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產業化,離我們有多遠?

人工智慧喊了好多年,每年都有進步,但是與普通大眾的距離總是那麼遙遠。這是為什麼?人工智慧又離我們多遠呢?

7月8日-7月10日,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舉行,各界大佬齊聚,各種創新醒目和產品雲集於此,從各種媒體報道,我們也可以瞭解到目前人工智慧的成果和不足。

人工智慧產業化,離我們有多遠?

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司司長劉多在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產業發展全體會議上說,政產學研多方努力,讓我國人工智慧產業有所進展,人工智慧標籤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同時,應該看到,我國人工智慧底層技術的基礎欠缺較大,能夠具有商業價值的落地場景和應用比較少,實體經濟與人工智慧的融合門檻較高。

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入非常多。僅以上海為例,人工智慧重點企業就達到近1200家,去年規上產業規模達2246億元。許多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在人工智慧上不遺餘力,比如騰訊要與國家天文臺用AI技術尋找脈衝星;百度“智慧汽車”加快研發;華為探索用AI算力成為新的城市公共資源;美團無人機送出數千真實訂單……人工智慧底層技術紮實推進的同時,不斷從虛擬走向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

這一次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李彥宏、周鴻禕、董明珠等大咖出席。

人工智慧產業化,離我們有多遠?

李彥宏表示,未來主流機器人的長相,更像智慧汽車,人工智慧會影響人類發展40年的程序。

人工智慧產業化,離我們有多遠?

董明珠肯定了人工智慧對企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她說:“格力電器有了智慧化,從過去十萬人的企業只做800億的產值,而到今天2000億的產值只有八萬人。”

人工智慧產業化,離我們有多遠?

周鴻禕則從安全形度探討了人工智慧的未來。他說,要用體系化建設的思想,將安全體系與數字體系融合、攻防能力與管控能力融合,構建真正面向數字城市的新一代安全能力框架。

網際網路評論人易方寒指出,從今年的各種展出產品,到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現場熱鬧的場面,再到李彥宏、董明珠和周鴻禕等網際網路大佬們信心滿滿地發言,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前景。實際上,資本、產業和供應鏈的力量,全都推動人工智慧從技術到應用的大跨步向前。希望這一次,不僅僅是行業的人工智慧風暴,而是人工智慧時代真的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