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十一年間五次南巡,其實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藥

秦始皇一統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文字一樣,道路一樣,思想一樣。廢立了分封制,建立了郡縣制,形成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

公元前220年,完成一統之後的始皇帝,第二年就是迫不及待的開啟了第一次出巡,也是唯一一次的西巡。

秦始皇十一年間五次南巡,其實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藥

第一次出巡

第一次出巡:《史記》記載,“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始皇帝一行翻越隴山,經過秦人祖先所居的雍岐故地,巡行隴西、北地(今甘肅東部、寧夏一帶),到達雞頭山(今甘肅崆峒山),最後經回中(今甘肅回山)返回咸陽。

從第一次出行路線可以看出,始皇帝沒有求取仙藥的意圖,因為秦朝是個迷信的時代,但是那時候的人相信神仙是從海邊出現的。所以,第一次出巡既是為了穩固大秦帝國的後方,震懾邊境的遊牧民族。也是歌頌自己的功德。

秦始皇十一年間五次南巡,其實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藥

第二次出巡

公元前219年。相隔一年時間,始皇帝開始第二次出巡,也是第一次東巡,路程是東巡,北巡渤海,南巡琅邪,同時還派徐福入海求仙,西南渡淮水,最後由武關回到了咸陽。所到之處均樹碑刻石,頌揚自己的功德。

這次東巡相較第一次出巡更像一場長途旅行,也有了求仙藥的意思了,先是到了泰山,效法古代聖賢去泰山封禪,之後到了齊地,碰到了上書的徐福,命徐福帶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出海,尋找仙人。據傳徐福最終到達日本地區,成為日本民族始祖。

整個行程重點在齊地,齊國作為戰國時期最後滅亡的國家,聚集了大量的六國貴族,希望依靠齊國翻盤。所以始皇帝,東巡齊國,也是為了告訴這些人,不要抱有不該有的幻想。

秦始皇十一年間五次南巡,其實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藥

第三次出巡

第三次出巡,《史記》記載:“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黨入。”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又一次向東出巡。這次巡視一開始基本是沿上一次同樣的路線前進,但到達陽武縣博浪沙(河南省原陽縣附近)時,突然遭遇刺客襲擊,幸而誤中副車。秦始皇因此命天下搜捕十日,最終卻毫無成果。刺客正是舊日韓國貴族之後,後來的漢初名臣張良。

這次東巡,因為受刺客影響,此次東巡路線非常簡略,但回程卻特意繞開博浪沙,改由原趙地回咸陽,也是為了震懾六國貴族。

秦始皇十一年間五次南巡,其實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藥

第四次出巡

時隔兩年,公元前215年,始皇帝開始了第四次巡遊。與前兩次不同,這一次他選擇前往黃河以北地區,直抵碣石(今河北昌黎縣附近)刻石立辭,隨後派出方士到海上尋求不死靈藥,此後轉而向西,巡視、上谷等北部邊境諸郡,最後經由上郡(今陝西省北部)回到咸陽。

這次東巡,始皇帝除了繼續尋找長生不老藥外,他還下令拆毀了韓、趙、魏、齊等國修築的堤壩以及阻塞交通的關卡城堡。

為何時隔兩年再次出巡,這兩年期間修築了著名的長城,始皇帝一是為了親自巡視長城,二是瞭解邊疆匈奴的敵情程度。

這次出巡,求取仙藥的燕人盧生帶回來,帶回了一句讖語“亡秦者,胡也”,於是便派蒙恬率秦軍三十萬向北擊敗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以南等地)。

秦始皇十一年間五次南巡,其實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藥

第五次出巡

距離第四次出巡後過了五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開始了,也是最後一次出遊,這一次的出行方向是南方。秦始皇出武關南下,抵達雲夢澤(故址位於湖北省江漢之間,今已無存),南下九疑山(今湖南九嶷山)望祭虞舜;隨後乘船沿長江而下,經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南下(今浙江杭州附近),渡過錢塘江,登上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附近)祭祀大禹;隨後由會稽山北上,過吳縣(會稽郡郡治,今江蘇蘇州),由(今江蘇句容北)北渡長江,沿海北上山東半島,先後抵達琅琊、榮成、,而後西返。但在抵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西南)時,秦始皇突然病倒,未及返回咸陽,便在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附近)病逝。

據《史記》記載:“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公元前211年,一顆隕石降落到齊地,有對秦始皇暴政不滿的百姓立即刻上了一句話,“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聽聞暴怒,下令處死隕石周圍的所有居民。迷信的始皇帝就進行占卜,占卜的結果卻是“遊徙最吉”。最終迷信的秦始皇決定第五次出巡。

這次出巡的途徑地最為廣泛,先後到達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山東、河北等地。

從始皇帝的五次出巡中,雖然有求取仙藥之舉,但全部都是順帶為之,五次出巡主要目的,一則途徑之地都是刻石立辭,留下自己的豐功偉績。二則剛統一的秦國,資訊不通暢,藉由始皇帝出遊,炫耀武力,打擊六國貴族,穩固秦國根基。奈何中途崩亡,留下動盪的秦王朝,奠定了之後漢王朝的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