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縣勝利鎮南新汪村關公廟碑記

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三月的一天,在古城郯城縣城西三十里,沂河西岸,到處春意盎然,鳥語花香,一片祥和景象,真是“草長鶯飛二月天,楊柳拂堤醉春煙”。

這一天對當地人來說是非常盛大的日子,一座氣勢雄偉的關帝廟在村西拔地而起。來自四面八方的鄉親們聚集在一起,敲鑼打鼓,捻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整個村子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郯城縣勝利鎮南新汪村關公廟碑記

關帝廟

這個村子便是南新汪村。要說郯城縣勝利鎮附近方圓百里最大的行政村,非南新汪村莫屬。

明朝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由杜,鄭兩氏來此建村,距今五百年整。五百年前勝利鎮這個地方還沒有幾個村,南新汪村算是比較早的村落建制了。

因為村東傍沂河,西臨武河,村北有一碧大湖,當地人叫汪,常有大雁棲息,故名雁汪,後來有人在汪北落戶,漸漸由此分為兩村,汪分南北為南新汪和北新汪。

故此雁汪演化為南新汪。後來來此定居的人漸漸多了,加上杜氏宗族人丁興旺,成為當地旺族,村中人集資興建關帝廟。每年春天廟前香火不斷。

明朝滅亡後,清朝建立,在乾隆年間,關帝廟已經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村中長者建議重修關帝廟。全村人踴躍捐糧捐錢,重新在原址修建關帝廟,並由當時村北莊塢文人楊愷撰文題碑。楊愷是蘭山縣乾隆己亥科(公元1779年)舉人,才高八斗,博古通今,為當地文化界名人。臨沂在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為沂州府,轄莒州,蘭山,郯城,費縣,蒙陰,日照,沂水,安東衛,一州六縣一衛,府治在蘭山縣。

如今的蘭陵縣莊塢鎮在當時就屬於蘭山縣,而南新汪為郯城縣管轄。

郯城縣勝利鎮南新汪村關公廟碑記

勝利鎮油菜花開滿地

關羽,漢末三國威震九州的名將,其名響徹寰宇,其事蹟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其忠義精神流傳千古,後世傳為神,榮登帝王級別,被稱為關帝,故在神州大地各地興建關帝廟以來祭祀。

在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美髯公,棗紅臉,身材魁梧,忠義雙全,被劉備封五虎上將之首,跨赤兔馬,

使青龍偃月刀

,武功蓋世,戰無不勝,所向披靡,而且經常夜讀《左氏春秋傳》,並能

誦讀如流。

郯城縣勝利鎮南新汪村關公廟碑記

關羽夜讀《春秋》郵票

關羽,不但在關帝中被後世祭祀,而且在儒家的文廟,佛教的寺廟,道家的道觀中都有關羽的塑身,供後人景仰膜拜。後世文人墨客賦詩一首:

桃園結義薄雲天,偃月青龍刀刃寒。

一騎絕塵走千里,五關斬將震坤乾。

忠心報國為樑棟,肝膽護兄鑄鐵肩。

一去麥城無復返,英魂廟裡化青煙。

郯城縣勝利鎮南新汪村關公廟碑記

戰神關羽

二百多年過去了,如今南新汪人丁興旺,人口近五千人。而村西關帝廟蕩然無存,只剩這殘簷斷壁。

郯城縣勝利鎮南新汪村關公廟碑記

關帝廟碑文

其碑歷經二百年滄桑,碑文已經模糊,背面損毀嚴重,碑首“重修關帝廟碑“六個大字赫然醒目。其碑文如下:

……廟之立石,所以志不朽也,縣治西可三十里所證……文唐0不可讀,其施財姓氏亦不可復識。其待者……為將來者勤興何以文,而不湮也,由故時……然曰某廟,吾先人所興工也。某像吾先人所敬望……明其何以承先志矣。爰科族人亞邀鄉眾卜吉……任漢史,吾革尚及見之,其不見者經旌即……其畏敬,更當何如耶?事雖近褻亦戚。人事神如在……之路又興其重修者,而創者之功。蓋顯其所……乾隆壬子春三月也……於壁間繪……轉相告語,而歌泣。舊遺於婦孺孰若……昭雲宋元,莫為之,前雖00彰……為不朽者,意在斯乎,創首書者之一……

蘭山縣己亥科舉人楊愷撰 乾隆五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

郯城縣勝利鎮南新汪村關公廟碑記

關帝廟碑文

其碑文歷經滄桑,碑文模糊不堪,有些難以識別,小編由於時間倉促,沒能全部拍照識別,非常遺憾。碑文很大一部分撰寫的是當地百姓捐糧多少石,捐錢多少文。依稀可以看到本村杜氏和鄭氏比較多。

碑文大致意思是在距今二百三十年前的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三月村中關帝廟破舊,由村中族人領頭,村中百姓捐資重建關帝廟,並由蘭山縣乾隆己亥科舉人楊愷題筆撰文以志其事。

今天南新汪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安居樂業,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南新汪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逐漸形成全國聞名的磚機機械廠製造基地和糧食收購加工基地。

有志之士為弘揚關公文化,在村西郯湯公路西邊重新籌建關帝廟。如今飛簷翹壁,殿宇宏宇,香火不斷,蔚為壯觀。

宣告:本文為小編原創,如有不妥之處可以和小編溝通斧正。

作者: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