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完TCPIP的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末,正值美蘇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避免自己的計算機被炸燬,導致整個網路癱瘓,於是美國國防部的高階研究計劃局建設了一個軍用網,保證即便部分計算機被襲擊摧毀,其他部分仍然正常通訊和聯絡。

這個軍用網路,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帕網。”

一文看完TCPIP的發展歷程

最初阿帕網只連線4臺計算機,到70年代,連線計算機數量已經達到幾十臺。當時阿帕網有很多侷限性,比如不同計算機網路之間不能互相通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PPA又啟動了新的研究專案,設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區域網進行互聯。

“網際網路”便由此誕生。

一文看完TCPIP的發展歷程

早期,阿帕網採用的是一種名為NCP的網路協議,但是隨著網路的發展,以及使用者對網路需求的不斷提高,這種協議已經不能充分支援阿帕網。

NCP協議有一個很大硬傷,它只能用於同構環境中。

什麼叫同構環境?

意思就是使用Windows作業系統的使用者,不能和MacOS作業系統的使用者進行通訊,也不能和Android 的使用者通訊。

一文看完TCPIP的發展歷程

無疑這樣會大大限制網際網路的發展,使用者使用體驗也極為不好。

在當時,計算機的種類五花八門,不同型別的計算機,使用的語言也不同,他們之間不能互相通訊,資訊的傳達很不方便。

當時的阿帕網設計者們,急需一種新的協議,改變這一局面。

這個重任,落在當時就職於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擔任資訊處理技術辦公室主任的羅伯特·卡恩,以及他的工作夥伴溫特·瑟夫身上。

一文看完TCPIP的發展歷程

羅伯特·卡恩和溫特·瑟夫後來被稱為網際網路之父,是現代全球網際網路發展史上最著名的兩個科學家。

為了開發和設計新的協議,他們絞盡腦汁。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4年,卡恩和瑟夫帶著研究成果,在IEE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關於分組交換的網路通訊協議》的論文,正式提出TCP/IP,用以實現計算機網路之間的互聯。

一文看完TCPIP的發展歷程

為了驗證TCP/IP協議的可用性,卡恩和瑟夫做了一個實驗,將一個數據包從一端發出,經過10萬千米的旅程後達到服務端。

這個傳輸過程,資料包沒有丟失一個位元組!

但是,與絕大多數新技術或標準剛釋出的時候一樣,TCP/IP誕生之初,受到很多人的強烈抵制。特別是標準化組織ISO推出了著名的ISO七層模型,顯得比較簡陋的TCP/IP又被強烈鄙視了一番。

一文看完TCPIP的發展歷程

但卡恩和瑟夫沒有放棄,經過4年時間的不斷改進,TCP/IP協議終於完成了基礎架構的搭建。

IP協議為每一臺聯網的裝置分配一個地址,TCP則負責發現傳輸問題。

TCP/IP的發展一直是阻礙重重,卡恩和瑟夫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終於,在1983年,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決定淘汰NCP協議,TCP/IP取而代之。

從論文發表,到正式被採用,整整過去了近10年的時間。

卡恩和瑟夫並沒有將TCP/IP佔為己有,而是很大方的免費供所有計算機廠家使用,這才造就瞭如今的網際網路。

一文看完TCPIP的發展歷程

到上世紀90年代,TCP/IP協議得以大範圍推廣,成為整個網際網路的基石。

2004年享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的“圖靈獎”頒給了羅伯特·卡恩,以表彰羅伯特·卡恩對網際網路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