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外城,出土一批特殊文物,考古隊長:秦軍歷史或將改寫!

1974年7月,考古工作人員終於在陝西臨潼縣秦始皇陵墓東面發現了秦始皇兵馬俑遺址,這寫塵封千年的兵馬俑終於重見天日,起初考古工作人員醉心於文物的發掘,並沒有發現秦始皇兵馬俑有什麼問題,直到考古發掘工作的繼續,在秦始皇兵馬俑被公開展示後,

秦始皇陵外城,出土一批特殊文物,考古隊長:秦軍歷史或將改寫!

這些兵馬俑為什麼都沒頭盔?

於是越來越多看了兵馬俑的人發現了這個問題後,秦始皇沒有頭盔這件事才被公開進行討論起來,一部分人認為秦國軍隊本身就是沒有頭盔的,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只是兵馬俑沒有頭盔而已,

這種討論很快引來一些歷史學家的討論。

要知道除了秦始皇兵馬俑以外,關東六國出土的文物裡都是有頭盔面試的,甚至在許多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中也提到了頭盔這件事,如《荀子議兵篇》中說: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

秦始皇陵外城,出土一批特殊文物,考古隊長:秦軍歷史或將改寫!

所謂三甲便是面甲、胸甲、腿甲

,其中這個面甲指得的應該就是頭盔的一種變體,並且關東六國很多出土的文物中也有頭盔的出現,然而秦國這邊,

不但史料裡從來沒有提到過秦國軍士有頭盔,甚至連出土的文物中也從來沒有頭盔的出現。

起初考古學家覺得只是他們發覺的兵馬俑遺址是一部分沒有頭盔的兵種,等到後面就好了,但隨著挖掘的進行,考古學家也發現秦始皇兵馬俑好像就是沒有頭盔的,因此哪怕是歷史學者也開始懷疑秦國是不是真的沒有頭盔。

秦始皇陵外城,出土一批特殊文物,考古隊長:秦軍歷史或將改寫!

理智告訴他們,同時代的其他六國都有,那麼作為統一六國的秦國,也應該是有頭盔存在的,但是事實卻告訴他們,秦國極有可能沒有頭盔,

因此沒過多久就有一批學者開始宣揚‘秦人無盔’的理論。

這批學者普遍認為,由於戰國時期生產力低下,秦國本身就因為離中原,華夏的核心地帶最遠,生產力理論上更低,因此頭盔的發展很落後,很可能是一些既不方便攜帶,又不方便使用,造價還貴的頭盔,因此秦國索性就不用頭盔了,

加之秦國武勇,很可能形成了一種以不戴頭盔,視死如歸的精神,進而‘無盔’成為了一種獨屬於秦國的精神。

秦始皇陵外城,出土一批特殊文物,考古隊長:秦軍歷史或將改寫!

這個說法在上個世紀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和認可,甚至學術界也承認了秦國無盔,那些對此觀點不認可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者縱使不滿,也苦於沒有證據來反駁,

這種理論直到1998年7月,在對秦始皇陵東南部一處陪葬坑挖掘時,終於發現了帶有頭盔的秦國盔甲,並且造型精美,裝甲嚴密,‘秦人無盔’理論被不攻自破。

瞭解過殉葬這種血腥的埋葬歷史的話應該直到殉葬是一種怎樣反人性的行為,通常殉葬都是希望殉葬而死的人跟隨自己前往地府,讓自己在地府依舊能享受到皇帝般的待遇,因此殉葬的一般都是

寵愛的妃子、勇武計程車兵、喜愛的寵物狗,這士兵就是為了在地府為皇帝保駕護航的。

秦始皇陵外城,出土一批特殊文物,考古隊長:秦軍歷史或將改寫!

因此考古學界又提出了一個理論來解釋為什麼兵馬俑是沒有頭盔的,

對於殉葬計程車兵而言,自己的作用是為了保護秦始皇進入地府,那麼自己就必須穿戴整齊軍備隨時準備戰鬥,然而對於兵馬俑而言則不同。

兵馬俑存在的意義是接受秦始皇檢閱,讓秦始皇到了地府任然能檢閱自己生前的大秦勇士,

因此兵馬俑所處的環境應該是在大殿之下接受檢閱的,這自然是不允許頭戴頭盔,這種檢閱傳統在後世很多王朝都有延續,到了唐朝時期不但不允許帶頭盔,甚至連開鋒的武器都不允許攜帶

,唐朝四刀之一的儀刀就是專門為了方便皇帝檢閱而設計的一種木質的禮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