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9月7日,阿富汗塔利班宣佈組建臨時政府。

這標誌著美軍在阿富汗近20年的軍事行動結束後,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正努力地走向和平與穩定。

有人開始大膽拍攝喀布林的市區情況:

雖然街上人開始多了一些,但幾乎見不到女性。

大量店鋪關門,讓這座擁有600萬人口的城市顯得緩慢而安靜。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在這場動亂中,無數人選擇逃避。

有人逃避家鄉,尋求政治庇護;有人逃避工作,尋求片刻安寧。

回想起上次遇到這樣的場景,還是在《追風箏的人》中,得以窺探這片百廢待興的土地。

作者以阿富汗人的視角,描繪了史詩般的歷史景觀,訴說了一段蕩氣迴腸的人性故事。

這部作品

一經

釋出,

立即受到

文學評論界的好評,並雄踞《紐約時報》等權威暢銷書排行榜長達101周,成為世界各國男女老少手中的讀物。

在中國,它同樣備受歡迎,並長期佔據開卷暢銷書前30名,在清華大學的2014年學生暢銷書排行榜上,《追風箏的人》位居第三。

故事的主人公阿米爾是個阿富汗人。

他的前半生,同樣經歷了無數次逃避。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慢慢察覺:

儘管自己一直在逃避的路上,但仍會與不堪的命運不期而遇。

那些逃避的東西,都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在他的面前。

沒有人能一直做人生的旁觀者,許多珍貴的事物,同樣在逃避中付之東流。

人這一生,總要直面這四樣東西,才能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氣,用愛和溫暖擁抱未來。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生活:直面懦弱

阿米爾從小錦衣玉食,但他並不像僕人的孩子哈桑一樣勇敢堅強。

他常慫恿哈桑用彈弓戲弄鄰居家的狗,被發現後卻不敢站出來承擔責任。

哈桑為他撿回風箏大賽的戰利品,途中被街頭小混混羞辱。

他明明看到了,卻不敢上前幫忙。

他也曾有過愧疚,但事後會找各種理由安慰自己,將一切懦弱的行為合理化。

因為無法直視自己的懦弱,他甚至嫁禍哈桑偷手錶,想要借父親之手將哈桑趕出家門。

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前半生,他始終被一張懦弱的大網牢牢困住,掙脫不得。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法國哲學家曾說:

“我們生來軟弱,所以我們需要力量。”

有些看似繁瑣的事情,解決起來,實際上只需要幾句話,幾個動作。

我們之所以被束縛手腳,便是因為我們把結果想得太糟。

有位作家曾聊過自己與陌生人合租的日子,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某天深夜,作家已經入睡。

舍友卻剛剛開始洗漱,還在衛生間裡放著音樂。

作家起身敲門,讓他關掉音樂,快一點解決個人衛生問題。

他與舍友約法三章,12點以後,儘量少在屋子裡弄出動靜,每天的洗漱時間不要故意拖到後半夜。

也許看到這,你會為作家的行為點贊。

你會覺得他很了不起,能夠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維護利益。

可這一切,實際上是作家的想象,真實的情況完全是兩副模樣。

合租房內舍友半夜洗漱放音樂,作家沒有當面談話,而是不斷安慰著自己:

再過一會兒他就回房間了,沒必要跟舍友計較。

到頭來,因為始終無法張開口,他只得提前結束租房合同,支付違約金。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忍一忍,就過去了;躲一躲,就沒自己的事了。”

看似合理化的解釋,實際上是對自己不敢有所作為的藉口。

總是想改變點什麼,卻又裝作什麼都沒發生,美其名曰“顧全大局”。

因為懦弱,那些本可以避免的傷害總會反覆出現,讓你心煩意亂。

它會持續消耗你的勇氣,讓你在做出艱難的抉擇時,選擇“繳械投降”。

一味地忍讓和退縮,不是善良,而是懦弱,也缺乏公正,甚至是縱容。

世界大雨滂沱,無人為你揹負更多。

人必須直面懦弱,才不至於處處委曲求全。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感情:直面真相

阿米爾的未婚妻索拉雅有段不堪的過去。

她年輕時曾與一位阿富汗青年私奔,

這成了她一生的汙點。

索拉雅深愛著阿米爾,但她必須直面真相。

她深知:

越隱瞞越會欲蓋彌彰。

隱藏真相就好比埋下一枚啞彈,隨時可能沾染火苗引爆,將愛情化為烏有。

在阿米爾來提親的那天,兩人攜手漫步,在夕陽下彼此向愛人坦誠。

那些不堪的過往,沒有成為兩人的隔閡,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鞏固了愛情的城牆。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直面真相是一個迂迴曲折的過程。

人們總會在中途猶豫,甚至突然折返。

但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直面真相,便能多大程度獲得生活的勇氣、成長的力量。

電影《他沒有那麼喜歡你》有這樣一個情節:

女孩吉吉剛剛經歷了一次約會,整個過程浪漫舒適。

她滿懷希望,覺得兩人一定有機會進一步發展關係。

可是過了段時間,男人都未曾給她打過電話。

她開始欺騙自己,瘋狂粉飾這樣的“意外”:

“我肯定他只是丟了號碼。”

“他不敢約我出去,一定是他被自己的成功嚇到了。”

她為自己編造了各種理由,卻不肯承認:那個男人,實際上沒那麼喜歡自己。

酒吧老闆阿利克斯倒是直截了當:

“如果一個男人超過一週都沒有打電話給你,那就是沒興趣和你再見面。”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這世上幾乎沒有一見鍾情的感情。

它總是建立在無數次拒絕、傷心、磨合的基礎上。

為自己編織一場美夢,不肯面對現實,到頭來,只是在白白浪費時間。

畢淑敏曾說:

“如果你覺得真實的自我不夠完善,那應該讓自己逐漸變得完善起來,而不是敷衍、遮蓋或欺騙。”

自我欺騙雖然可以獲得一時的歡愉,但要想感情長久,生活穩定,直面真相才是人生最好的調料。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家庭:直面責任

父親去世後,阿米爾意外得知了哈桑的真實身份。

原來,那個被他趕走的哈桑是父親的私生子,也是他的兄弟。

為了保護阿米爾一家的財產,哈桑得罪了當地的武裝組織,被當街射殺,兒子被囚禁。

阿米爾陷入了兩難。

他完全可以選擇回家,像多年前的自己一樣,當作無事發生,重新迴歸寧靜的生活。

但這一次,他勇敢地踏上了家鄉的故土。

他選擇營救自己的親侄子,這不僅是替父親彌補曾經的過錯,更是對親人的責任。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林肯曾說:

“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別人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

只有如此,你才能磨練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進入更高的境界。”

人期盼自由,但也要受到責任的約束。

人生須知道有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處。

《綠山牆的安妮》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安妮是個孤兒,因為活潑懂事,被一對住在綠山牆的兄妹撫養長大。

她長大後順利地考取女王學院,僅用一年就取得一級教師證書,並獲得大學獎學金。

生活在她面前鋪開了一條嶄新的寬闊大道。

可意外突然發生了:養父因為財物盡失猝死,養母因為眼疾幾近失明。

她放棄了去大城市的生活,而是回到綠山牆做一名鄉村教師,一心一意照顧自己的養母。

她說:

“當我們坦然直視責任時,責任就始終成為自己的朋友。”

這樣的選擇看似讓安妮的人生變得狹窄,但這裡有朝夕相處的綠山牆,親如家人的瑪麗拉,溫暖親切的閨蜜戴安娜……

這裡所有美好的一切,都將繼續陪伴她成長,她也依然以飽滿的熱情熱愛著故鄉的一草一木。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網路上曾發起一個討論:什麼叫長大?

一條高讚的回答說:

“長大,就是在某一瞬間,突然發現,有一份責任必須承擔。”

一個人長大後最大的改變,就是理解了責任,學會了承擔。

小時候不是很理解,為什麼父母每天可以那麼早起床。

長大後才明白,叫醒他們的不是鬧鐘,而是生活的責任。

真正成長的路,一定與愛有關。

讓愛保鮮長久,一定與責任有關。

直面責任,才能讓在乎的人享受愛的澆灌,為生活帶來明媚的光亮。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自我:直面身份

國家動盪,民族貧弱。

重新踏上故土,阿米爾百感交集。

多年以前,他曾是一個富家少爺,生活無憂。

因為戰亂,他背井離鄉,失去了曾經的財富,陌生的城市時刻都在提醒他:一切都要重新再來,包括他的身份。

相比於在阿富汗滯留的難民,他是幸運的。

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與勤奮,得以完成學業,在異國他鄉定居。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李若彤曾在《好好過》中說: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在高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在臺上固然好,但總有下臺的時候,不怕下臺,真正怕的是一直不懂得身份轉換。”

無論當下的身份如何,我們都有成為任何人的自由,也要有失去過去身份的覺悟。

《智慧背囊》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某縣的趙局長因為為人豪爽,

他經常請客人們來家吃飯,其中一道最拿手的菜叫“豬肉酸菜燉粉條”。

來過的客人無不稱讚酸菜的美味。

每次酒足飯飽後,客人們每人都能領到兩袋酸菜。

某一天,趙局長請來一手提拔的幹部小李做客。

去年年末,趙局長剛剛卸任,小李已經繼任了他的位置。

小李依舊對桌上的酸菜讚不絕口,

二人談笑甚歡,臨走前,小李領了趙局長6袋酸菜。

趙局長送走了老朋友,頗感欣慰,但就在他要轉身時,卻無意中發現:

小李搖搖晃晃走到垃圾箱旁,將手中的袋子準確無誤地投了進去。

“噗”的一聲,在寧靜的夜裡顯得清晰而又沉悶。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

“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過去的身份提醒我們要不斷進步,未來的身份讓我們對生活抱有期待。

讀《追風箏的人》:看完阿富汗街頭這一幕,我看清了四個生活真相

9月開學的第一天,有許多孩子都曾被問過:“你長大後想做什麼?”

“科學家、人民教師、舞蹈家、宇航員……”

他們兩眼放光,口中的夢想似乎觸手可及。

但清醒的人知道,所有人在有所成就之前,都要不斷地學習,掌握擁有的技能。

過去的身份已逝,我們不必太過留戀。

未來的身份在向你招手,我們必須經歷重重考驗。

這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身份。

直面當下的身份,才不至於被過去的身份束縛手腳,讓未來的身份變得虛假空幻。

作家米蘭·昆德拉曾說:

“要逃避痛苦,最常見的,就是躲進未來。”

逃避或許有用,但每一次的逃避和妥協,都會是深淵的開始。

唯有直面,才是翻盤勝利的第一步。

我們唯一能逃避的,恐怕就是逃避本身。

最後想分享一句羅翔老師的話:

“當命運之神把你推向勇敢的時刻,希望你能夠像你想象中那麼勇敢。”

點個【關注】,生活充滿陽光,你有故事,我來傾聽。