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安門城樓600年風雨不倒,設計者是一個不滿19歲的少年

我國曆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少年天才,他雖然沒有科舉入仕,但憑藉著自己超凡脫俗的建築才能,不滿19歲就設計了天安門,還被明成祖朱棣誇讚為“魯班”,足以被稱為木匠這一行中的“狀元”。

天安門這個地方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甚至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這裡還具有相當特殊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紫禁城的一扇宮門,更是中華民族數百年曆史的見證者。

它靜靜地立在那裡,經歷了六百年的風吹雨打,也見證了中國這些年來的榮辱興衰,就連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也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

既然天安門是如此意義非凡,那麼我們是否真正瞭解過天安門到底是什麼時候建造的?

為什麼天安門城樓600年風雨不倒,設計者是一個不滿19歲的少年

專家們翻閱史料,設計天安門的工程師叫作蒯祥。

蒯祥於1397年,也就是明朝洪武末年,降生在江蘇吳縣一個世襲的工匠家庭,蒯祥的父親蒯富同樣也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早在朱元璋時期,蒯富就出任了“木工首”,承擔了替朱元璋營造南京皇宮的職務。

在父親耳濡目染的薰陶之下,蒯祥很早就開始學習工匠技術,並且展露了自己超強的天賦。傳說他能夠雙手同時畫龍,畫完後合二為一,竟然一模一樣。

而且他還將木匠、泥匠、石匠、竹匠、漆匠這五匠的技藝一一鑽研透徹,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全能選手。

為什麼天安門城樓600年風雨不倒,設計者是一個不滿19歲的少年

由於技藝精湛,蒯祥很快打出了名氣,並且在1417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作為明成祖的隨從先期趕往北京。由於設計水準高人一等,他很快進入了當時都督僉事的視野,尚未滿19歲的蒯祥,得到了得到了自己第一個重大任務,設計與修建當時的宮廷正門——承天門,也就是後來的天安門。

這項工程在蒯祥的運籌下於1421年竣工,建成之後的承天門黃瓦朱柱,上面為面闊五間的門樓,下面是開有五孔的城臺,外面亦有五座金水橋相呼應,承天門兩側分列石獅華表,與現今天安門的佈局基本相同。

承天門建成後,文武百官紛紛誇讚,明成祖朱棣更是龍顏大悅稱其為“蒯魯班”。

有了明成祖朱棣的親口稱讚,蒯祥為朝廷修建宮室的道路就此啟航。

在他84年的漫長人生中,他主持營造了太和、中和、保和這三大殿,以及乾清宮與坤寧宮這兩座紫禁城中至關重要的宮室。中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這五都督府,六衙署以及御花園都是出自他之手。

除此之外,明十三陵中的長陵、裕陵和獻陵和北京西苑的殿宇,無不有著蒯祥的手筆。

在為朝廷營建宮室時,蒯祥在各方面都精心籌劃,力求將宮殿營造得盡善盡美。並且隨著經驗的逐漸積累,他還別出心裁地將江南的建築藝術融入進去,大量使用蘇州彩畫與琉璃金磚,使得紫禁城的亭臺樓閣在富麗堂皇之餘又多了幾分來自江南水鄉的氣息。

為什麼天安門城樓600年風雨不倒,設計者是一個不滿19歲的少年

而他對皇宮府第的精心設計,也為他帶來了皇帝的讚美,《蘇州府志》中記載“凡殿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隨手圖之,無不中上意”。

根據相關歷史記載以及建築專著的評價,蒯祥營造建築的能力,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營造亭臺樓閣時,他往往略一沉思心中就有了大致資料,並且根據他的設計圖完成的建築,其大小形狀與他所畫的分毫不差。

由於他高深的建築技巧以及數十年來如一日的兢兢業業,他受到了永樂以來數代皇帝的敬重。從一個小小的營繕所丞起步,一路青雲直上,升遷為工部主事、太僕寺卿、工部右侍郎等官職,最後被授予二品官職,還得到了一品官員的待遇。

儘管備受皇帝信任,官運可謂亨通,蒯祥也沒有因此生出驕狂之心,反而依舊保持了謙遜簡樸的生活作風。他混跡官場數十年,從來沒有坐過轎子,當年紀大了的時候,蒯祥也沒有戀棧權勢,而是主動向皇帝上書,辭去身上的高官厚祿。

但辭去朝廷給的高官厚祿也並不意味著蒯祥就此甩手不幹,每當有營造工程向他請教時,他也總是非常熱心地伸出援手,甚至到了80多歲時,蒯老爺子也仍然執技供奉。

在榮歸故里之後,由於年齡和身體原因,無法再親自上陣的蒯祥開始傳道受業,將自己引以為豪的精湛手藝傳給了子孫。在他的教導之下,這些匠人集多種技藝於一體,以高超的技巧聞名於世,又因為蒯祥是吳縣香山人,所以這批匠人又被稱之為“香山幫”。

被稱為香山幫的這些建築工匠不但種類齊全,而且分工精細,單是木匠就分為了“大木”與“小木”。大木從事房屋的樑架建造,包括上樑、鋪椽、做斗栱、飛簷等工作,而小木則主要進行門板、窗格、 欄杆等裝修。

木匠所用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門,光是鑿子就有圓鑿、翹頭鑿、蝴蝶鑿等五種工具,而每種工具又有不同的大小尺寸。不僅如此,香山幫的木工流程也十分先進,分為整體規劃、設計放樣、打輪廓線、分層打坯、細部雕刻、修光打磨、揩油上漆等工序。

由香山幫工匠設計建造的建築具有色調和諧、結構緊湊、製造機巧和佈局機變的特點。也正因為如此,香山幫工匠名享天下,成為了蘇派建築的代名詞,直到清代晚期民間依舊還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說法。

如今數百年風雨過去,蒯先生設計建造的承天門,在過去的歲月裡經歷了被人改名、被大火燒燬、被戰亂摧殘的變故,如今終於能夠和城牆上的畫像一起沉靜的凝視著下方來來往往的人群。

而得到蒯先生技藝傳承的香山幫匠人,也在近代短暫式微之後重新煥發了光彩,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而且還走出了國門、走向世界。

現在,蒯祥先生雖然已然經離我們遠去,但他所留下的偉大建築依舊陪伴在我們左右,他簡樸謙遜、精益求精的精神依然存在,香山幫的優秀匠人們不僅傳承了他的技巧,還在傳統技巧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設計出更多美輪美奐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