊肯定有明顯錯誤的地方。 這場比賽,明顯錯誤的地方就是莫拉塔上得晚,而且莫拉塔出狀態也慢,兩下相加,摩洛哥真正承受壓力的時間就不夠長,這一切都暴露了恩裡克對比賽形勢的誤判。 而且恩裡克這是一出錯,錯兩個地方,莫拉塔上去了之後狀態一般,恩裡克還有補救的機會,就是趕快下兩個邊,用新生力量衝起來,但尼科-威廉斯和巴爾德也都上得晚了。 這就幫助摩洛哥頂過了最困難的時候。 至於摩洛哥,體系完備、線路很好開頭就說了,雖然中鋒位置有缺憾,但前場天然有空間,而且球員夠拼命,就算打不出機會,至少也能消耗西班牙的中後場。 而這一塊是西班牙最不禁消耗的地方。 兩個邊路牽制了西班牙的大量兵力和精力,前後由此形成一個整體,扛過120分鐘,點球大戰有門神發揮。 八強名額,就是最好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