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為何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曹操和荀彧都是三國時期魏國的重量級人物,缺一可能三國的歷史都要改寫。

兩人精誠合作,互為犄角,渡過魏國最艱難的時刻,讓魏國一步步成為三國霸主。

要搞清楚兩人為何會分道揚鑣,我們先從荀彧之死談起。

三國時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為何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荀彧到底如何死的

在曹操封魏公

加封九錫

的前一年,荀彧突然身死。

《三國志》:“荀彧疾留壽春,以憂薨”。

三國志的說法,當時曹操南征孫權,荀彧有病就留在壽春,但不久

憂懼心疲,死在壽春。

《後漢書》:“至濡須,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魏氏春秋》:“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後漢書和魏氏春秋就直接講了曹操給荀彧送了空食盒,荀彧就服毒自盡。

三國時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為何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那麼哪一種說法更可信呢?我從兩個方面覺得《後漢書》和《魏氏春秋》更貼近事實一些。

①《三國志》應該是用了春秋筆法

《三國志》是陳壽編寫的,陳壽蜀滅而為晉臣,

晉是承魏而有天下的,自然以魏為正統,所以用一些春秋筆法也是人之常情。

但即使這樣,“憂薨”中的“憂”字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點蛛絲馬跡。

三國時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為何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②荀彧抱病也被要求隨行軍中

縱觀荀彧和曹操的合作過程,基本套路都是,曹操在外打,荀彧在後方排程,保證軍需,守好根據地。

當年要不是荀彧守了鄄城和許昌,曹操可能早就被呂布和袁紹都幹翻了。

但南征孫權卻把荀彧扣在軍中就讓人值得回味了。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

荀彧確實是被曹操逼死的

曹操為何一定要逼死荀彧

按理來說荀彧不同意曹操稱魏公,曹操確實很難受,但也不至於逼死荀彧,畢竟荀彧最欣賞的侄子荀攸帶頭請曹操稱魏公。

再加上荀彧是公認的“王佐之才”,不管在漢室,還是在魏蜀吳都有非常高的聲望,逼死這樣的人物政治風險極高。

其實我相信以曹操和荀彧這麼多年相互扶持,曹操內心也是矛盾的,但曹操確實有不得不殺荀彧的理由。

①荀彧是士人中計程車人

荀彧的背後是潁川荀氏,據說

祖先就是著名的荀子,在東漢末年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就是外表和家世。

三國時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為何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荀彧是有名的美男子,名士

何顒認證的

“王佐之才”,再加上頂級的世族大家背景,這樣的人曹操難道就沒有一點擔驚受怕嗎?

②荀彧與漢獻帝關係匪淺

曹操迎接漢獻帝就是荀彧出謀劃策,雖然曹操的目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對於漢獻帝這個風雨漂泊的皇帝,荀彧是他的大恩人。

荀彧擔任尚書令一職,這個職位其實更像皇帝的秘書,因此荀彧和漢獻帝的交集還是非常多的。

漢獻帝對於荀彧非常倚重,荀彧死後,漢獻帝罷朝,暫停宴樂,並賜諡號“敬”。

三國時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為何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③“衣帶詔”事件讓曹操心有餘悸

客觀地說荀彧應該沒有參與“衣帶詔”事件,這從事後曹操沒有找他麻煩可以看得出來。

當時正是曹操和袁紹決戰前的緊要時刻,應該說荀彧對於曹操還是比較信任的,更多是把“衣帶詔”事件當成權臣和外戚的博弈。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劉備從曹操那跑路,當時郭嘉、程昱等謀士都力勸曹操不能放虎歸山,但荀彧卻什麼也沒說,以荀彧的王佐之才,我不相信他看不出端倪。

只能理解為,荀彧對於劉皇叔這個漢室宗親還是比較感冒的。

三國時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為何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④荀彧身邊也有一群能人

簡單羅列下,荀彧推薦了那些人:

郭嘉、荀攸、鍾繇、戲志才、

杜襲、

司馬懿、陳群、杜畿、

嚴象

韋康等等。

這些都是才能非凡之人,但凡活下來的哪個不是位高權重。

當初曹操為什麼能安心對外無內憂,就是荀彧和他舉薦的這些人能夠維持大局。

現在這批人的帶頭大哥居然反對我,雖然下面人態度未必一致,但你是曹老闆怕不怕?

所以我的結論是

曹操確實只能殺了荀彧

三國時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為何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其實,荀彧和曹操之間的悲劇,在開始就已經註定,他們與其說是君臣,不如說是公司合夥人,最終意見不一致了,終歸要出局一個。

歸根結底,曹操要做的事必然與士族產生矛盾,而荀彧正好是站在士族最前面的那一個。

荀彧死後,潁川荀氏被邊緣化,直到司馬懿政變成功,潁川荀氏又重新走上了前臺,曹老闆終究也逃不過這個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