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與臺積電的差距!淨賺44億的中芯國際,傳來一個好訊息

2020年全球缺芯潮的持續蔓延,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帶來了絕佳的機遇。一眾中國晶片企業紛紛加大研發和投資力度,加快技術攻關的同時擴充產能,試圖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身為中國大陸第一大晶圓代工廠的中芯國際,從

2020年至今已經投入數百億擴充28nm成熟工藝的產能。

縮小與臺積電的差距!淨賺44億的中芯國際,傳來一個好訊息

8月5日,中芯國際正式公佈了2021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根據報告中資料顯示,

該公司在報告期內總利潤達到6.8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44億元,相比2020年同期暴漲398.5%。

除了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之外,

中芯國際的營業收入也實現了同比

43。2%的增長。由此可見,在全球晶片荒的大背景下,堅持擴充產能的中芯國際受益良多。

縮小與臺積電的差距!淨賺44億的中芯國際,傳來一個好訊息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除了淨賺

44億元之外,還傳來一個好訊息。

根據多方媒體報道,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有望成為全球第三大掌握

7nm工藝的晶片廠。

目前,全球範圍內能夠實現

7nm工藝量產的企業只有臺積電和三星電子。雖然英特爾已經制定了關於7nm工藝的量產計劃,但目前為止尚未實現。

縮小與臺積電的差距!淨賺44億的中芯國際,傳來一個好訊息

反觀中芯國際,有訊息稱早在

2020年年底該公司就已經開始規劃7nm生產線,並且攻克了相關技術。

同時,

梁孟松博士曾透露,在今年

4月份中芯國際的7nm進入風險性試產階段。

目前來看,雖然中芯國際並沒有正式對外界公佈有關

7nm工藝的進展,但不少業內人士都看好該公司在7nm工藝上的量產情況。

縮小與臺積電的差距!淨賺44億的中芯國際,傳來一個好訊息

不過,

在筆者看來,儘管中芯國際有梁孟松指導,有

N+1和N+2工藝,可在缺乏EUV光刻機這項核心裝置的情況下,想要實現業界正常指標的7nm工藝的量產難度很大。

除非,國內的光刻機制造企業打破壟斷,實現高精度光刻機的自主研發和生產。

縮小與臺積電的差距!淨賺44億的中芯國際,傳來一個好訊息

但在筆者看來,相比

7nm生產技術,高精度光刻機的研發難度顯然要更大。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國沒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如果國內能夠實現光刻機光源上的突破,或許有可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追上國際先進水平。

總而言之,對於國產晶片、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筆者有信心。

可半導體產業從來沒有在毫無技術創新和積累的情況下就能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國內想要縮短與海外的差距,仍然需要腳踏實地。

/諦林 審/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