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周易簡釋》:只有懂得變化之道,才能從容應對未來

《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但是現在的很多人們,只是知道它的神秘,卻並沒有機會去近距離地瞭解它。

餘秋雨《周易簡釋》:只有懂得變化之道,才能從容應對未來

傳說中,周文王姬昌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悟透了四時萬物變化之理,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礎之上,而推演出全新的八卦方位,後人稱之為文王八卦。

當週文王回到他的封地的時候,已經是八十多歲高齡了,十年之後,在渭水之濱,文王拜姜子牙為軍師,與商朝正式開始了逐鹿中原的交鋒。五年之後,周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周武王姬發又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王朝。

餘秋雨《周易簡釋》:只有懂得變化之道,才能從容應對未來

周武王在去世之前,要把王位傳給他的弟弟周公姬旦,但是姬旦固辭不受這個王位,而是盡心盡力地輔佐周武王的兒子。那個時期的人們,遇到事情的時候都要先進行占卜,當年周文王推演後天八卦時,寫出了64個卦的卦辭。所有的卦辭都是根據每一卦的卦象、天干、地支以及五行生剋等關係,高度概括每個卦的整體兇吉狀態,可以說是個總結。

而周公姬旦,則在文王卦辭的基礎上,為每一爻寫出了爻辭。有人說,周公寫爻辭的真正動機,是要把周朝以前各朝興亡成敗的史實作為案例,告誡周朝後代子孫,只有順應規律,瞭解歷史,總結教訓,審時度勢才能安邦定國、長治久安。

餘秋雨《周易簡釋》:只有懂得變化之道,才能從容應對未來

在儒家的經典裡,有五經和六經的說法。所謂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所謂六經,則是指《易》、《詩》、《書》、《禮》、《樂》、《春秋》,即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樂經、春秋。無論五經還是六經,《周易》都是排在首位的。

《周易》有著七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七千多年的時光裡,《周易》對於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但是其間所包含的智慧,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依然並不過時,而且已經深深地滲透在人們方方面面的生活之中,說《周易》是我國傳統文化之根也是十分貼切的。

餘秋雨《周易簡釋》:只有懂得變化之道,才能從容應對未來

《周易》,又稱作《易經》,屬於《三易》之一。《三易》就是夏代的《連山易》、商代的《歸藏易》和周代的《周易》這三本易經的總稱。自魏晉之後,《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只有《周易》流傳到了現在。也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的精髓被佛家和道家文化吸收而流傳,但此說法已經無從考證。

《周易》的內容分為《經》部和《傳》部兩部分。《經》的內容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以及卦辭和爻辭,這一部分是在占卜的時候使用的。經部原來就叫做《周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有三十卦,下篇有三十四卦。

餘秋雨《周易簡釋》:只有懂得變化之道,才能從容應對未來

《傳》是對卦辭和爻辭的解釋,有七種文辭共十篇,通常也統稱為《十翼》,據說這部分是孔子所做。根據《漢書·儒林傳》記載:“孔子讀易,韋編三絕,而為之傳。”到了西漢的漢武帝時期,把《周易》和《易傳》統稱為《易經》、《易》、《周易》。

只有懂得變化之道,才能從容應對未來。這本《周易簡釋》,是餘秋雨閉戶靜心,總結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寫成的。在《繫辭》的翻譯和解釋上,也花費了很多功夫。

歷來對於周易的研究,許多大學者都是各有見解,也分為了“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等陣營。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透過餘秋雨對於《周易》的解讀,你對它也會有新的認識。

餘秋雨《周易簡釋》:只有懂得變化之道,才能從容應對未來

周易簡釋/餘秋雨 圖書

¥

61。5

京東

月銷22

購買

點選上方連結,感受餘式散文一如既往的的魅力,平易近人的風格,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餘秋雨最近出了很多本書,《老子通釋》《周易簡釋》《佛典譯釋》《文典譯寫》《山川翰墨》這五本書,屬於他所界定的五大古典工程,這些書後,還附有餘秋雨親筆所寫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