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羚牛證件照,“側顏殺”盡顯威武雄姿。(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識羚牛

羚牛是秦嶺中體型最大的草食性動物,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為秦嶺亞種、四川亞種、不丹亞種和指名亞種4個亞種,其中秦嶺羚牛體型最大、毛色最為亮麗,成年雄性毛色金黃,又因具有扭曲向後生長的一對犄角,被稱作“金毛扭角羚”。

羚牛頜下和頸下有長垂毛,似長了鬍鬚,尾巴短小,叫聲似羊。羚牛不挑食,除了吃草和樹葉,還與熊貓共同享用竹葉,食物短缺的時候,啃點樹皮也未嘗不可。羚牛還很聰明,懂得舐食岩鹽、硝鹽,以補充礦物質。

春季,低海拔積雪融化,青草發芽吐綠,羚牛來到1600m以下低山河谷採食嫩芽補充營養;懷孕雌羚牛則尋找安全且食物充足區域安心生育小寶寶。

夏季,低海拔植物慢慢木質化,羚牛要慢慢遷移至2200m以上針葉林中採食營養更好、更易咀嚼的嫩草嫩葉;高海拔廣闊的灌木草甸地帶也是談情說愛的聖地,便於“搭擂臺”舉行“大型相親活動”——“比武招親”。

秋季,氣溫下降,草木凋零,羚牛隻能再次向下遷移採食還未乾枯的草葉了,這時候就不管適口與否了,吃飽至上。

冬季,萬物沉睡,雪裹蒼山,冰掛懸崖,羚牛隻能返回低海拔地帶啃食含油脂的針葉樹皮及苔蘚,以維持基本的能量攝入。

在路上

猜猜小牛多大了?它是2021年3月份出生的,別看它還只是個小寶寶,但已可以獨立行走活動了。和大多數草食性動物一樣,羚牛寶寶剛剛分娩不久就能獨立行走了,但剛來到大自然中還是陌生害怕的,要時刻粘著牛媽媽。

小牛出生後就要隨著母牛遷移了,它們要參加族群的盛大聚會。一路上,母牛總是低頭採食,它要補充能量,時刻保持最佳狀態,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保護和養育好它的“寶貝”。小牛可就貪玩多了,不是同樹枝“切磋”,就是粘著母牛撒嬌,自娛自樂,好不歡樂。

“媽媽”前腳走,小牛後腳繼續趴下,嘿嘿嘿,像不像小時候媽媽叫我們起床的情景?

齊聚首

等到每年六七月份,秦嶺進入盛夏季節,羚牛也將進入了燥熱的談情季。光頭山之巔,從各處趕來的小群羚牛開始聚集到一起,一群可達幾十頭甚至上百頭,它們有一個共同目的——尋覓伴侶,就此,盛大的比武招親活動正式啟動。

長途跋涉不會絲毫消減羚牛們的激情,羚牛找物件雖然不要“彩禮”,但也非常不易,它們要拼命地追逐,爭鬥……追尋愛情的過程中充分顯示了羚牛的智慧與勇氣,族群中有雄性羚牛以守候方式等待群內雌牛發情進而交配,也有單獨行動的雄牛主動尋找發情期雌牛,與牛群中的雄牛進行激烈鬥爭,爭取交配權。基因延續是關乎根本的大計,羚牛選擇的繁殖策略是“多配多”,體格健碩的雄羚牛可以爭得多位“佳麗”,當然雌羚牛也不甘落後,四處留情。

到了七月中旬,比武招親就會陸續結束,新生命悄然孕育……秦嶺腹地的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給了羚牛族群一份不被打擾的自由。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羚牛種群在特定的海拔區間季節性遷移,逐“食”而居。(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世上只有媽媽好”,羚牛腹下小羚牛。(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趕快躲媽媽腹下,媽媽懷裡最安全了。(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羚牛媽媽帶著小牛採食青草,小牛忙著玩耍嬉戲。(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小牛活潑好動,樹枝擋道,“雙拳”出擊。(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展示獨門絕技——“腳撓”。(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小牛真是個享樂主義者,能趴著絕對不站著。(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溫柔媽媽”碰碰頭:“寶貝啊,快起來趕路了。”(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一直叫不起來,畫風秒變,“暴躁媽媽”上線了,小牛也得秒躲。(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眼神較量中,鬥智鬥勇,誰將是勝利者呢?(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殺手鐧來了,小牛你繼續趴著唄。哼!薑還是老的辣。(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大部隊繼續出發。(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戀愛中。(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

「秦嶺羚牛」你不知道的羚牛的故事

它們世代在秦嶺愜意而居,生息繁衍,維繫著這一珍稀物種種群的繁榮與穩定。(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