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每位攝影師都有想要給觀眾傳達的獨特視覺內容,以數碼攝影為基礎的後期處理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無限的創造力。後期處理也是一種克服相機某些侷限的強大輔助工具,使我們可以更好地展現眼前所看到的場景。

無論是從事攝影的專業人員還是業餘愛好者,Lightroom都是我們必備的後期處理工具。但是對於許多剛剛接觸攝影的初學者而言,往往需要先面對那些晦澀難懂的技術理論,這大大的阻礙了學習後期的積極性。在本文,我們將做一個小小的挑戰,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析三個實戰中最常用的後期處理技術,讓入門階段的小白也可以優先感受後期的魅力。

快速“糾正”白平衡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白平衡”顧名思義就是平衡畫面中的白色,還原成我們眼睛中所看到的樣子。我想幾乎所有的攝影初學者目前都在使用相機的自動白平衡設定,該設定會根據對拍攝時相機所感知到的照明條件進行分析,解釋光線對畫面產生的色偏,模擬我們的眼睛處理白色時的自然狀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是完全正確的。與我們的眼睛不同,相機適應光的顏色變化需要相機內建感測器的幫助,經過一系列的複雜演算法獲得,所以某些特殊的光照環境或拍攝物件可能會欺騙我們的相機。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例如在偏暖的白熾燈下拍攝人像,相機使用的自動白平衡非常容易將人的膚色變成蠟黃色。而與之相反,在較冷的熒光燈下拍攝人像,相機反而容易將人的膚色變成沒有血色的蒼白,似乎呈現於一種病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快速的糾正白平衡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使用Lightroom快速糾正白平衡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在Lightroom中針對白平衡的調節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白平衡預設和色溫調節滑塊,以及白平衡選擇器,前兩者我們可以理解為手動調整,後者我們可以理解為自動調整,接下來我們對此進行逐一瞭解。

手動調節白平衡: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如果拍攝格式為RAW格式拍攝,在Lightroom中存在基本所需的白平衡預設,例如晴天,陰天,熒光燈等,這與我們相機中的白平衡預設基本相同。但是使用JPEG格式拍攝,我們只能看到三個選項:原照設定和自動以及自定義。我們只需要確保針對特定的拍攝條件正確的選擇對應的預設。但是這種方式,存在非常大的餘量,產生的效果並不完全準確。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所以我們需要色溫的調節滑桿進行完善,提高或降低影象的色溫。將此滑塊向右拖動可使照片更暖(抵消影象中的冷色),向左拖動滑塊可降低照片的色溫,使其看起來更冷(抵消影象中的暖色),這一切透過我們的眼睛為標準進行判斷當前白平衡正確與否。如果我們想將白平衡做到絕對的精準,不妨可以使用白平衡的自動調節。

自動調節白平衡: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這也是我們本小節的重點內容,方法是使用白平衡選擇器。單擊白平衡面板中的滴管工具,然後查詢影象中的中灰色位置,告訴相機使用該位置作為白平衡參考。如果你的影象中根本沒有中灰色,也可以尋找中性色。讓選擇器在影象中滑動選擇,當R,G,B三個數值大致相等時,就可以用滴管來識別此位置的顏色,這也是改變JPEG影象上白平衡的最佳選擇。

影象分割槽“色彩”強化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我們可以將顏色的飽和度視為色彩的純淨度。換句話說,紅色是多紅,藍色有多藍等。飽和度可以影響影象的整體視覺效果,思考飽和度如何影響作品以及如何利用飽和度來增加照片的情感,在實際應用中非常受用。想想我們的影象想傳達什麼樣的情感,以增加或減少飽和度幫助傳達預期的審美。

高飽和:影象往往感覺超真實,較高的色彩純度可以提升畫面整體的視覺衝擊力。如果使用得當,會非常引人注目。

低飽和:影象整體低飽和可以呈現一個柔和的影象,通常傳達憂鬱或壓抑的情緒。選擇性的低保和可以用來突出影象的某些方面。選擇特定的區域或顏色飽和,而影象的其餘部分是不夠飽和,可以幫助引導觀眾的眼睛到你想要強調的影象元素。

影象的過飽和問題: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一旦影象過飽和就容易令人反感,因為在自然界中我們很少看到純色。我們看到的顏色不僅僅取決於場景本身的色彩,還取決於光線的波長,這也就是為什麼同一主體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色彩飽和。一旦後期中的色彩過於飽和,我們的大腦就會判定影象違背自然印象,從而產生排斥心理。

飽和度的輔助者“鮮豔度”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為了解決初學者容易在影象後期出現過飽和問題,我們通常會進行影象飽和度的分割槽色彩強化。在工具欄我們通常可以看到鮮豔度和飽和度兩項控制滑塊。這兩項控制的顏色區域是不一樣的,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一下鮮豔度和飽和度的區別。

鮮豔度:鮮豔度只能調整影象中相對不飽和的顏色,對於已經飽和的顏色和畫素不進行調整,這意味著它不容易出現過度飽和的情況。簡而言之,鮮豔度控制中間色,深色和亮色不會太受影響。

飽和度:是所有的顏色都會受到影響。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後期處理的優勢在於它對影象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工具實現我們想要的效果,這裡我列出了一些鮮豔度和飽和度的使用建議:

如果我們的照片已經有著非常豐富的色彩,但需要適當的進行增強,此時我們可有使用鮮豔度。

如果我們的照片中幾乎所有的顏色相對平淡,此時我們可以使用飽和度工具來進行整體性增強。

在處理人像作品時,儘量使用鮮豔度工具,這樣可以讓人像的膚色更加自然。

一旦我們增加鮮豔度或飽和度,可以切換預覽和原片進行對比。眼睛傾向於適應眼前的事物,這種視覺逆差在後期處理中我們可能不會太注意到結果產生過飽和。

特殊提示:我們也可以將兩者結合使用,稍微降低飽和度的同時增加鮮豔度,能夠建立色彩更加和諧的影象。為影象增添額外的色彩效果,而不會破壞它們原有的色調。

後期“重塑場景”(裁切與變換)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攝影初學者往往很難獲得一個最佳的構圖,通常需要藉助相機的高畫素優勢,在後期處理中進行重塑場景,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裁剪。這種技術可以在後期中調整影象的視覺重心,改變影象的空間感,甚至還關乎著畫面所產生的整體形象。

重塑場景調整“視覺重心”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當我在Lightroom中瀏覽我的照片時,我經常發現除了主要主題外,框架中還存在其他元素,這些元素可能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影響總體的視覺權重。雖然這些細節可以為場景增加背景和情感,但是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讓瀏覽者關注一些特定的東西,那麼我們可能需要利用裁剪工具來實現它。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在這期間我們不僅可以調整影象的寬高比,還可以透過快捷鍵“O”切換裁剪覆蓋工具的裁剪參考線,而“Shift + O”會在適用的情況下旋轉裁切參考線的疊加層。方便我們實現想要的二次構圖效果。

重塑場景“人像裁切”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如果我們是對人物進行裁切,還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事項。簡而言之,記住不要在任何一個關節位置上進行裁剪,除非我們是因為某種特殊的藝術性效果。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對於大頭照的裁切:不要裁切掉任何屬於五官的位置。同樣,也不可以出現“頂天立地”的效果,即頭頂和下巴被裁切掉,這樣會產生非常怪異的效果。例外,去掉脖子後漂浮的頭看也會看起來也很奇怪,所以儘量在肩膀下面進行裁剪。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對於軀幹與四肢的裁切:在此我們需要確立一個觀點。在對下身進行裁切時,必須選擇在胸部上方或下方,沿著胸部線裁剪將導致畫面整體非常壓抑。當然我們也可以從腰部進行裁切,但不能裁切髖關節。同理,手腕、肘部、腳踝、膝蓋、臀部或肩膀處裁剪都是要避免的。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其他因素對裁切的影響:服裝也會影響裁切。如果遇到穿裙子的主體,我們需要根據裙子的長度進行裁切,畢竟在裙子的底部露出一條腿是不好看的。衣服的領口也是如此,儘量不要從中間穿過去,因為這樣非常容易破壞線條,分散視線。

重塑場景調整“空間感”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我們通常會選擇在影象中留有一些負空間,獲得簡約場景的同時突出主體。可是主體位置的不同也影響 影象的空間感以及想要傳達的資訊。例如,上圖在裁剪後主體的位置更接近於影象的左側,讓中心和右側的空白空間創造了廣闊和深度的錯覺,這種裁剪方式不需要對構圖進行徹底改變。當您裁剪照片時,三分法仍然適用,因此也確保呢主體在最受關注的區域內。但是儘量不要讓拍攝物件的面部靠近影象邊緣,以免產生幽閉感。我們可以將裁剪區域的邊緣想象成一面牆,當我們的臉靠在牆時很容易感到焦慮不安。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相對於影象中包含運動的主體,這些規則更加奏效,它甚至可以在心理上改變觀眾對影象的認知。

影象一,我們看到透過裁剪,我們將主體放置在左側,指向右側,這不僅給主體提供了運動和方向的感覺,而且還引觀眾的眼睛進入影象。

影象二,引導觀眾的眼睛離開畫面,所以採取的都是同一種手法,但是因為主體位置的不同將改變了拍攝的主要主題。

透過在改變主體放置的空間位置,您可以感受不同的運動和方向,也意味著改變觀眾的視覺重心。

場景中的“線條校正”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很多初學者在構圖中非常容易出現的是地平線或海平面,以及建築攝影中的建築線條傾斜。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在後期處理中快速調整。裁切工具中的角度允許我們調整影象傾斜的方式。向左或向右移動角度滑塊可使照片向任一方向傾斜45度。我們還可以透過拉直工具,單機影象中的“水平線”(或希望與裁切平行的任何線),然後沿該線拖動工具,鬆開後將自行校正使該線水平。

結合變換工具“重塑場景”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這種結合變換工具重塑場景的方式希望請大家慎重使用。在裁切影象之前,我們可以利用變換工具中的角度改變人像作品中身材比例或建築題材中的透視失真。在變換這一欄裡有一系列選項方便我們改變相機的角度。

從實用出發:小白也能掌握的3項Lightroom後期技術(一定用得到)

通常比較能用的上的是垂直這一項他有拉伸效果。比如這一張小姐姐的照片,調高垂直之後可以看到身體被拉得又細又長,產生夢寐以求的大長腿效果。這個功能也很容易讓照片失真,可以看到小姐姐的腳很容易被拉到失去比例,同時這種效果也是在裁切掉影象中一部分邊緣畫素的方式獲得的。

結語

後期處理不僅僅是用工具來加強影象,而是幫助我們發現照片中隱藏的美。如果您剛剛開始攝影之旅,或者想提高基本編輯技能,那麼這些後期處理技巧一定是個很好的開始。事實上,最基礎的編輯往往是我們改善照片最需要的。遵循這些提示,您的照片一定大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