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與“猝死”的較量

01

今年的歐洲盃上演了一出“生死急救”。

事情發生在丹麥對陣芬蘭的小組賽第42分鐘。邊線位置,兩隊球員正在進行攻擊與防守,丹麥核心球員埃裡克森突然倒地。

AED與“猝死”的較量

此前,隊友剛剛向他擲來界外球,看他的動作,似乎正準備一腳將球回傳。

沒想到的是,隊友接到球的同時,埃裡克森就著往前的姿勢,直接倒地不起。

AED與“猝死”的較量

沒有人員對撞,毫無預兆地突然倒地,乍一看還以為是搶斷時用力過猛導致。

足球是需要激烈對抗的運動,在球場上突然倒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埃裡克森毫無疑問不太幸運,他遇到了最危險的

——心臟驟停

實際上,如果此時我們會看他倒地前的狀態,就會發現在最後幾步跑動過程中,他喘著粗氣,表情有些凝重,看起來已經出現了一些不適反應。

首先發現異常的是正對埃裡克森的芬蘭球員梅勒,他的視線剛好能看到倒地不起的埃裡克森,大約是察覺到埃裡克森的反應不太對,看不到任何動作,他機警地向背對著埃裡克森的另一位丹麥球員克亞爾比劃示意。

AED與“猝死”的較量

克亞爾的反應非常快,第一時間舉手發出求助訊號,並上前檢視埃裡克森的情況。

隊友們很快圍攏過來。在不知緣由的前提下,他們沒有貿然移動他,或是改變他的位置,只是捏開嘴觀察舌頭,防止在暈厥情況下,舌頭堵住喉嚨造成窒息。

AED與“猝死”的較量

隨後,現場醫療人員帶著包括氧氣瓶、血氧監護器、心電監護儀、AED在內的多種醫療工具衝進了綠茵場,展開急救。

AED與“猝死”的較量

這一切發生得太快了,以至於直到這個時候,觀眾們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麼。

人群開始騷動起來,現場觀眾紛紛站起身來,向前探身,試圖看到場內的更多情況。有人雙手合十流著淚祈禱,有人擁抱著身邊的朋友,安靜而緊張地等待著。

AED與“猝死”的較量

螢幕前的觀眾更加揪心,他們無法穿過電子螢幕,只能等待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綠茵場上,埃裡克森的隊員們肩並肩、手挽手築起了一圈人牆,為醫療人員提供了一片急救區域,並保護現場不讓公眾看到。

AED與“猝死”的較量

所有人的心都高高懸起,球場上方迴盪著球迷呼喊他名字的聲音。

整場急救持續了約14分鐘。當埃裡克森被擔架抬離賽場時,他已經能夠使用呼吸機自主呼吸了;隨後,他由救護車緊急送往醫院進行後續治療。

AED與“猝死”的較量

當賽場上的大螢幕終於打出平安的通知,當體育場播音員激動地播報出埃裡克森“穩定而清醒”(stable and awake)的訊息時,現場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

AED與“猝死”的較量

此時此刻,後怕的情緒替代了緊張,讓不少人喘不過氣,甚至有球迷們聯想到了2003年倒在法國聯合會杯上的維維安·福(Marc-Vivien Foe)。

不得不說,這是一次堪稱標準的急救示範。從克亞爾第一時間查看了埃裡克森的舌頭是否阻塞,到隊醫攜帶AED衝進場地,到埃裡克森最終恢復呼吸,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

如果,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疏忽,或許結果會大不相同。

丹麥隊隊醫在新聞釋出會上的表達也證明了這一點:甦醒之前,埃裡克森一度死亡。死神的鐮刀一直抵在他的心臟上,直到他們使用AED進行心臟除顫,才成功把埃裡克森帶了回來。

AED與“猝死”的較量

埃裡克森在甦醒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天哪,我才29歲。”是啊,他才29歲,是身體素質遠超普通人的運動員。即便如此,當他遭遇心臟驟停時,依舊毫無辦法,只能等待。

面對心臟驟停時,人類的力量似乎變得無比渺小,唯一可能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正確進行胸外按壓,並進行AED進行心臟除顫。

這也是AED常常被稱為“救命神器”的原因。

02

說到這裡,我們似乎需要先解釋一個問題:AED到底是什麼?

它叫做自動體外除顫器。顧名思義,這種機器可以在人體外進行使用,透過電擊終止某些致命性心律失常,使心臟恢復跳動。

AED與“猝死”的較量

心臟在正常跳動時,節奏是非常規律的。伴隨著這種舒緩、規律的跳動,血液在心臟與血管間往復流動,提供身體所需要的氧氣與其它物質。

然而,當出現心臟驟停時,心臟的跳動往往會變得微弱、短急,無法正常將血液輸送到全身。時間稍長,便會導致心源性猝死。

如果能在剛出現心臟驟停時,使用AED透過電擊,引導心臟恢復正常的跳動節奏,就可以及時挽救一條生命。

近兩年來,伴隨著AED在國內的普及,不斷有人在其幫助下死裡逃生。

今年5月24日清晨5點左右,地鐵9號線北京西站剛剛啟動一天的運營,意外發生了,——一位男子在進站口附近突然倒地。與他同行的朋友們不知所措,陡然慌亂起來。

地鐵內的乘務人員很快發現了異樣。他第一時間聯絡了值班站長,並安排人員拉起隔離帶,封鎖相關區域,疏散周圍人群,以保障為男子留出足夠的空間。

值班站長來得很快。在對該男子進行簡單觀察後,發現其腹部幾乎沒有起伏,感受不到鼻息,但下頜微微顫動,他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是心臟驟停引發的昏迷。

情況頓時危急起來。

AED與“猝死”的較量

最近幾年,全國地鐵站都在推進站務員進行急救培訓,以便能應對地鐵中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北京西站就有幾位擁有證書的合格人員。他們立刻對這位男子進行胸外按壓。

遺憾的是,效果並不顯著,男子依舊處於無意識狀態。

搶救一位心臟驟停的患者就是在與時間賽跑。急救人員們根本沒有時間猶豫,他們決定啟用AED,——一個多月前,北京西站地鐵站剛剛安裝好相關裝置,並對工作人員進行過培訓。

工作人員將兩塊電極片貼到男子胸前,根據AED的語音提示,進行分析與除顫。這樣的操作重複了兩次,男子恢復了自主心律,心跳逐漸正常。

AED與“猝死”的較量

該臺AED的生產廠商從後臺調取的搶救資料

他得救了。一條生命被挽留在人間。

這是北京地鐵站開始配置AED後,首次成功救助乘客的案例。

如今,這樣的事件不是個例。

山西太原,一位韓先生在活動室打乒乓球時暈倒,進行AED搶救後恢復心跳。

AED與“猝死”的較量

湖北武漢,一名乘客在地鐵列車內暈倒,使用AED救助成功。

AED與“猝死”的較量

上海某足球場內,一位男子休息時突然倒地,被AED成功挽救生命。

AED與“猝死”的較量

七月的深圳,有4人突發心臟問題,被AED救回。

AED與“猝死”的較量

越來越多的新聞陳述著同一個事實:

AED正在挽救許多人的性命。

03

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

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幾乎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驟停而突然倒地;每年,有54。4萬人因此失去生命,而搶救成功率僅為1%。

我們曾經在新聞上看到過太多因心臟驟停而導致心源性猝死的案例。

最知名的莫過於高以翔。

AED與“猝死”的較量

2019年11月27日,高以翔在錄製某檔綜藝時意外昏迷,心臟驟停。據新聞報道,現場心肺復甦無用,隨後被送去醫院搶救,但搶救無效死亡。

而這並不是孤證,順便翻翻今年的新聞。

8月28日,杭州某羽毛球館,有人打球時突然倒地,搶救無效後死亡。

8月28日,湖南一名男子鍛鍊時倒地,急救人員趕到現場時已無生命體徵。

7月19日,蘇州一位46歲的男子跑步時喪失意識,未能救回。

7月14日,株洲一名24歲男子在室外打籃球時倒地不起,搶救後死亡。

4月29日,廣西省一名23歲的大學生休息時暈倒,在重症監護室離世。

4月3日,上海一名計程車司機在車內猝死。

4月2日,一男性乘客在地鐵車廂內暈倒,經120送醫救治,確認猝死。

一連串下來,是否覺得有些觸目驚心?但這些都是事實啊,還只是部分而已。

而且你們發現了嗎?心臟驟停並不僅僅會發生在那些身體不好、長期熬夜的人身上,就算是身體健康、經常鍛鍊的人也可能突然倒下。

地鐵站、學校、工作場合、活動室、健身房……

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何人都可能面臨風險。

如何規避這樣的風險呢?

答案几乎是唯一的,——大範圍配置AED。

曾經有急救醫生說過,在發生心臟驟停後,如果現場沒有人即使展開急救,只是等待急救救護車到來,那麼獲救率是相當低的。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心源性猝死有240秒的黃金搶救時間。如果能在這個時間段內展開急救,獲救機率是很高的;然而一旦錯過這個時間,患者的存活率將急劇下降,即便幸運獲救,大腦也將遭受不可逆的損傷,伴隨終生。

說到這,想必大家都意識到了,如果AED能夠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如果更多人能接收到合適正確的急救培訓,我們就可以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展開搶救,而不是看著患者痛苦地原地等待,留下永久的心理創傷。

04

幸運的是,社會已經在行動了。

不少城市已經開始搭建AED網路。

去年11月,《

杭州

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管理辦法》正式出臺,杭州成為全國首個以地方立法形式規範公共場所AED配置、使用的城市。

AED與“猝死”的較量

申通地鐵集團則表示,

上海

地鐵將在原有21座車站裝有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的基礎上,於今年底前擴充套件覆蓋至全網路所有車站,並將對每站部分工作人員逐步開展配套培訓。

AED與“猝死”的較量

北京

早在2017年就釋出了《公共場所醫療急救設施裝置及藥品配置指導目錄》,要求AED成為公共場所必備的專業性急救裝置。

最近還強調了在學校尤其應該配備。

AED與“猝死”的較量

更多中小城市也同樣在努力。

還有很多公益組織著眼於此。最近,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啟動了,已經第七個年頭的99公益日繼續呼籲大家

“一塊做好事”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99公益日由3天擴充套件為10天,增加了主題日概念,充分關注以國家與社會重大關切為主題的捐贈類別,涉及到共同富裕、教育助學、生命救助、銀髮科技、碳中和、青少年體育六大議題。

其中與微保聯合的主題日著眼的正是AED等多項生命救助相關的議題與專案。透過答題、捐款,我們都能夠參與進來,“共振愛心脈搏”。

https://ssl。gongyi。qq。com/m/wxact/2021_venue。html?jid=gycfg_2200_v1&et=wbyggs&code=0413avGa1LdQHB086BGa1Pptu523avGf&state=login

AED只是生命救助領域的一部分。整個生命救助領域具有龐大的外延,涉及到無數個體的安全和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

過去,已經有很多志願者參與進來,奔赴無數個有需要的地方。微保還推出“好人好保·志願者無憂險”,只要實名註冊志願者即可免費投保。

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或許是去考一張急救證書,或許是在危急關頭撥打一次急救電話,或許是站出來提供一種方法,或許是成為某個專案的志願者,或許是為公益專案捐一塊錢……

其實都是行之有效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用在意自己做了什麼、做得夠不夠多,而更應該關注自己是否有去做。

社會是龐大的,而個體是渺小的,我們或許無法推動龐大的社會變革,但如果每個我們都加入進來,從一件細微的小事做起,那也能匯聚起巨大的力量,帶來更多正向的積極的變化。

伴隨著積極的變化,不斷有悲劇被避免、有生命在顫動中重獲新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