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畫學詩,以情解詩:引領孩子進入燦爛的文化世界

中國古詩,以唐詩為代表,是華夏漢語文化的瑰寶,中華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中國人學習文化知識,必學古詩,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大勢所趨,現在的小孩,從幼兒園開始都在學唐詩。

以畫學詩,以情解詩:引領孩子進入燦爛的文化世界

那麼古詩應該怎麼學?

很多小孩停留在死記硬背的階段。因為小孩子普遍記性好,古詩又押韻,朗朗上口,所以背誦基本不成問題。

但是在理解上,就分出了層次。大人們習慣於把能夠對詩意理解深刻的孩子歸結為“有天賦”,把不能理解詩句的孩子稱之為“不開竅”。

以畫學詩,以情解詩:引領孩子進入燦爛的文化世界

天份固然有高低,但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因素。重要的還是在於兩點:第一,父母有沒有找到好的方法引導;第二,父母有沒有偷懶。

作為啟蒙學習,“以畫學詩”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大家應該發現了,現在孩子的詩詞教材都是配圖的。如果你親自教過孩子學古詩,也能發現,孩子對插圖的興趣很大。其實這很好理解,相對於生澀枯燥的文字,色彩生動的圖畫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以畫學詩,以情解詩:引領孩子進入燦爛的文化世界

在教小孩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會打斷孩子對圖畫的關注:“看什麼看,跟我讀!”或者是“別看了,聽我解釋這一句!”其實這樣做很不明智。

要想孩子學得好,就要從他感興趣的地方開始引導。

孩子對畫感興趣,那我們就從畫上說起。跟著他的思維,先把畫上的景物“品頭論足”一番,逐漸引出詩句中的意思。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事半功倍。

以畫學詩,以情解詩:引領孩子進入燦爛的文化世界

也可以不侷限於原教材的插圖。現代網際網路給了我們極大的便利,在百度搜索框輸入詩名或詩句,搜尋圖片,就能找到不少相對應的“畫”,或精美,或生動,或詼諧。其中甚至有一些兒童繪畫作品。讓孩子欣賞這些畫,不僅有利於學習古詩,理解文人的思想意境,說不定還能激起他繪畫方面的興趣。

如果搜尋影片,也可能找到教該首詩的動畫片,給孩子看一看也不錯喲。當然了,如果能在旅遊中飽覽美景的時候,吟上一首應景的古詩,是最好的“寓教於樂”。

以畫學詩,以情解詩:引領孩子進入燦爛的文化世界

透過優美生動的畫面,詮釋精妙詩句的意境,還缺點兒什麼?缺“情”。

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好的文學作品或者說藝術作品,都是為情感服務的。想要深刻的理解詩句,就要努力去揣摩作者當時的感情。我們引導孩子學詩,不僅要讓他有“畫面感”,還要教他“以情解詩”。

以畫學詩,以情解詩:引領孩子進入燦爛的文化世界

俗話說“以情動人”,當孩子明白了詩句要表達的感情,配合“畫面感”,就可能被文字打動,也才有可能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才真正體會到詩的絕妙。

當他被一首首好詩深深震撼心靈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就走入了燦爛的文化世界。說不定哪一天,他自己就能創作出一首美妙的詩!

以畫學詩,以情解詩:引領孩子進入燦爛的文化世界

就算當不了詩人又如何?當他面對激烈競爭和困難的時候,吟出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們做父母的不是感到很欣慰嗎?

以畫學詩,以情解詩:引領孩子進入燦爛的文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