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前言

賈南風利用楚王司馬瑋、準南王司馬允等宗室的力量,剷除了外楊黨,宮廷權力之爭時得到了緩解。參加宮廷政變的有功之人一一加官。惠帝的弟弟、秦王司馬任大將軍;司馬瑋留在洛陽,任衛將軍,領北軍中侯;堂叔司馬林任撫軍大將軍;堂叔司馬晃為尚書令。堂弟司馬繇為尚書左僕射以討伐楊駿之功,晉爵為東安王。

封官加爵

另外,最早籌劃這場政變的殿中中郎將孟觀、李肇和宦官董猛等人,除得到許多賞賜之外,也是加官晉爵。其中董猛封武安侯,孟觀、李肇封縣侯。

受封的賈后族黨有:

賈模任侍中;郭彰任統帥殿中禁軍的右衛將軍;李肇、孟觀升為積弩將軍,各領兩千五百強弩手守衛在殿中。

隨著楊黨的覆滅,賈黨很快就抬頭了。賈南風的族兄賈模、堂舅郭彰賈充的嗣孫賈謐,以及孟觀、李肇、董猛等人,皆一再超遷,盤踞朝廷

。在司馬氏宗室方面,東安王司馬繇、東平王司馬楙、楚王司馬瑋、秦王司馬、南王司馬允等人,也都充任軍事要職。

於是,宗室和外戚之間,不免生嫌對立。在消滅了共同的敵人之後,後黨與宗室的權力之爭又拉開序幕,且上升為主要矛盾。楚王司馬瑋是誅殺楊駿的現場指揮,東安王司馬繇是急先鋒,兩人功勞最大。

論親疏,楚王是先帝之子,當今皇帝的親弟弟,為武帝司馬炎臨終託以厚望的一個兒子。

他位高權重,而且楚王“性開濟好施,能得眾心”,人緣威望也不錯,如今任統率禁軍的北軍中侯,完全有資格將國事包攬成家事,不容他人染指。

但楚王年輕氣傲,閱歷不深,況且是年輕人中那種逞強好鬥的角色,做將軍衝鋒陷陣猶可,若做輔政大臣則顯然歷練太淺,經驗、能力不能服人。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出於公心,當時朝廷裡並沒有人提出讓司馬瑋輔政。心如蛇蠍的賈后,以她的貪,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司馬天下據為己有。

但是眼下她不敢也做不到。原因是她看到楊家父女剛剛因為吃獨食而付出的慘重代價,她不想步楊氏後塵。

其次,她明白,楚王司馬瑋現領著禁軍三十六軍就駐紮在宮城之外,一有風吹草動,隨時可衝進官中,取自己性命。

但她又是個不甘寂寞且有心計的人,這樣的局面她能甘心嗎?政變後的第十一天,即三月十九日,晉惠帝下了一份令人意外的詔書。

這道詔書任命汝南王司馬亮為太宰,填社楊駿的空位,與太保衛瓘共同輔政。這太出乎人們的預料了,獲大獎的竟是與這次宮廷政變毫無瓜葛的無功之人。

然而,洞明世事的人,一琢磨就能看明白唆使皇上發這份詔書的賈后的陰險狡詐,以及其中暗藏的殺機。

在賈后的佈局中,當務之急就是消滅奪權道路上構成威脅的楚王司馬瑋,以免自己成為楊駿第二。

她知道用武力解決問題無疑是以卵擊石。於是,她選擇了“以退為進”,從外地找一個輔政大臣,她將朝權交出。屆時,不僅朝廷出了問題與己無關,還避免了朝野上下說三道四。

同時,自己可利用這段時間積蓄力量。那為什麼輔政大權要交給汝南王呢?賈后是這樣想的,人選只能從宗室裡找,否則根本行不通。異姓人楊駿的墳頭還未長草,除了司馬家的人誰敢接這燙手的山芋?

即使有見權不要命的主敢接,那他也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選司馬亮的三個原因

這樣一來,就等於間接地把政權送給了楚王司馬瑋。

到那時,楚王司馬瑋再次威震朝野,傲視天下,誰還敢與他爭雄?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原因有三:,汝南王司馬亮在諸王中輩分最高,有一定聲望,是先帝的顧命大臣,而且是受楊駿排擠的人物。

宣他入朝輔政,很少會有人提出異議,楚王也沒有理由反對。,汝南王司馬亮與楚王司馬瑋的關係並不密切,雖然都姓司馬,但宗室內部並不團結,這一點,賈后洞若觀火。

政變前,司馬亮推三阻四不肯參與,事成後卻來分享勝利果實,這肯定使楚王等人反感。

,最重要的一點,汝南王司馬亮與楊駿相似,也是老而昏聵、見利就上的人物,肯定不會拒絕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他入朝後勢必與楚王爭權,而楚王肯定不會拱手相讓,鷸蚌相爭,她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總之,汝南王司馬亮簡直就是為賈后量身定做的一枚棋子,再也找不出比他更適合做替死鬼的了。

詔書就這樣下來了,汝南王司馬亮任太宰,與太保衛瓘都任錄尚書事輔佐朝政。賈后為什麼要拉上衛瓘做太保輔政呢?這裡面也大有文章。衛瓘,出生書香門第,“性貞靜有名理,以明識清允稱”。

十歲那年衛瓘的父親去世了,這本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衛瓘有幸承襲了他父親的爵位。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衛瓘二十歲步入仕途。在權臣專政的時期,他“優遊其間,無所親疏”遊離於各種政治力量之間,顯示了他不同常人的為官智商。

十幾年的時間裡,不僅誰都沒得罪,還因為工作任勞任怨,不斷升官。在幾次政治事件中,衛瓘不僅能逢凶化吉,還能穩賺不賠,早在文帝時就被委以重任。

武帝司馬炎時期,幽州、幷州和鮮卑接壤,東邊有烏,西邊有拓跋力微,經常擾境。衛瓘離間鮮卑各部,使烏桓投降,力微死去。衛瓘受到司馬炎表彰,其弟封侯。

後來司馬炎和衛瓘成了兒女親家。當年鄧艾、鍾會討伐蜀漢,司馬炎信任衛瓘,命其為監軍。鍾會圖謀造反割據蜀中的時候,幸虧衛瓘用計穩定了局勢。

衛瓘先後都督關中、徐州、青州、幽州諸軍事,入朝後又任尚書令、司空、太保等高官顯職,“為政清簡,甚得朝野聲譽”。

衛瓘功勳卓著,家勢顯赫,為世人羨慕,招來權臣楊駿的忌憚,因此在司馬炎末年被廢黜。如今,讓衛瓘重新出山,在常人看來是當今朝廷遵循了先帝的遺願。

這一切,表面看是那樣順理成章,其實這正是賈南風的險惡用心,她玩了個“一石三鳥”。楚王司馬瑋是她瞄準的一隻悍鳥。試想,兩位輔政大臣,司馬亮是司馬瑋的叔祖父,衛瓘是兩朝元老,這二人的官齡都比司馬瑋的年齡大出一截。

朝堂上,還有司馬瑋說話的份嗎?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汝南王司馬亮是被瞄準的一隻貪鳥。

賈后雖然在朝中已經安插了下邳王與東安王,但他倆是宗室疏族,並且都是晚輩,掣肘的力量不大。衛瓘是現存朝臣裡資格最老、聲望最高的重臣,給汝南王配這麼一個不易駕馭的精明副手,汝南王想坐大成精,幾乎連門都沒有。

太保衛瓘是被瞄準的一隻仇鳥。賈后想殺他。前文說過,衛瓘曾經借酒蓋臉,在宴會上委婉地勸司馬炎換太子,尤其在司馬炎對太子那次測試考核的現場,衛瓘那滿腹狐疑的面部表情,使當時也在場的賈充嚇出了一身冷汗。

事後,他派人捎信告訴賈南風:“衛瓘老奴,幾破汝家!”

賈南風從那時就恨上了衛瓘。即使拋開司馬衷不論,賈后也有恨衛瓘的理由。

當年司馬炎給太子選妃時,最初就是打算選衛瓘的女兒。若不是楊豔、荀勖等人大力幫忙,賈南風是當不成太子妃的。史書記載,“賈后素怨衛瓘”,如今有這麼個借刀殺人的良機,賈后當然不會錯過。

令人叫絕的是,讓衛瓘復出還有欺世盜名的效應。不僅表現了她賈后胸襟寬闊、不計前嫌,且具有以德報怨的風範。賈后笑裡藏刀,衛瓘必死無疑。令人遺憾的是,作為政壇老手,衛瓘竟沒有看透其中玄機。

這也難怪,古往今來,面對權力的誘惑,視名利為草芥者又有幾人?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司馬亮不聽諫言

再說汝南王司馬亮。他接到回京輔政的詔書後,自然十分驚喜,這份意外的大禮讓他興高采烈

。上任後,司馬亮覺得美中不足的是自己手中的兵太少。有多少兵呢?一百騎兵加一親兵,作用相當於儀仗隊。儘管汝南王反應遲鈍,也明白這點兵馬是不頂事的。

要想說話有分量,自己手裡必須握刀把。槍桿子裡面出政,這個道理古人早已懂得。

因此,汝南王司馬亮施政伊始便拉攏禁軍,對凡是參加過誅討楊駿的人,不論才能品德,不管有無功勞,均加官封爵,單是封侯的督將就多達一千零八十一人。

看來,自古當權者籠絡人心慣用的手段就是封官晉級。

司馬亮的執政風格與楊駿如出一轍,這麼驚天動地、史無前例的封官,可把御史中丞傅嚇壞了。他連連上書勸諫司馬亮:“照此等做法,天下亂一次就大封一批,以後用心險惡之人豈不都盼著天下亂嗎?您這是玩火。”

“討伐楊駿之時,主要是東安王司馬繇等人參與,您尚在豫州,安能瞭解其中詳情?此前由於封賞不公,已引起人們的不滿。您理應撥亂反正,安定人心,想不到卻愈封愈,這可怎麼得了啊!還有,當年楊駿太過招搖,才惹得此禍。

如今殿下冠蓋車馬,隨從簇擁,盛氣凌人地進出皇官,這恐怕對您不利。”

此時的司馬亮正陶醉在運用權力封官加爵的快感中,哪裡聽得進傅成諫言。

誅滅楊駿時,司馬亮遠在豫州如縮頭烏龜,如今風平浪靜,他卻厚著臉皮來顯擺,楚王司馬瑋能滿意嗎?司馬亮不但不去安析絡王,而且染指楚王統領的禁軍,企圖到禁軍裡面去拉關係,這不明擺著是挖牆腳嗎?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還沒等楚王司馬瑋發怒,汝南王接著做了一件火上澆油的事:廢黜東安王司馬繇。司馬繇是琅琊王司馬伷的小兒子,司馬繇有個哥哥叫司馬澹,兄弟二人素來不和。

論相貌,司馬繇被人稱為美髯公;講品行,弟弟也比哥哥的聲望高。

在家裡,父親司馬伷和母親諸葛太妃都喜愛司馬繇。

司馬譫的老婆姓郭,是賈南風的表妹,這郭家的女人都乃悍婦,對諸葛老太不大恭敬。因此,老父老母就更加偏愛司馬繇。所以,司馬澹對司馬繇恨之入骨,形同敵人。司馬澹看到自己的弟弟在誅殺楊駿的政變中大出風頭,被封為東安王,心裡越發感到不平衡。

於是,多次向汝南王司馬亮打小報告,說自己的弟弟專權,隨意賞罰,欲擅朝政。事情就這麼湊巧。司馬亮早就想處置司馬繇,這不僅因為司馬繇殺人如麻,更重要的是,他是賈后安插在自己身邊的人。

可是司馬繇畢竟剛立了大功,這麼早就過河拆橋,恐難以讓其心服,司馬亮心存顧忌。

正當司馬亮琢磨著用什麼藉口向司馬繇發難時,司馬澹就把理由送上門來了。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司馬亮立即擺出一副替天行道、伸張正義的姿態,上書晉惠帝,說司馬繇專行誅殺賞賜,圖謀不軌,雲惠帝下詔罷免了司馬繇的一切職務。

又聽說司馬繇對此不服,且大放厥詞,有大逆不道的狂悖言論,於是禠奪其東安王爵位,將他廢為庶人,流放到遼東帶方郡去了。其實,在傅成寫給司馬亮的信中,早已提到了司馬繇濫殺無辜,群臣有不平之聲。

不管司馬繇的親哥哥仗義執言、大義滅親出於什麼目的,司馬繇確實罪惡滔天,不嚴懲不足以平民憤。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司馬繇遭貶雖是罪有應得,但這絕非是正義的伸張,而是權力的角逐,

它遵循的是“叢林法則”,即誰的力量大,誰就掌握話語權;強者對於弱者有生殺子的支配權。這個法則貫穿“八王之亂”的始終,貫穿整個兩晉南北朝,貫穿中華幾千年的所有盛世與亂世。

專制制度是其產生的根源。東安王司馬繇被廢,震動了楚王司馬瑋。他與司馬繇的關係非同尋常,休慼與共。司馬瑋憤憤不平,私下裡大罵汝南王司馬亮專橫跋扈,埋怨太保衛瓘不主持公道。

司馬瑋此舉,促使司馬亮與衛瓘形成了統一戰線。

司馬瑋年輕氣盛,處事簡單粗暴,不適合擔任朝廷大臣,得想辦法趕走這個絆腳石。

於是,司馬亮上書惠帝,要求遣諸王還藩。賈后得知這一奏摺,心中暗喜。這就是壓垮楚王的最後一根稻草。惠帝接到奏疏後,不說行,也不說不行,賈后使壞,把這份奏摺交由朝臣廷議。

汝南王司馬亮召集眾臣在晉惠帝御前開會討論。作為首席輔政大臣,他首先發言說,諸王都有自己的封地,如今奸臣楊駿已誅,朝廷平安無事,王爺們就各自回去履職吧。

此話一出,誰都知道言下之意是什麼,這是明擺著要趕司馬瑋走人,眾臣沒有一個敢出聲的。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裴楷上任

安靜的朝堂上突然出現了一個聲音,衛瓘站出來表態了:完全支援這個提議。司馬瑋就此眼衛瓘結下了仇怨。

在這兩位輔政大臣的主導下,會議最後決定,免去司馬瑋的北軍中侯一職,由臨海侯裴楷擔任。司馬瑋怒髮衝冠:誅滅楊駿,是誰立了大功?沒有我楚王,能有你這倆老東西的今天!

這不明擺著是過河拆橋,在別人頭上拉屎麼?裴楷算老幾,形同楊黨,僥倖漏網,如今居然成了功臣,這公理何在!裴楷聽說司馬瑋十分惱火,也不敢火中取栗,表示不接受任命。

裴楷來自一個名士輩出的家族,時有“八裴”之說。表秀、裴傾,都是老裴家的人。

裴秀是裴楷的堂兄,哥倆關係非同一般。

裴秀,267年位至司空,掌管全國戶籍、地圖、土地、田畝賦稅等國家大計,四年後病逝,終年四十八歲。他之所以名垂青史,主要是在地圖測繪上取得空前成就。裴秀髮奮鑽研,改革地圖,修正錯誤。

他首先運用了簡縮的技術,用“一分為十里,一寸為百里”的比例尺,把一幅用幾十匹綢子製成的巨圖縮畫為《地形方丈圖》。

繪製出中國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一一《禹貢地域圖》,取代了先秦流傳下來且不夠準確的《禹貢九州圖》。

裴秀還提出繪製地圖的六個基本要點,即比例尺、方位、交通線路的實際距離、地形起伏、地物形狀和傾斜緩急等。

這些都是世界地圖學史上劃時代的創新,除了經緯度和等高線外,已經包括了現代化製圖的基本要素,這在自然科學不發達的一千多年前,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貢獻。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裴秀去世後,裴家的知名人士首推就是裴楷了。楷容儀俊爽,風度飄逸,是一個風流名,典型一帥哥,而且博覽群書,知識淵博,其學術信仰是老莊和《易經》。

他善於清談,可以把人“忽悠”得如痴如醉,“左右屬目,聽者忘倦”。

268年農曆十月,賈充改定律令,以裴楷為定科郎。

律令修訂好以後,裴楷受晉帝之詔,執讀於御前,讓群臣評議。他讀得抑揚頓挫,舒捲自如,聽的人都忘了疲倦。司馬炎剛登基時,曾用算籌佔ト在位年限,結果一抽抽出個“一”來,難道在位只有一年?

司馬炎很是尷尬,眾臣神色大變,誰都不敢吭聲,只有裴楷清清嗓子,侃侃而談:“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馬屁拍得高雅不俗,頓使龍顏大悅。

憑著這一絕活,司馬炎在位時裴楷很是瀟灑,到權貴家串門,看到什麼珍寶張口就要,這些個身外之物,你的就是我的。

我的呢,是大家的,常常一轉身就拿去賑濟窮人了。

梁王司馬形、趙王司馬倫是皇帝的近親,煊赫一時,封地富庶。裴楷每年都要向兩位王爺借錢,且數額巨大,動輒幾百萬。借到錢後,裴楷都用來救濟貧寒的親成故友,但絕不提還錢的事。

賈南風在宗室裡選輔政大臣,為什麼非“汝南王”司馬亮莫屬?

結語

有人笑他:“你怎麼能靠騙錢來施恩惠呀?”裴楷則說:“我這是在劫富濟貧呀。”夠幽默的吧?梁王和趙王拿他沒辦法,因為他有老大司馬炎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