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汙染使動物在夜間更難找到自己的路

啊,雄偉的蜣螂,進化的巔峰。嚴格地說,這些小動物是非常老練的航海家,幾千年來,他們一直利用夜空來指導他們的工作。但是光汙染限制了他們透過星星導航的能力,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其他夜行動物,包括一些鳥類和飛蛾,可能面臨類似的挑戰。

光汙染使動物在夜間更難找到自己的路

糞甲蟲以喜歡將糞便滾成球,然後儘快將它們的戰利品從競爭甲蟲手中推開而聞名。為了迅速逃離競爭,他們需要能夠直線行駛,遠離糞堆,儘可能拉開與對手之間的距離。星星為這些奔騰的甲蟲提供了一個指南針,作為天空中的方向線索,甲蟲能夠以此來確定自己的方向。當它們到達安全距離時,甲蟲會掩埋糞便並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繼續食用。

光汙染使動物在夜間更難找到自己的路

James Foster 和 Marie Dacke 在林波波省農村的一個黑暗天空地點進行定向實驗。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瑞典隆德大學和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研究人員著手研究光汙染如何影響甲蟲透過星光旅行的能力。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

當代生物學

》雜誌上,表明甲蟲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會迷失方向。例如,在明亮的城市燈光下,甲蟲傾向於直接向最近、最亮的光源移動。甲蟲不是從糞堆中分散開,而是全部被拉向一個方向。隨著個人更頻繁地相遇,這使得衝突和競爭更有可能發生。

更令人驚訝,也許更令人不安的是,漫射光汙染,例如發生在附近沒有明顯光源的城市郊區,對甲蟲的感官造成了更大的破壞。研究人員發現,在這裡,聖甲蟲直線行駛的能力要差得多,會迷失方向並迷失方向。

正如主要作者詹姆斯福斯特解釋的那樣,“看到直接光汙染的甲蟲表現不自然,但仍然有方向。但是那些看到光汙染的天空而沒有明亮的建築物的人完全迷失了方向。” 這意味著生活在城市郊區的甲蟲受光汙染的影響最大。這也意味著,對於其他物種,比如一些鳥類,光汙染會限制它們的自然導航能力。通常由星星導航的鳥類會直接飛向明亮的人造光源。

我們經常認為光汙染是人類的問題——它阻礙了天文學,並使我們與環境保持距離——但光汙染的影響跨越物種。動物和昆蟲,就像人類一樣,已經進化到與夜空共存並利用它的星光。拿走它會產生後果,值得更多地瞭解這些影響——即使這意味著花時間研究這種低等的蜣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