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成都新賽道⑦丨“看得更遠、更廣、更準”的毫米波相控陣技術,能給成都帶來什麼?

今年4月,在南京舉行的2021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外企業同臺競技,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瑞迪威”)參賽作品“Ku頻段二維相控陣產品”獲博覽會創新挑戰賽金獎。

“我們是國內首家將高整合度瓦片式相控陣天線推向工程化應用的企業。”8月3日,瑞迪威總經理章聖長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瑞迪威專注於毫米波SOC晶片、相控陣天線、整合化變頻元件、引信前端等高階射頻技術開發,從相控陣核心晶片到相控陣天線技術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目前已形成標準化、模組化和系列化為基礎的多型超低剖面毫米波相控陣產品開發平臺,覆蓋了資訊化裝備的主流工作頻段。

在要地防護和深空探測等領域,相控陣技術可以極大擴充套件雷達功能。通俗來講,瑞迪威的相控陣產品用於雷達前端,相當於雷達的“眼睛”,讓雷達在不同環境下能“看得更遠、更廣、更準”。

探索成都新賽道⑦丨“看得更遠、更廣、更準”的毫米波相控陣技術,能給成都帶來什麼?

▲瑞迪威公司的Ku頻段二維相控陣產品

探索成都新賽道⑦丨“看得更遠、更廣、更準”的毫米波相控陣技術,能給成都帶來什麼?

▲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

談技術:以模組化、小型化、輕量化、低成本及批次製造能力

解決相控陣應用瓶頸

瑞迪威位於成都芯谷研創城(下文簡稱“成都芯谷”),那裡是成都與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共建的積體電路產業聚集區。瑞迪威所在的辦公大樓共4層,既是其研發中心,也是生產中心。

在公司的生產測試大廳,淨化車間、微波暗室、自動測試系統等構成了主要元素,暗室牆面360度無死角密佈著吸收微波能量的藍色凸起方形體。章聖長指了指這個空間說,這裡的層高有6米,很適合建微波暗室。

探索成都新賽道⑦丨“看得更遠、更廣、更準”的毫米波相控陣技術,能給成都帶來什麼?

▲天線測試暗室

瑞迪威成立於2014年,今年6月搬入成都芯谷。“搬來芯谷之前,我們在成都尋找適合規模的場地,看了有一段時間。”他提到,基於行業屬性,公司對生產測試場地有特定的要求,比如層高等,成都芯谷的樓棟建設與公司的要求匹配。另一方面,成都芯谷的定位是打造中國積體電路新一極,在電子資訊產業領域,園區企業也能享受到產業叢集帶來的便利。

搬入成都芯谷後,瑞迪威的產能規模可以實現大幅提高——模組年產量約1000臺/套,相控陣年產量約50萬個通道,產值規模在5億元左右。

從產品技術來看,章聖長給記者展示了三臺公司的產品,那是由多個子陣組成的四方形相控陣面板。

相控陣技術好處雖多,卻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們以模組化、小型化、輕量化、低成本及批次製造能力,解決了客戶用得上、用得起、規模應用的瓶頸問題。”他介紹說,相控陣天線由多個天線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具有獨立且完整的功能,按一定的規則排列在一起,形成大的陣面後可實現更大的天線增益。2017年,瑞迪威自主研發設計的瓦片式毫米波相控陣天線,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多功能、多通道毫米波相控陣晶片的整合,大幅降低了毫米波相控陣天線的批次生產成本。

如何實現規模化生產?“我們引入產品化平臺開發模式,把每一個模組定義清楚,且在同等效能同等功能下做得足夠小。同時,每個標準化模組還在進行持續迭代升級,這樣我們的標準化模組就能隨時有機會‘建別墅’。也就是說,基於這個平臺,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應用快速響應,提供高效定製服務。”他說,這樣的平臺原理就類似於當前主流的汽車平臺開發模式。

從應用場景來看,瑞迪威的產品主要應用於雷達探測和寬頻通訊:運用在雷達上,可以實現目標的快速捕獲和精確跟蹤;在通訊上,則是實現快速入網和高速資料傳送。“一個機遇是,未來包括成都在內的所有城市都將規劃低空開放,這意味著,不管是商用通訊,還是特殊場景應用,相控陣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探索成都新賽道⑦丨“看得更遠、更廣、更準”的毫米波相控陣技術,能給成都帶來什麼?

探索成都新賽道⑦丨“看得更遠、更廣、更準”的毫米波相控陣技術,能給成都帶來什麼?

▲生產車間

談環境:

“在成都,瑞迪威可以找到全鏈條生產要素”

2014年,瑞迪威在多個城市考察後,最終選擇落戶成都。作為創始人之一,章聖長也參與了選址。一個潛在的影響因素,是他的“母校情結”。

章聖長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這所坐落於成都的知名高校,曾被圈內人士形容為最盛產“董事長”的大學之一。“作為人才的第一培養地、聚集地、創新地,成都給以電子科技大學為代表的幾大專業高校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湧現出許多資訊科技領域專家,並持續為行業輸送人才。”就瑞迪威而言,其核心骨幹,約七八成都來自電子科大。“我們也和電子科大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比如校企合作攻關科研專案。”

企業落地生根,也並非完全依靠校友“情懷”。章聖長說,除了人才,選擇成都還因為城市的產業氛圍。

“去年,成都電子資訊產業已突破‘萬億級’大關,可以說,成都已成為全國電子資訊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極。”在他看來,產業氛圍是成都的獨特優勢,“成都已形成較成熟的產業生態,有助於上下游充分協同。”

以瑞迪威為例,瑞迪威屬於半導體行業,從裝備製造領域來看,處於行業中下游。

“打造尖端技術的完整鏈條,需要集合全國優勢資源。”章聖長說,瑞迪威解決了產品從裝配到測試的全自動化生產鏈條,也已經實現工程化應用和批次化生產,背後離不開包括PCB加工、毫米波晶片切片等在內的上游,以及包括國內科研院所、雷達整體廠商等在內的下游協同。

在成都,瑞迪威可以找到全鏈條生產要素。

探索成都新賽道⑦丨“看得更遠、更廣、更準”的毫米波相控陣技術,能給成都帶來什麼?

▲成都芯谷

談生態:

“反哺”產業鏈,助推成都資訊化產業更迭

談到企業與城市的關係,章聖長將之形容為“反哺”關係。這種“反哺”關係,主要是產業鏈的反哺。

他提及,瑞迪威的模式是立足公司的自主設計開發,依託社會資源完成產品生產製造。這些社會資源包含PCB加工、毫米波晶片封裝測試等相關領域。“初期,城市本身的行業積澱,為企業提供深厚的發展土壤。當企業發展起來,未來也將帶動整個行業發展,實現對城市的‘反哺’。”他說,瑞迪威所實現的技術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產業的良性互動和發展,支撐了PCB加工、毫米波晶片封裝測試等相關領域多個行業的產業升級。隨著瑞迪威產值的提升,多個優秀的相關領域成都本土企業也將獲得發展,產業生態的良性互動也促進了企業之間彼此賦能,共同成長。“我們希望將這種良性互動堅持下去,推動成都資訊化產業的更迭。”

提到“建圈”,章聖長觀察到,不僅電子科大校友有一個“朋友圈”,成都也在建一個“圈”。

2017年,成都從重塑經濟地理角度出發,在全市範圍內統籌佈局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電子資訊產業功能區就是其中代表之一。隨後,成都又進一步調整歸納出14個產業生態圈。產業功能區是推動城市動能轉換經濟提質增效的空間載體,功能區內的高品質科創空間則是支援產業功能區創新發展的核心載體。

這一套“打法”正逐步顯現成效。自去年以來,成都不同產業類別的產業功能區,已吸引了全市90%以上新增引進專案,新增市場主體佔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二。以電子資訊產業為例,成都已擁有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面板及模組、下游終端應用在內的一大批企業,構建起完整的新型顯示產業鏈。

作為受益者,章聖長深有感觸。

從瑞迪威來看,其所在的成都芯谷位於成都芯谷產業功能區一平方公里的高品質科創空間內。目前,成都芯谷已註冊企業近百家,這一平方公里內,除了瑞迪威,還聚集了中國電子旗下華大九天、中電九天、瀾至電子、成都華微等頭部企業,一個上、中、下游協同發展的產業鏈生態格局正在成鏈成勢。

“我們瞭解到,成都芯谷產業功能區還在規劃打造製造中心,更多行業上下游將集聚於此,未來我們除了在該區域落地產能更大的生產加工中心,還能更方便地進行上下游協同。”章聖長說。

談及下一步規劃,除了深耕雷達探測和寬頻通訊領域,生產更高效能的產品,並持續把技術推向應用外,章聖長表示,相控陣技術作為6G新賽道關鍵一環,未來,瑞迪威也或將參與成都6G新賽道產業生態建設。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實習記者 黃盼盼 攝影記者 呂國應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探索成都新賽道⑦丨“看得更遠、更廣、更準”的毫米波相控陣技術,能給成都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